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易子
上一期,我們已經談過了:《宋江仗義疏財的錢從何而來》(?點擊閱讀)
在書中,我們可以發現,宋江本是很不屑落草為寇的。他老爹宋太爺更是不能容忍他辱沒門庭,還曾假傳自己死亡的消息,召回都已經走到了梁山下的宋江。
但是,大家都知道,很多事情的發展,最初都只是一個小導火索,如薩拉熱窩事件之于一戰。那么宋江被逼無奈,流落江湖及至違心走上梁山,則不得不說說一個人——閻婆惜。
一、閻婆惜何許人也?
婆惜年方十八,跟著爹娘從京城來山東投奔一個官人不著,流落在鄆城縣。雖然閻公平素好唱,也自小教得婆惜會唱諸般耍令,但不想鄆城縣人不喜風流宴樂,因此難以過活,屋漏偏逢連夜雨,閻公害時疫死了,閻婆又無錢津送,停尸在家,沒做道理處。
婆惜娘女倆被做媒的王婆——攛掇西門慶與潘金蓮的也叫王婆——帶著趕到宋江處,望作成一付棺材。樂善好施的宋押司,當即寫了個去領棺材的條子,又慷慨的給了十兩銀子使用。閻婆當場表示“宋押司是重生的父母,再長的爹娘,將做牛做馬報答”。
閻婆是如何報答宋押司的呢?見宋江住處沒婦人,因此又央王婆去說情愿把婆惜與他。
經王婆一攛掇,宋江也就心癢癢了。
于是,每天被巨幅大字“愛她,就給她一個家”洗腦的宋江,在縣城西巷最好的樓盤“彼岸香閨”, 一次性付款買了棟大別野(shu),從此金屋藏嬌。
雖然有夫有房,但是閻婆惜并不是宋江的妻子,甚至沒有任何名分。
也就是說,閻婆惜是宋江包養的二奶。
二、為何是閻婆惜?
初時,婆惜打扮得滿頭珠翠,遍體金玉,被養得豐衣足食,宋江夜夜去他的大別野,與婆惜一處歇臥,每次都是歡娛嫌夜短。在那些歡愉的時刻,他們肯定也曾海誓山盟要地老天荒。
然而身體是不會騙人的,被掏空又沒得匯某腎寶片吃的宋江,很快便不中妙齡之際的婆惜的意,不免吃些言語數落,于是宋江慢慢的也不去婆惜那,只好自己一個人默默的在縣衙玩槍使棒,半月十日才去一次他的大別野。
這時候,宋江千不合,萬不合,還帶自己的同事張三到婆惜處喝酒,一個是飄蓬浮蕩的少年郎,一個是青春寂寞的美少婦,兩人眉來眼去的,便勾搭上了。
婆惜更是沒半分情分在宋江身上了,每次只把言語傷他。聽得些風聲的宋江也想得通,個多月沒去婆惜那,急得閻婆累使人去請,都推故不上門。
終有一天,閻婆在衙前攔住宋江,死纏爛打的拖往家去,硬是強扭住這個大財神和女兒睡在一處,只是宋江重現坐懷不亂之古風,居然與婆惜抵足并和衣而臥了一晚,第二天天還未亮,就急匆匆的走了。
人一匆忙起來,就難免丟三落四,這不宋江就將梁山泊賊匪的信遺落在婆惜處。這還了得,正一心要和張三過日子的婆惜,拿到信件后,就想以此為要挾,要宋江同意任其改嫁張三,同時之前一應置辦之物不得討還,這兩點宋江都依得。但是第三件卻有難度,婆惜索要信件中提到的一百兩黃金,然而這一百兩宋江沒有收下,如何拿得出?
既然談不攏,宋江一不做,二不休,就把婆惜殺了。
殺人得償命,于是宋江只得流落江湖,開啟他的逃亡之旅,最終走上梁山泊。那么,如果沒有閻婆惜,宋江是不是就能繼續做他的小押司,閑時打熬筋骨,時不時利用職權幫助寇賊,收取些好處費,然后心情好就周濟周濟窮苦人民?
三、婆惜也只是時代的犧牲品
婆惜從小會唱諸般耍令,書中說閻公平昔是個好唱的人,一者或是家庭言傳身教的結果,二來可能是家庭貧困——否則他們一家也不會從京城去山東投奔親戚了——閻公特意培養女兒,書中說婆惜從小去行院家串,沒有哪一個行院不愛她,甚至還有幾家行首問閻婆要婆惜過房。
可見婆惜從小家境并不好,在那個女子不應外出拋頭露面的年代,她父母還曾想靠她到妓院表演歌舞,以養家糊口,及至后來,婆惜也是被用來換了閻公的棺材及閻婆的養老錢。
可以說,婆惜并沒有選擇的權利,爹在時,爹爹傳“手藝”,爹不在了時,娘更直截了當,明碼標價的將她賣給一個她并不喜歡的人,父母之命,她有什么辦法?
即使后來沒有遇見張三,她也不見得會很好過,因為宋江還會娶父母匹配的妻室,能容得下她這個來路不正的連妾都算不上的女子?
何況宋江也是一個渣男,他怎能將資助對象收入囊中呢?不得不懷疑宋江平素愛對窮苦人家施散棺材藥餌,是有目的的!且宋江在嘗到了好處,過了新鮮勁后,便慢慢的不到婆惜那去了,書上解釋原因“宋江是個好漢,只愛學使槍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緊”。既然不愛女色,何必當初要糟蹋人家然后又耽誤人家?
所以我說婆惜只是時代的犧牲品。家境貧寒,唯一的歸宿是被賣給一個有幾文錢的男人,葬爹養娘,婆惜這樣的人并不是個例,而是那個時代所有貧窮人家女兒命運的縮影。她們連自己的命運都掌握不了,談何去影響和改變男人的一生?
說到底,宋江也是自釀苦果,他的悲劇,從他投機放走晁蓋那一刻起就已注定,沒有閻婆惜還會有張婆惜,他的人生不會因為閻婆惜的存在而改變。也就是說,婆惜是無辜的。
但有一個人,如果沒有他,或許梁山就只是尋常打家劫舍的山寨,因為他,梁山發生了驚天巨變,路線完全改變,他是誰?請聽下回分解。
** 推薦閱讀:**
誰該為林沖的悲劇人生負責
為何及時雨是宋江而不是柴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