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書,就喜歡看一些詞藻特別優美文藝看不懂但是就覺得很精彩很有感覺然后自己模仿甚至抄襲到自己的考試作文里面,渾然不知為何物還滿心崇拜樂在其中。
有一段時間,我特別不能理解為什么中外名著都是用那么厚的一本書來講述一些故事,或者一些人的人生呢,我知道了他們的人生,那又怎樣?又能對我的人生起到什么作用?我就是帶著這樣的困惑,過渡在華而不實的詞藻文和有思想見地的故事中的。我曾一度排斥看書,因為我不知道看書能給自己帶來什么。這世界競爭如此激烈,這世界如此浮躁,我真的沒有什么心情靜下來,好好看一本書,當時認為不能得到什么東西的書。
后來慢慢明白,其實人看書,更多時候是看故事,聽故事。嚴歌苓在魯豫有約這個節目里說過一句話,我生來就是為了講故事的。其實對于我們而言,我們生來就是為了聽故事的。那么,我們到底能從故事中得到什么?
是思想。
通過別人的人生,去了解這個世界,去了解別人的活法,去了解一個時代背景,去思考別人的生活方式,去思考別人的人生抉擇,從中去形成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有一句話很出名,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是啊,我目前觀過多少世界,可是我在書本里,已經看過太多人的世界,太多人的人生,他們都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給我演繹著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我從中得到的,就是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對人生的認知,通過這些認知,我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我想,這是讀書最大的意義,如果真要尋求什么意義的話。
硬要說要在看書中學到什么技術,在我看來,那就是敘事的方式,與華美詞藻,玩弄詞藻毫無關聯。
除了聽故事,還有一類書,我個人覺得對我們而言也是極其有意義的,那就是周國平老師寫的那樣的,我們姑且成為哲學書吧。
我個人非常喜歡周國平老師,他的每一句話我都能印象特別深刻,他的思想來源于生活,也回歸于生活,他的理論里沒有任何一句廢話,每一句話如果你經歷過,如果能看懂,你都會對他倍加理解與佩服。
經常有人問,讀書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我最喜歡的回答是,讀書應該跟你吃飯睡覺一樣,沒什么了不起,但每天都必不可少。
此時此刻我也還想加上一句:吃飯能夠讓你身體強壯,而讀書可以給你精神成熟。就像你每天都要吃飽飯一樣,你也需要讀書來填飽自己的心靈。
書里沒有黃金屋沒有顏如玉,但有你要尋找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