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送小姑娘上舞蹈課。準備妥當,帶著她出門上路便左拐了。
“媽媽,你要帶我去哪兒?”小姑娘突然問。
“咋啦?”我一臉疑惑。
“你不是要送我去舞蹈班嗎?怎么走上學的路?”
“哦,哦哦,走錯了。”我立刻醒悟,調(diào)轉了車頭。
“媽媽,你說咱倆最熟悉的是哪一條路?”拐到另一條大路時,小姑娘又問。
“咱倆最熟悉的路?”我大腦里飛轉起來,“去舞蹈班的路?去英語班的路?還是去河堤路?”我在想我倆平時一起常常走過的。
“咱倆最熟悉的路不就是上學的路嗎?”見我沒回答,小姑娘又替我說了。
也是,周一到周五,我倆一起上學,一起放學,每天至少要走個來回。有時間周末也會去一趟學校,可不是我倆最熟悉的路!
就如剛才,帶著電腦包,滿腦子想著教研課,一拐彎就上了去學校的路,把送小姑娘上舞蹈課的正事都忘了。
“還真是。上學的路咱倆可是天天都要走一遍的。難怪我剛才一個不留神,就上錯了路。”我笑自己剛才想那么多,竟沒有想到這。
或許,潛意識里并不想讓它成為我最熟悉的那條路吧。
“其實,咱倆熟悉的路還有回老家的路。只不過我在這上學,你上班,咱們回家的次數(shù)不多。”坐在后座的小姑娘依舊在說著。
“回老家的路最熟悉。”我一驚。小姑娘似無意的一句話卻道出了多少成年人的心酸。
雖然距離老家也就二十來分鐘的路程,但由于和老公各自忙著,再加上周末孩子有輔導班,要寫作業(yè),回家的次數(shù)真的不多。
即使每次回老家,也是匆匆忙忙吃頓飯,看著表掐著時間點就離開。
很熟悉回家的路。但那短短的路程,卻不斷地被時間拉長了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