1.
“活著的時候真的是不知道還會發生什么事情。”老婦人深有感觸地說著,但聽上去卻并不沉重,“我們喜一陣憂一陣的也都只是徒勞,不到被釘到棺材里的那一刻,沒人知道還會發生點什么事哦。”——《死神的精確度》
翻完伊坂幸太郎的書,輕松有趣又引人深思。
我向來是個焦慮的人。
看到papi公眾號底下的一條留言:看司考看到完全不知道是中秋,希望中秋還在堅持的司考狗都能過過過過過。4606個贊。
然后是小師妹凌晨1:41發來的微信:師姐你睡了嘛。到了這個時候題和書都還沒看好,不知道該抓哪個?? 。今天收到的是這樣一條消息:多選準確率好低,腫么辦?? 。
想到去年的自己,與小師妹別無二致。兵荒馬亂,求神拜佛。考不過,天塌。人生,怕是一蹶不振。
活在當下是好的,但困在當下卻是不妙的。有時候,拉遠了看,眼前的事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開心的事,抓緊享受。揪心的事,想想多年以后。
2.
“但是,就算不順心,但有那樣的體驗也是很值得高興的。” “是這樣嗎?” “就像千葉先生說的那樣,人生苦短。與其一無所有,那還不如有一些體驗。不是經常有這種說法嗎,雖然不是最好,但也不會最糟糕。”——《死神的精確度》
畢業了,和室友各自走散。那些吵到面紅耳赤、不可開交的畫面,倔強到誰也不肯先開口、形同陌路的對峙,想著心事、整夜整夜睡不著覺的失眠。都散了。那時候覺得日光漫長,日子難熬,現在卻都不記得了。都過去了。只記得彼此哭泣著擁抱,然后大笑。只記得那些眉飛色舞的時光。
回想過去,難熬的時光,還記得多少。只是淡淡地浮在記憶里而已。
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很難預測自己未來情緒的強度和持續時間。
Gilbert及其同事訪問接受終身職位審核前的教授。他問他們:“你會多快樂如果你得到終身職位?、會快樂多久?”、“如果得不到終身職位會怎樣?會痛苦多久?” 他們堅信得到終身職位“余生都會倍感快樂”,沒得到的話會“痛苦難過很久,直到在別處獲得終身職位,即使到了那時,可能也不夠。”
三個月后,他再去訪問他們,六個月后再去。Gilbert及其同事發現,幾乎每一個人,不管得到還是沒得到終身職位,都恢復到之前的幸福水平。
Gilbert & Ebert;Loewenstein & Schkade :人們會錯誤地預測自己談過一場浪漫的戀愛、收到禮物、錯過選舉、贏得比賽和被侮辱后的感覺。
我們怕自己會難過很久很久,走不出,放不下,忘不掉。
困在當下,害怕未來。
怕余生皆苦。
3.w
當一種感覺存在的時候,他們感到它好像永遠不會離開;當它離開了以后,他們感到它好像從未來過;當它再回來時,他們感到它好像從未離開。——George MacDonald
去年的七八月份,正是備戰司考的關鍵階段,我爸跟我講了這么一番話,那時似懂非懂,現在卻能夠明白一些了。
一起去買水果的路上,他講:“可能你到了我這個歲數才會明白,你現在為司法考試的緊張焦慮,到日后想起來,根本不值一提。但那時候,你可能會后悔。
因為你知道這一生中最寶貴的是什么嗎?是時間。過去的每一天,你以后用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回來了。這才是真正千金難換的東西。
不管你以后的日子過得如何風生水起,卻也沒有能力把這些天經歷的痛苦、難受變成開心、快樂了。
你就會覺得遺憾,一生一共就這么些日子,你卻用那么多時間來擔心、焦慮、操心未來的事。
所以,不要覺得司考不過,天就要塌下來,然后整日神經質質的樣子。日子還長著呢。
就算為了以后,你現在也要開心點呀。”
因為,現在的才是最好的時光。活在當下,而不要困在當下。
畢竟,我們都不知道,死神什么時候會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