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十年生息,十年教訓,真正地向吳國發(fā)出了復仇之箭。
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踐集結兵力,再次伐吳。
從公元前482年,越國偷襲吳國以后,第二次伐吳。史籍沒有記載,兩國有沒有什么互動,夫差是有沒有什么舉動,制約越國?
只是突然地說,越國再次伐吳。
因為吳國當年頃全國之兵,攻打齊國,然后和晉國會盟。導致吳國主力盡失。
其后四年,越復伐吳。吳士民罷弊,輕銳盡死于齊、晉。
越國還搞了一個計謀,他們和吳國隔水相望。越王把軍隊編成左右支隊,讓他們一下子向左,一下子向右,擊鼓前進。于是吳國只能分兵抵御,導致主力分散。
越國派出一支敢死隊偷襲吳國,沖擊吳國中軍,導致吳國大亂。于是吳國戰(zhàn)敗。
因此,吳國對待越國毫無反手之力,只能持守勢。于是越國把吳國圍困了整整兩年。
公元前476年,越國頃全國之力,誓要滅亡吳國。
此時正好碰上楚國的申包胥來越國訪問。
越王勾踐就問申包胥說:寡人欲要興兵攻打吳國,不知道可以不可以?
申包胥說:我孤陋寡聞,不知道如何預測。
越王說:吳國當年無道,破壞我國家,鏟平我宗廟,荼毒我人民,我蒙受奇恥大辱,我想做只是想要求取上天的福佑,因此我真的希望聽一下戰(zhàn)爭之事,有什么辦法好呢?
申包胥堅決地不說。越王勾踐幾次勸請。
申包胥最后說:吳國是個善良的國家,我不知道君王有什么能力和他抗衡?
越王勾踐說:寡人為了復仇,不吃珍饈美味,不聽五音俱全的音樂,只是希望能夠復仇。
申包胥說:這好是好,但是憑借這一點,卻不能成事。
越王勾踐說:寡人愛戴民眾如同兒子一樣,我放寬刑罰,布施民眾所需要的東西,除去民眾憎惡的東西,贊揚他們的善行,掩蓋他們的罪惡。這樣行嗎?
申包胥說:還是不可。
越王勾踐說:寡人讓富人安定,讓窮人安全,去施舍他們,無論是富是窮,都不失去他們的利益,這樣如何?
申包胥搖搖頭說:不成,不成啊。
越王勾踐說:我越國在天下,結交楚國,依附晉國,敬仰齊國,一年四季進貢從不間斷。這樣如何?
申包胥說:好啊,好啊,這就是可以了。戰(zhàn)爭首先要憑借智慧,然后靠仁愛,最后靠勇敢。如果沒有智慧,沒有通達權變,就不能成事。如果沒有仁愛之心,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就不能凝聚人心。如果沒有勇敢,不夠果斷,就不能有判斷力而喪失時機。
越王勾踐隨后召來五大夫,對他們說:吳國不實施道義,多次毀滅我社稷,若我要復仇,不知道越國怎么才能取勝?
大夫舌庸說:獎賞慎重就可以取勝吧。
越王說:這是一個通達的方法。
大夫苦成說:刑罰慎重就可以取勝吧。
越王說:這可以讓士卒勇敢。
大夫文種說:明確旌旗,能夠辨識,這就是可以取勝吧。
越王說:這可以讓士卒紀律嚴明。
大夫范蠡說:審慎地防御,就可以戰(zhàn)勝吧。
越王說:能機巧,就不會被攻破。
大夫皋如說:明確軍隊進退的征鼓的聲音,就可以取勝吧。
越王說:這可以讓軍隊不困惑。
出征之前,越王勾踐站在閱兵臺上,排列戰(zhàn)鼓,聲震于天,并且殺了三個犯罪的人,將他們示眾,命令說:如果不服從我,就像這樣,不能像他們一樣猶豫不決而無法殺敵報國。
第二天,把軍隊遷移到郊外,又殺了三個人。
于是軍心凝聚,越王勾踐帶著這支軍隊,攻打吳國。
吳國再也沒有反手之力,大敗吳國精銳。
最有意思的是晉國的趙鞅。趙鞅顧及當年黃池之會的舊情,也不知道有啥舊情,還特別派出使者慰問一下。自己還專門降低伙食標準,以表示心意。
使者楚隆先到了越軍那里,說:吳國冒犯上國已經(jīng)很多次了,聽說君王親自討伐,中原之人莫不歡欣鼓舞,唯恐君王的愿望不能實現(xiàn),能否請求讓我看看吳國的情況。
于是楚隆又到了吳國那里,說:我是寡君的老臣趙鞅的陪臣楚隆,當年黃池之會,曾經(jīng)盟誓說:同甘共苦。現(xiàn)在君王處于危難之中,因此趙鞅不敢害怕勞苦,但是又不是晉國能夠辦到,只能派出使者聊表心意。
夫差下拜叩頭說:寡人沒有才能,不能事奉越王,因此讓大夫憂慮,謹拜謝您的命令。
于是給了楚隆一盒珍珠,讓他送給趙鞅。
并且喃喃自語道:勾踐要讓寡人活受罪了,寡人不得好死啊。
并且他問楚隆說:貴國的史墨為什么被稱之為君子?
當年,史墨就預言不到四十年,越國就會戰(zhàn)勝吳國。
楚隆說:史墨,他做官無人討厭他,退休沒有誹謗之語。
夫差說:是啊,是啊。
隨著前線戰(zhàn)事,吳國的節(jié)節(jié)敗退,夫差派出使者公孫雄,光著上身,跪著一步步走到越王那里。
對越王說:
孤臣夫差敢布腹心,異日嘗得罪于會稽,夫差不敢逆命,得與君王成以歸。今君王舉玉趾而誅孤臣,孤臣惟命是聽,意者亦欲如會稽之赦孤臣之罪乎?
意思是,為臣復仇,當年得罪于您,讓您蒙受會稽之恥,現(xiàn)在君王得勝,現(xiàn)在如果您誅殺我,我毫無怨言,但是能不能顧及當年我在會稽放你一條命的恩情啊。
勾踐聽了,十分不忍。
范蠡悄悄地說:當年會稽之恥得以留命,是上天賜予給越國的。現(xiàn)在如果赦免了夫差,二十二年的努力,一朝全失。況且,假如放他走,難道不怕吳國成為越國嗎?
勾踐說:但是我實在不忍啊。
范蠡自作主張,擊鼓進兵說:大王已經(jīng)把所有處理的權力給了我。你在如何跪者,也已經(jīng)沒用了,你可以回去復命了。
公孫雄,聽聞此言,大哭不止。
最后攻滅吳國,勾踐俘虜了夫差。
回想起,二十年的生息,現(xiàn)在主客易主。
勾踐顧念夫差,對夫差說:寡人希望拿出一百戶人家來伺候您,讓您安住在甬東(現(xiàn)在的舟山島)
夫差說:我已經(jīng)老了,不能侍奉大王了。
拿起寶劍,自刎而死,然后把自己臉遮住。
說道:我有什么面目見伍子胥啊。
夫差將死,使人說于子胥曰:“使死者無知,則已矣;若其有知,吾何面目以見員也!”遂自殺。
越王勾踐以君王之禮安葬夫差。
越國乘勝北上,征伐各國,宋國、鄭國、魯國、衛(wèi)國、陳國、蔡國都臣服于越國,越國成為霸主,越國也把都城從長江以南,移到了山東地區(qū)。周天子賜給越王勾踐胙肉,成為諸侯之長
越伐疆吳,尊事周室,行霸瑯邪,……率道諸侯,貴其始微,終能以霸(《越絕書》)
當是時,越兵橫行于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說回到那個伯嚭,他的下場怎么樣呢?
越王乃葬吳王而誅太宰嚭。
最后把他殺死了。這足以值得我們深思。
吳越爭霸是春秋末期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一方面,我們得承認,這段歷史無論多么壯闊,都代表不了春秋整個歷史的主流。
但是另一方面,吳越爭霸把春秋歷史推到了一個高潮。一般人對于春秋歷史之中,幾乎吳越爭霸要占到三分之一的歷史。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我們所熟知的春秋歷史中,有多少是關于吳越爭霸。
我們從吳越之中,知道了
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臥薪嘗膽、西施、范蠡、飛鳥盡、伍子胥等等,都來源于吳越爭霸。相反,作為主角的晉楚除了趙氏孤兒,似乎就沒有什么可談到。
但是我們也談到,雖然吳越爭霸非常精彩,但是大多卻不是史實,而是后人不斷添加到。
吳越雖然打打和和,但是畢竟文化都是一體的。比如說,所謂吳國的姑蘇城。
什么是姑蘇?從越國的語言來說,所謂蘇,就是胥、吳這是一個發(fā)言。
而姑,其發(fā)音類似于句。
故胥臺,臺因山名,合作胥,今作蘇,蓋吳音聲重,凡胥須字皆轉而為蘇,故后人直曰姑蘇。隋平陳,乃承其訛,改蘇州。或者謂胥與輸音相近,兵家不取,或又謂吳中魚禾所自出,蘇字兼之,故曰蘇。(《蘇州府志》)
所以可知兩國文化之密切。
我本人作為浙江人,看到這段歷史也是感到非常壯懷激烈,這段歷史給春秋濃墨重彩的歷程畫上了一個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