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國的轟炸機,最有名的就是轟-6了,雖然現在要是打起仗來,轟炸機的作用越來越不明顯,而且轟-6最重要的就是速度上有劣勢,可是仍然對于一些小國家來說有很好的震懾,畢竟轟炸機不會單獨去完成作戰任務,有戰斗機護航,缺點會得到彌補。那么轟-6的原型機圖-16有著那些特點呢。
圖-16和轟-6可以說是母子機得關系,中國就是引進了圖-16,才加以改進研發出了轟-6。最初的圖-16設計目標就是對那些北約的主要成員國進行戰略轟炸,所以在航程要求上要非常遠,而最終成型的尺寸,和英國的“火神”或者美國的B-47差不多。在當時的中程轟炸機中可以說是相當先進了。
一般中程轟炸機的航程在6000公里左右,從設備的設計理念來說,圖-16也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并不是說設計出來用一段時間就被淘汰,而是在這個基礎上做一些改進就會更好的適應戰場,圖-16確實也做到了這一點,它的很多改進型,能適應各種各樣的任務。除了本職的轟炸以外,還能用來偵查,巡邏等等,就算是到了海上,掛上倆魚雷,對地方艦艇的威脅就更大了。
轟炸機的目標太大,所以說防護能力也是比較重要的,不然隨便來個兩三架戰斗機就被打下來了。圖-16的油箱都是防彈的,在駕駛員的座位的兩側還有下面都有防彈裝甲,真要是被敵機打到需要跳機的地步了也不用擔心,機上的6名乘員都有彈射座椅。
但是圖-16的缺點就是研制的時間太早了,當時的技術水平有過多的限制。再先進的設計理念,技術水平跟不上也是沒有辦法的。圖-16就是負重略少,另外速度的問題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所以圖-16雖然也是一個很好的戰機,但是在蘇聯當初也是作為一款替補機載使用。
中國引進圖-16的時候,就考慮到了裝備迭代的問題,就跟蘇聯說這飛機有些過時了,能不能有新的轟炸機提供,蘇聯也沒有辦法,關于圖-16有些過時的想法他們也有過,可是手頭并沒有更先進的設備提供給中國,后來中蘇交惡,再就沒有更新型飛機的下文了。但是圖-16的種種缺點,在中國得到了更好的解決,最終研制成中國的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