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總是會埋沒一些人才
在徐悲鴻和齊白石的那個年代
畫家可謂是數不勝數
有很多的畫家在那個時代
一直都是自己默默的畫著畫
至今也沒有多少人知曉
而張書旂先生正是如此
張書旂先生的花鳥畫雖然看似很簡單
但他能力
可以說絕對不遜類似徐悲鴻和齊白石這樣的名畫家
張書旂先生出生于1900年
本原名為張世忠
因字書旂
才一直被人們稱之為張書旂
張書旂早年間在南京的時候
曾與徐悲鴻,柳子谷兩人
一起并列金陵三畫家之稱
張書旂先生的花鳥畫看似簡單
但其實內在有很大的學問在內
比如張書旂先生做花鳥畫時
獨愛白粉調和色墨
這也才顯得畫面比較典雅明麗
而比較頗具現代感
張書旂先生早年間得高劍父與呂鳳子親授
作畫時以形成色
并且粉與筆墨兼施
這一風格使得他的作品
清新流麗畫風而獨標一格
其實張書旂先生的花鳥畫中
還有一個更大的特點
那就是留白
我們都知道
國畫的留白是一大學問
畫幅不在大小
在乎留白
而張書旂先生的留白
確實計白當黑
似無卻有
給人一種含意無窮的感覺
張書旂先生的花鳥畫
其實是隱藏著一個很大的秘密
那就是張書旂先生的花鳥畫
是有一種日本畫的氣息在內的
張書旂先生的花鳥畫和我們常見的花鳥畫不同
不同之處在于色彩于水墨之間的融合
曾經張書旂先生也是注意到了很多花鳥畫的這個問題
于是他結合了日本的畫風
首先用高麗紙作畫
隨后采用白粉來調色墨
最后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水墨融合的效果
曾經有很多人找過張書旂先生求畫
但是張書旂先生都直接拒絕
很多人認為張書旂先生有點不合群的那種
一般人去找畫家求畫
基本上畫家都會愿意
可唯獨張書旂先生直接拒絕
確實這原因也在于張書旂先生畫作的成本過高
張書旂先生的每一幅畫
都是一氣呵成的
每次張書旂先生畫到一半的時候
畫還沒畫好
就絕對不會休息一下再畫
而是選擇放棄
等休息好了
再重新開始再畫
張書旂先生的每一幅畫
都是花了大量精力所畫的
并且就連徐悲鴻也對張書旂先生評價:
書旂之畫能與古人爭一席之地
張書旂先生除了以純白的形式
來表達花鳥以外
在很多的地方都會采用這種形式
因為張書旂先生認為
純白才是最能體現花鳥的意境
張書旂先生的花鳥畫中
以純白的形式來展示
并不是張書旂先生的奇思妙想
而這時屬于張書旂先生的氣質
從一個觀眾的角度來看一幅畫
最后以觀眾的視角
來將這幅畫給畫出來
張書旂先生是一位被低估的畫家
同時也是一位被淡忘的畫家
放到如今
能做到像張書旂先生這樣的小寫意
已再無一人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