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新單位之初,我就在全體教職工大會上呼吁務必請大家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請注意是——身——心——都健康。而新同事見面做的第一次報告第一項內容就是邀請大家一起來認識情緒ABC理論。
情緒ABC理論的創(chuàng)始者埃利斯認為:正是由于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chǎn)生情緒困擾。從而影響我們對問題解決的態(tài)度并最終產(chǎn)生正確或者是錯誤的行為。當然認識認同認可僅僅是第一步,關鍵是慢慢做起來,能夠有一半以上的人真的言行一致關注學生生命成長,關注教師職業(yè)幸福,關注學校內涵發(fā)展才是我們做對教育的前提。
首先,身心健康是我們個人學習生活的前提與基礎。毋庸諱言,其實大家都知道她的重要性。只不過有的時候往往自己會因為習慣性思維的原因,疏忽自己心理因素的方面?!拔覀兡菚r候……”是大家經(jīng)常掛在嘴邊上的話,豈不知時過境遷,滄桑巨變——社會變了,我們都得要變跟才行,變則通通則久?。?/p>
第二,身心健康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保障。為什么把這一點單列?因為教育工作是教書育人,培養(yǎng)人的事業(yè)。即使沒有崇高的理想,達不到虔誠的至高境界,也得起碼有尊重孩子,尊重生命,尊重差異的職業(yè)精神。哪怕你認為你自己僅僅是在工作,是在謀生,是在養(yǎng)家糊口。不是嗎?我們都是或者很快就是做人父母的人,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將來的孩子們,在他(她)們人生的旅途中遇見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不是嗎?
下面,我謹把世界衛(wèi)生組織確定心理健康的六大標志再展現(xiàn)一次給大家:1、有良好的自我意識,能做到自知自覺,既對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感到欣慰,保持自尊、自信,又不因自的缺點感到沮喪,甚至自暴自棄。2、坦然面對現(xiàn)實,既有高于現(xiàn)實的理想,又能正確對待生活中的缺陷和挫折,做到“勝不驕,敗不餒”。3、保持正常的人際關系,能承認別人,限制自己;能接納別人,包括別人的短處。在與人相處中,尊重多于嫉妒,信任多于懷疑,喜愛多于憎惡。4、有較強的情緒控制力,能保持情緒穩(wěn)定與心理平衡,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適度,行為協(xié)調。5、處事樂觀,滿懷希望,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進取態(tài)度。6、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有經(jīng)久一致的人生哲學。健康的成長有一種一致的定向,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種主要的愿望。7、保持微笑,微笑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同時也能給別人帶來快樂
第三,身心健康是我們幸??鞓分慈P腋5那笕?,乃是自有人類歷史以來,人類一切活動的終極目標。 南懷瑾大師言“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比思疫@種人生境界就是一種生命之大智慧。我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中從孝道到感恩到善良到人間大愛到幸福觀無一不系統(tǒng)和諧,從禁口到修身到齊家到治國平天下,句句金玉良言。也就是說從傳統(tǒng)文化看人生幸福是做人的智慧。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在哪里?古語有言“出世”“救世”“隱世”,對現(xiàn)代的一般人來說太過深奧了?,F(xiàn)代詞典中說,幸福是每個人通過自己選擇的行為方式體驗不同生活價值的快樂感。其實,這樣看來古今說的都是道理一致的,看看“儒,釋,道”,不管是哪一方面的著作作品還是經(jīng)史子集,讀后都在告訴我們,唯有“身”與“心”?統(tǒng)一起來才有真正的“幸福感”,你信否?
沒有幸福健康的教師,如何能培養(yǎng)出健康幸福的學生,幸福健康的孩子?不是嗎?
今天是端午節(jié),端午的“端”是端正,人是天地之心、五行之端,所以,端為始。“午”是正中,"一縱一橫為午",縱橫交錯才正中,陰陽交錯立正,此乃“端午”。
我翻遍蘇霍姆林斯基老師《給教師的建議》,找不到關于關注教師健康的段落,不由得有些自鳴得意起來。端午之節(jié),讓我們相約,一起來做都身心健康的教師,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