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屬睡不著,便決定重溫《請回答1988》。寫下一些頓時而瑣碎的情感。是啊,那些曾經(jīng)存在過的理想和激情,像童話般虛幻又美麗,像一條無法干涸的淚痕,充滿了感傷和懷舊的氣息。
秋天在無法阻擋中到來,逼迫了太陽也收斂了它的寵溺。于是雙門洞的情景便一遍遍的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家人的溫馨片段總是一次次戳中我的淚點。仿佛我就是那個待在她們看不見的時代的路人。我喜歡德善的純真,像是一片透明的羽毛,默默觀察著媽媽對姐姐弟弟的好。正如她說,或許世界上所有的老二都必須要懂得謙讓,所以她從來都是等著姐姐吹完蠟燭后繼續(xù)點亮屬于她生日的蠟燭。但是我相信每個人都渴望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生日蛋糕,德善便也是這樣。
她抱怨了媽媽的偏心,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父母要做到權(quán)衡真的很難啊。正是因為德善這種開朗,樂觀的心態(tài)才會讓她的爸爸媽媽將更多的關(guān)心投入到姐姐和弟弟中。但其實爸爸媽媽也是愛她的啊。德善爸爸和她最后的對話深入人心……
是啊!爸爸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啊!那么女兒也是第一次做女兒。或許家人之間最缺乏是相互的理解和溝通。
那么我回想了一下我第一次有個屬于自己蛋糕是什么時候呢?好像以前在家媽媽有給我買過一個蛋糕,但又好像沒有……不然第一個屬于我自己的蛋糕怎么會記不清呢?那么就暫且歸結(jié)到十八歲的時候我給自己買的第一個蛋糕吧。和同學一起去到蛋糕店的時候看到櫥窗中各種各樣的好看的蛋糕時,內(nèi)心狂喜且激動,但最后我沒有選擇那些好吃又好看的,我買了一個六寸的小豬蛋糕。小心翼翼的拿回寢室時已經(jīng)破壞了它原有的模樣,但還是滿懷期待的點起蠟燭,許愿望。具體是什么愿望我也記不太清楚了。愿望只是一種形式,是我第一次吃屬于自己蛋糕時的儀式。我是個不喜歡儀式感的人,當然,蛋糕最終是沒有吃完。
十八歲啊,就這么過去了。第一次那么多人給我說生日快樂啊,所以驚覺原來我其實也是喜歡過生日的啊!唯一可惜的是,最親近的人卻沒有記得這是我的十八歲啊。
第一次做成年人,犯了許多錯誤,不可能有再返回的道路。錯誤本身也是在教會我怎么去成長吧!就像德善一樣,懷揣著一顆美麗的心,用善良去擁抱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