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適逢其會,猝不及防。
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 ? ? ? ? ? ? ? ? ? ?——張嘉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那段時間,他也不清楚自己這是怎么了,時而心跳很快,腦子卻反應很慢。準確來講,是跟她在一起的時候。比如,兩個人一起走在一條鋪滿銀杏葉的小徑上,雪還在下,金黃的銀杏葉還在淺吟低唱。她輕盈的腳步踏在落葉上,有些許放肆卻極為幸福,“我最喜歡落花雨了,落葉與冬雪共舞,幸福與感動常在!”
好久沒見她這么開心了,該好好聊聊吧,話出口卻是“我也喜歡這里,因為這么厚的落葉堆積地,不是我們班衛生區?!碧娲四蔷洹耙驗檫@里有你的快樂。”她笑著,在他額上輕輕點了一記,“你呀,太現實了,可惜我是浪漫主義。”他竟無言以對。如若換成別人,他會不會嬉笑著和他或她鬧成一團,而不是讓她的話沒有下文?
秋季運動會,她是主播。他是男子1500米運動員。看到公告欄中她的名字,他頭腦一熱也報了名。因為,因為播音員和運動員是要一起合影的。她了解他從未參加過長跑,問他為何如此任性。他云淡風輕,“因為這是高三啊,想拼一下。”謊言,連自己都知道是謊言,可他還是說得冠冕堂皇。他想問,去年你在終點等待的那個人今年還在不在,如果不,可不可以把擁抱給我??梢仓皇窍胂?,終究沒好意思問出口。
她文筆有些優勢,常在報刊雜志上發表一些“豆腐塊”,每一次她都得瑟地拿給他看,在他面前喜形于色。他苦笑:“你怎么總是過得跟個大神似得啊。”
“我樂意!”她高興,他也高興,好像她的微笑連帶著渲染了一方明媚的時空。他捧著書稿,細細閱讀,全神貫注,在字里行間,尋找彼此的痕跡。哪怕只是一筆帶過,他依舊會欣喜若狂,受寵若驚。
這是為什么???他說不清,可他知道,這就叫青春。
那天翻開的一份報紙,赫然打動他的心弦,只是那一句“喜歡就是放肆,但愛是克制。”他對她,不只是喜歡吧。所以才會小心翼翼,保持適度的距離,壓制內心的渴望,在高考的季節,默默守候。在平安夜,塞一個不大的蘋果給她,她點頭說謝謝,沒有一絲做作??v然比起那些包裝精美的蘋果,他的寒酸展露無遺,可是那一份情深意重,被她悉心珍藏。
可他想知道,她的態度。于是,一個黃昏,一句醞釀了千百遍的告白,氤氳了一方世界?!澳阕屛蚁矚g你吧,好不好?”
他永遠忘不了她的震驚,連帶著他期待的心跳。
“可這是高三啊,可我們是最好的朋友啊。”然后微笑,輕輕在他頭上彈了一記,“小笨蛋,我們要一起考大學哦!”
他突然笑了,壓抑了好久的期待終于石破天驚,在青春里飛揚跋扈。因為愛,所以慢速。過盡千帆,終于看到真實,那是雨過天晴的彩虹高懸,些許朦朧卻光芒萬丈。他收拾好一地心情,自如微笑。
一個擁抱,宣告了慢速的終結?!岸杀M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睆拇艘院螅呖技?,全力漫溯。
高考過后,以為一切都可以重來,但是一場不大不小命運的意外讓故事中兩個相愛的人各自天涯,故事還沒來得及開始就已經接近尾聲。她高考失誤,他志愿填錯。于是陰差陽錯兩人來到了同一座城市。
只是,他在城市最西端,而她,恰好在市中心與他的學校所在地射線的另一邊。
她怪他不肯與她商量志愿填報,以至于兩地分離,賭氣不肯聯系。
他曾想跋涉千里去看她,卻在她說說上日漸減少的關于自己的訊息中望而卻步。
張嘉佳在《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寫:
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適逢其會,措不及防。
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我寫完這段故事,手指在空中描摹他最后的模樣。偶爾還會有聯系,只是少了噓寒問暖,充盈著敷衍。果真是這樣子,一次任性的揮手,便是一生的牽絆。我不想埋怨那些兒女情長,就記住我們最美的時光吧,最勵志也最幸福的歲月。光陰輾轉之后,回望來時,希望我們都可以微笑。
如此,且祝你幸福。
我現在也很好,就像你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