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亮之前我就是光
歌德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讀《我的大學》這部自傳體三部曲中的最后一冊,我感觸良多。
高爾基先生在寫《童年》《在人間》中主人公的生活時,都是用的當時年齡的主人公視角和想法來來描述事物的。當時的主人公年齡很小,必須得把自己也拉低到那個年齡段去看去想才能比較好的理解原文的意思,只有《我的大學》中主人公年齡和我最接近,讀《我的大學》是最順暢的。
這本書不僅讓我了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和命運,而且還展示了俄羅斯那一代人的成長歷程。
《我的大學》中的主人公馬克西莫維奇(阿廖沙的大名)滿懷著上大學的愿望,告別了年邁的外祖母,跟隨一個名叫尼古拉·葉甫諾夫的中學生一起到喀山求學。
起初馬克西莫維奇暫時寄宿在尼古拉的家里,后來他發現尼古拉的母親還撫養著另外兩個孩子,家境貧窮,他不忍再拖累這一家人,也不能忍受這種不勞而獲的寄生生活,決心自己出去獨立生活。
嚴酷的現實生活使他上大學的美好愿望化為泡影。因為他必須直面人生,必須首先為生存而戰斗。于是喀山的貧民窟,窮街陋巷和輪船碼頭變成了引導他踏上人生路的一所“社會大學”。
在我憧憬著去了解“偉人的大學生活和我們現在有什么不同之處”去讀《我的大學》時,我才發現他竟然連一天的大學生活都沒有經歷過,這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我由衷的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發達的、美好的21世紀,起碼我們這個時代讓孩子讀大學基本上每個家庭都能做到——只要孩子努力學習,分數達到升學要求就行。與此同時,我對主人公馬克西莫維奇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還能努力堅持讀書,不斷學習深感敬佩。
初到喀山的馬克西莫維奇是在當地的伏爾加河碼頭打零工來養活自己,他與工人們迅速的打成一片,過的充實且收獲頗豐。在這一過程中,他認識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尤其是其中的小偷貝什金。這個小偷極富偷盜經驗和語言天賦,擅長講故事,嘲諷大主教。他抨擊沙皇亞歷山大三世這件事,給主人公內心造成極大震動,并使他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
所有這些,可是說是主人公馬克西莫維奇到喀山——這一“社會大學”學到的第一節生動而深刻的思想教育課
在貧民窟中生活的馬克西莫維奇見識了其中各色人等的別樣生活:有靠出賣肉體為生的妓女;有疾病纏身又誤入歧途,最終貧困交加而死的迂腐的數學家;還有給別人介紹皮肉生意,俗不可耐的肥婆佳兒金娜;有沒有主見、自相矛盾的大學生;有精神空虛,被情欲折磨得喪失了自尊的富商太太;以及靠打官司從中漁利卻又深感內疚的“紅毛馬”......
凡此種種,貧民窟中復雜的人群和他們艱難、苦悶甚至墮落的生活和精神狀況,給了主人公極大的精神震動,使他進一步了解到當時亟待革新的社會現實。
我也從中見識到了墮落的靈魂是多么的丑陋,生活中的我甚至有時也像他們那樣,自相矛盾,沒有主見,精神極度空虛。曾經的我用游戲麻痹自己,逃避現實。最終發現,逃避除了讓自己更加迷茫,更加空虛以外沒有任何作用。
唯有行動才能解除所有不安,我告訴自己,我已經玩的夠長了,該啟程了。我重啟了我早就制定好的減肥、讀書、寫作計劃,并且堅定的執行著,現在的我終于闖過了那層層迷霧,從黑暗中走了太陽底下。
后來的馬克西莫維奇在他的朋友介紹下參加了兩次尚處于地下活動階段的革命組織,其中他完成了一次神秘會面,這件在主人公看來及其光榮的任務,讓他倍感自豪。這件任務的完成也讓革命者們對他刮目相看,被革命者介紹到一家面包鋪做助手。
在面包鋪中馬克西莫維奇接觸到了當時俄羅斯一群緊跟時局,隨時來面包鋪議論時政或者討論文章的大學生們。正是跟這些大學生的接觸,他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強烈的青春氣息和革命豪情,并且認識到人民品質的高尚和人民力量的偉大,也促使他也變得高尚、無私。
與此同時,由于在面包坊工作,馬克西莫維奇也接觸到了以老工人為代表的另一類思想相反的人群,聽到了另一種聲音:人類追求的應該是享樂和忘記,而不是知識。這讓主人公一時無所適從,如墜云霧中。
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人到底要怎么活著?及時行樂?我在社會上混了幾年后發現:普通的打工,做生意得到的財富永遠達不到財富自由的程度,連資本家睡后的收入也永遠無法趕上。
這真讓人沮喪。對此,我只能降低自己的欲望,回過頭專心打磨自身,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主人公馬克西莫維奇接觸的不同的人越來越多,接觸的不同的思想也越來越多,他的工作也越來越繁重,超長的工作時長甚至讓他連最喜愛的書也沒時間閱讀了。身體上沉重的壓力倒還能抗住,精神上的壓力卻是再也堅持不住了——他的外祖母去世了——那個善良、慈祥,和藹可親的人,那個就像是全世界人媽媽的人
此時的他連個可以傾訴的人都沒有,反動勢力中的一個老警察還一直盯著他們這些革命者們,馬克西莫維奇也不禁感嘆:
“生活是多么的艱難呀!”
書中對馬克西姆維奇這一段時期生活的敘述篇幅是全書最長的一部分。外祖母去世了,主人公馬克西莫維奇失去了唯一的親人,這份痛苦壓抑在他的心里,久久不能去除。
此后接踵而來的一些不好的事件更讓他的心一再跌入低谷。
主人公的好友、積極上進的好青年吉利被捕,這讓他備感社會的殘酷。他渴望能從大學生們那里獲得精神寄托,但大學生們沉溺于對如何解放俄羅民人民這個話題喋喋不休的爭論中,令主人公失望而歸。
與此同時,馬克西莫維奇認識的另外兩個好友:一個是熱情、活潑、見識淵博的織布工人魯伯佐夫;一個是獨具思想、看透了上帝的真面的鉗工亞柯夫,他們也先后去世永遠地離開了他。
主人公此時心中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是去求教托爾斯泰主義者克羅伯斯基。特意去拜訪克羅伯斯基的馬克西莫維奇無意中發現他竟然是一個滿嘴仁義道德,其實口是心非的小人。絕望的馬克西莫維奇失望而歸并試圖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企圖通過學習拉琴趕走苦惱。不久的一次外出回來時發現琴師竟又是一個偷他錢幣的無恥盜賊。
一幕幕殘酷的、丑惡的現實像巨石一樣壓倒了主人公。他感覺身心疲憊,對未來失去了信心,并選擇開槍自殺。幸運的是,子彈沒有傷到了心臟,只射穿了肺部。羞愧不如的馬克西莫維奇只能養好傷開始新的生活。
難以置信,一個偉大的、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曾經竟然自殺過。由此可見,當時的俄羅斯社會是多么的暗無天日,讓心靈如此強大的人也走向極端。
由于槍法不準,自殺未遂的馬克西莫維奇從死亡線上撿回來一條命,他也終于遇上了一個熟悉的人,對自己非常重要的導師——洛馬斯
“他還是和以前一樣,一副哥薩克人的打扮,金黃色的耀眼的長胡子飄垂在寬闊的胸前,任性固執的腦門下留著齊短發,腳下那雙農民靴子發出難聞的臭膠皮味。”
文/高爾基
洛馬斯說過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
“大學生們嘴上總掛著熱愛人民,不過是一句空話而已,我早就想對他們說:人民不能愛......
愛意味著寬容、同情、諒解、袒護,對女人可以這樣,對人民則不行。莫非我們可以袒護人民的愚昧無知嗎?我們怎么可以同情他們卑賤的行為?要我們對他們粗野行徑毫無原則的諒解嗎?”
這樣真實、清醒的話語我是第一次看見,好多電視劇里面演繹的劇情都是無原則的原諒。“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都在呼吁人們以德報怨。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圣人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接受的,自己都做不到的,就不要施加給別人。有多少人能做到以德報怨?憑什么別人要那么做?
用高標準要求別人,自己卻無法做到,還恬不知恥的說自己以前如何如何頹廢,現在后悔不已,要求別人不能那樣,要如何如何。真的丑惡!
洛馬斯和馬克西莫維奇談了很久,像父親一樣引導他,教育他,解除了他的精神危機,給他展示了美好的未來。洛馬斯給了主人公光明、希望和繼續生存的勇氣,成為主人公的革命導師。
馬克西莫維奇在洛馬斯的淳淳教導和循循善誘下,改正了狹隘的思想,心胸漸漸變得豁達。他也從自殺的陰影里慢慢走出,并受洛馬斯邀請去他的雜貨鋪工作(實際上這是個革命地下聯絡所)。
主人公到那不久,洛馬斯的雜貨店的廚房發生了巨大爆炸,幸好沒人傷亡。洛馬斯明察秋毫,及時發現了原因所在,原來是木柴里被人裝進了火藥。
這件事暴露了問題的嚴重性:一心為民的革命宣傳,換來的卻是農民的誤解和仇恨。對此,洛馬斯異常冷靜,毫無畏懼,主人公因此對洛馬斯十分欽佩。
此間事情過了不久,第二次火災發生,突降大火,也不知是什么原因。馬克西莫維奇和洛馬斯舍生忘死,以最大努力將損失和危害降到最低點,因為這件事,他們之間的友誼更加深厚和真摯了。
主人公的全力奮戰獲得了眾人的贊美和欽佩。然而,可悲的是,村長和其他的富農卻引導眾人將火災的責任推到洛馬斯和主人公的身上,并對他們發起攻擊。
雖然最后馬克西莫維奇和洛馬斯等人齊心協力最終擊敗了野蠻、愚昧的人群,但是這一事件讓他對當地群眾徹底失望。
火災之后的洛馬斯因為要離開這里去結婚,主人公無處可待也決心離開這里,尋找新的家園。最終他在去往里海并在那里開始新的生活。(全書完)
馬克西莫維奇也曾奇怪:一個農民,他絕不是惡毒的,他們都是心地善良而沒有文化教養的人。讓一個農民像孩子似的天真地笑是件很容易的事,他們沒有誰不是極為熱心地聽我講人類自尊,講人類建功立業的故事以及人類為追求理想、幸福而奮斗的故事,他們及其欣賞按照自個兒的意志輕松生活的故事。
可是一旦他們聚在一起,比如全村大會或者河邊小飯館擠成黑糊糊的一片的時候,他們身上的美德就奇跡般的消失了。
文/高爾基
原本夢想能在喀山進入大學進修獲得更高等教育的馬克西姆維奇為了生存不得不放棄了他的夢想,轉而在貧民窟中為了生存而努力。
在“社會大學”中他認識了許許多多的人:有愚蠢而丑陋的貧民,有樸實善良的工人,有具有高尚情操和先進思想的讀書人以及有以解放人民為理想的革命者。
對待他們,主人公馬克西莫維奇總能像蜜蜂采集不同的花釀成蜜一樣,他總能從不同的人身上學習好的一面,汲取營養,豐富自己,讓自己成長。
生活中的我們何嘗不是這樣呢?多少人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和夢想去和生活這個“怪物”搏斗,就像我玩的一個游戲英雄聯盟里的一個臺詞一樣:“召喚師有了新的敵人——生活”。
我希望自己能像馬克西莫維奇一樣,勇敢面對生活中的苦難和折磨,發現其中的美好,并擁抱它,熱愛它。
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但能做到不被身邊形形色色的人影響而同化墮落,而且還能從人群中吸收好的東西加速自身的成長,反過來去影響帶動周圍的人走向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