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精讀營沒有猶豫,主題營都不參加的話,還來什么讀書營?糾結只在于選哪本書,《躍遷》和《終身成長》之間,最后認為要先改變認知,選擇了《躍遷》。
十天下來,我覺得自己選對了。不僅選對了書,更選對了參加精讀營,讀書、打卡、做事、做人,十天不長,真的能改變什么嗎?
見識、行動、改變,只要你想,你就可以!
見識——見己見人見世界,收獲頗豐
見己。十天里,見到了不斷突破的自己。為了早打卡早輕松,不辜負“晨型人”flag,5點起來碼字,周末也不例外,從勉強爬起到鬧鐘沒響人已醒來,只用了十天;從來沒有在線上做過分享的自己,沒有拒絕麥兜隊隊,準備好就上,關鍵在于與人共享,努力嘗試,只用了三天;從來用maka只做問早海報的自己,嘗試著在模板基礎上做出全家福,一點點地嘗試,反復對比效果,520的表白暖暖地做,只用了一天。
見人。十天里,見到了不斷突破的伙伴。見到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團隊,打卡時間一天比一天早,每個人都為集體榮譽克服種種困難,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更早地完成打卡,在這樣的團隊里,想不進取都難;見到了更愿意用行動說話的同桌楠哥,不用特意約,打卡的時間也就是前后腳的差別,中間有一次想要懈怠,他用凌晨三點的打卡向我吹響了沖鋒號,立即快馬加鞭寫起來,和這樣的同桌一起,想不堅持都難。
見世界。十天里,見到了躍遷的底層思維。兩遍《躍遷》讀下來,對自己看世界、想問題的方法產生了粗淺但積極的影響,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同時,也找到了一些改進的辦法。拆掉思維天花板的感覺,直呼過癮;躍遷思維和認知碾壓的感覺,痛并快樂。當下想要有更大的進步,不是靠單打獨斗、獨善其身,而是靠為人靠譜、主動交流;看世界不僅僅是從下往上,也可以努力攀登,從上往下,一覽眾山小,更全面系統,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上帝視角。
行動——先完成,再完美
讀書很難嗎?不難,難在堅持讀。
打卡很難嗎?不難,難在堅持打。
先開始,再逐步完善。
先行動起來,書中的每個字我都認識,但是組合起來的各種新概念,并不能逐一讀懂參透。這并不妨礙我打卡,梳理疑惑、結合實際、反思自己,將這樣一個思考的過程,通過碼字梳理出來,本身就是將所學所思運用到實踐的過程。
想不明白的時候,靜下心來寫一寫,對概念的認識就又深一層,對方法的運用就又操練了一遍。看看自己十天里寫下的題目:死記硬背不如關鍵搜索、你憑什么去躍遷、我就是要做問題少年、由“扶貧先扶智”看個體躍遷、做自己的掌控者、自己成就自己的躍遷、脫困發問穿越焦慮、不做溺水者成為躍遷人、少就是多、不做知識的搬運工,更多地從個體的角度寫躍遷的戰略戰術技術運用,把平時的困惑拆解到具體的技術中做分析,先捋出一條自己覺得還不錯的路子,再一步步實踐,循序漸進。
先試試,再逐步提高。
來到這里,不僅僅是讀書,也是社群活動的參與。因為時間精力的關系,我沒有報名管理團隊,只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盡可能做些自己能夠做的事。月晴姐問我能不能做管理組的海報時,我猶豫了一下,欣然挑戰。第一次不理想,月晴姐又給了我第二次機會,一回生二回熟,做出了職能組的海報,嘗試的過程中,獲得了技能升級。
改變——一切不以改變為目標的讀書都是耍流氓
讀書、見識、行動,都源于想要改變自己,好的繼續堅持,補上短板,這是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不難發現,精讀營指定書單里的20本書,基本都是致用型的書籍。致用型的書,讀來要為己所用,讀而不思、讀而不動、讀而不變,辜負了時間,也浪費了一本好書,這是對自己耍流氓。選擇《躍遷》的同時,我就準備多嘗試將其運用到自身,讓自己有改變。
改變心態。開營沒多久,和奶茶咖啡聊了讀書打卡,更明確自己要堅持的是讀書、讓書對自己有用,擺正讀書和打卡的關系,以更輕松和開放的心態去讀書,打卡成為了記錄與有感而發之后,也越加自如了。功利性讀書,落腳到讀為己用,何樂而不為?
改變習慣。一度覺得早起是件折磨人的事情,但這件事情化為強大的內生動力,推著自己去早起的時候,卻是愉悅清醒的。早打卡,我一天都可以更自由地安排時間,該工作時工作、可讀書時讀書,竟換來了更自在的心態。從此,早起有了期待,賺來更多的安靜獨處;下班有了期待,換來更好的悅讀時光。
改變策略。文字一直都是自己沒有信心的一項。這次打卡稍作調整,今晚看、明早寫,有靈感就先考慮一下文章重點和框架,明早醒來抓緊寫。還有幸混跡思維組,參加打卡互評,收獲良多,點評他人的同時反觀自己,避免踩雷和學著更好地表達觀點。體會文章百改不厭,方出精品。
收獲的同時,也在反思。
速度與質量能否雙贏,選哪個?寫得又快又好,需要積累和準備,先完成是第一步,再完美則需要反復修改。可以為打卡沖刺,但過后的修改不能停,不為打卡而讀書。
十天的精讀只是開始,推薦書單也不是一次性產品。接下來,《躍遷》繼續,書單里適合自己需要的書,不妨也精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