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兩年,也終于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實習生,一開始,總體有點懵逼,也有點小竊喜有木有,還是個小鮮肉女生有木有~~好吧,言歸正傳
產品策劃是做什么的?
對于產品實習生來說,除了把事情做好以外,更多的疑問其實是讓其真正的了解產品經理這個行當是做什么的。
對于產品經理這個行業來說,經過業內幾年的追捧,到現在產品經理基礎培訓的遍地開花,也算是初成規模,不像幾年前那樣荒蕪。而對于產品實習生來說,我更多會讓其了解兩大方向的產品策劃定位:
- 平臺型產品策劃,兼顧用戶需求、功能需求、業務需求,來推動產品方案策劃和落地
- 營收型產品策劃,以滿足用戶需求為基點,幫助產品實現商業化,為企業營收負責
看完上述兩點,可能很多人對于平臺型產品策劃不會有太多的疑問,因為大多數童鞋第一次了解到的基本都是平臺型產品策劃,對于其職責不會有太多的疑問;而對于營收型產品策劃,大家更多會感覺和產品運營有點類似?
但是,兩者實質上會有區別, 營收型產品經理,更多是會和平臺型產品經理一樣,策劃產品功能,但是營收型產品經理的策劃的功能,更多是以營收為最終目的的;而營收型的產品運營,更多是基于營收型產品經理打搭好的骨架上(產品功能),保證其良好運作,不斷打磨,甚至于營收最大化。
產品策劃入門
很多JD上,都會要求應聘產品職位的童鞋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這么寫也是很有道理的,而我對于產品實習生來說,除了以上兩點,還期望是有極強的學習能力。
首先,邏輯思維能力不用說,產品方案的落地需要程序員大大的辛勤編碼,編碼前,產品功能是怎樣設計的,沒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先不說易用性,其設計出來的產品功能很容易是千倉百孔的。而邏輯思維能力如何提升,沒有啥近道,更多是平時可以多去把復雜一點的APP進行拆解,多看多想,在產品邏輯提升上,會有一定的好處。(推薦《金字體原理》和思維導圖工具,有助于梳理思路)
其次,溝通協調能力,作為產品經理,對于團隊 or 公司來說,都是信息樞紐,老板的戰略會通過產品經理傳遞給開發、設計、測試童鞋,而開發、設計、測試之間的資源調配也需要產品去做考量,因此,產品經理的一天中每50%-80%的精力都是花在與別人溝通、協調資源上面的。對于溝通協調這個的話,稍后會專門寫一文《跨部門溝通十大坑》,但總體上來說可以總結為幾個字,膽大心細多關注。
最后,是學習能力,對于這點,我會在實習初始一個月(一般是沒啥事情做),強制實習童鞋不斷的看書,寫讀書日志,進來就先給一個書單:
介紹產品經理歷史 —— 《產品經理的第一本書》《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結網》
視覺設計基礎 —— ?《配色基礎原理》
交互設計基礎 —— 《設計心理學》三部曲,心理學入門書籍
設計鑒賞 —— 無印良品、原研哉
其他 —— 《社會心理學》《人與制度》《動機與人格》
通過上述理論知識,配以工作高強度的工作時間,不斷的提升小白的學習能力。
有條理的需求文檔
對于實習生,或者是初年級的產品經理來說,一份有條理的需求文檔是十分重要的。
在撰寫文檔的伊始,可以先將產品方案的邏輯在腦圖上進行拆分or腦海中演化,先梳理清楚產品方案的主流程,然后再在主流程的基礎上,考慮分支流程,最后是邊界情況的補充。
其次,邏輯梳理清楚后,開始按功能模塊來進行方案的描述,配以合適的線框圖,最好的情況是,在撰寫需求文檔階段,交互設計師就能夠參與進來,一起來進行需求文檔的撰寫。
針對以上兩點進行梳理后,就可以開始考慮功能以外的需求,比如前后版本功能兼容性、是否需要客服、法務等童鞋接入,也可以一并寫在文檔上, 在撰寫完成后,抄送相關的童鞋
最后,就是將需求文檔相關的計劃排期和相關對接人補充上去(因為一般這兩點是需要技術評審和需求評審之后才能獲知,所以是補充)
按照以上思路,基本能夠產出一份較為有條理的需求文檔,可以拿去與開發、測試等相關童鞋進行評審了。
策劃思路
我理解并且解釋的策劃思路很簡單 —— 想清楚為什么要做?不做是不是會更好。僅此而已,對于一個功能,首要目的是想清楚為什么要做?不做可不可以?做了會滿足用戶什么需求?不做會不會有什么壞處?需求的強弱程度是怎樣的?需求的受眾廣度是怎樣的?
按照上述思路進行思考,然后再對一個需求進行策劃上的決策。因為一個功能上線,都會有用戶去用,一旦上線,并很難下線,最多是將其隱藏起來。因此,有句話說得好,產品經理做加法容易,做減法難,而上述就是一個做減法的思路。
總體來說,對于產品實習生,更多是讓其更好的了解產品經理的這個崗位,同時提升其學習能力,進而有助于他更好的提升產品需要的軟能力(邏輯和溝通)和硬實習(文檔撰寫和策劃思路),就基本能滿足日常工作需求了。
PS:文中更多討論的是產品策劃,而不是產品經理,因為在筆者的認知中,產品經理更多是集策劃能力和運營能力為一身的。而產品經理的入門,有著更高的門檻,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