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在第五回,《風月寶鑒》在第十二回,作書人梅溪等的落款卻在第十三回。這就是《石頭記》落款章回勾股定理:5^2+12^2=13^2。
第十五回甲戌本回前總評有【昔“安南”(藏代修辭指占城)國使有《題‘一丈紅’》句云:“五尺墻頭遮不得,留將一半與人看。”】。故梅溪【不必看完;】意思是一韻兩句不必看完,只須看“三春去后諸芳盡”便可;若看完兩句——【見此二句,】,就【即欲[望碑]墮淚】了。而批書人“不聽話”,看完了第二句,故在第二句側批【此“白”(表白、直白)令批書人哭死】或【此句令批書人哭死】。夾批批上不批下,側批批下不批上。根據脂批的位置幾何定理,我們判定:預備版本庚辰本的【此“白”(表白、直白)令批書人哭死】和正式版本“甲戌”本(丁亥春起抄)的【此句令批書人哭死】均批的是下句或曰下半韻【各自須尋各自門】而非上句或曰上半韻【三春去后諸芳盡】。作書人“自作多情”悖論或曰“自我指涉”悖論由此消解。)
鳳姐還欲問時,只聽二門上傳事云牌連叩“四”下——正是喪音(按:神三鬼四),將鳳姐驚醒。人回:“東府蓉大奶奶沒了。”鳳姐聞聽,嚇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按:鬼四神三)只得忙忙的穿衣,往王夫人處來。
彼時合家皆知,無不納罕,都有些疑心。【甲戌眉批:[“無不納罕,都有些疑心”——]九個字寫盡天香樓事,是不寫之寫。(靖藏夾批,署名:棠村(梁清標,序書人))】(按:P272。《詩·小雅·常棣》中的“常”字,據注疏及《說文解字》、《本草綱目》等書,都注明即系“棠”字。)那長一輩的,想他素日孝順;平一輩的,想他平日和睦親密;【庚辰眉批:松齋云:好筆力,此方是文字佳處。】下一輩的,想他素日慈愛——以及家中仆從老小,想他素日憐貧惜賤、慈老愛幼【庚辰側批:八字乃為“上人”之當[dāng](當室,擔待),銘于五惪(同“德”)】(按:P272。“上人”之當[dāng]不是上了別人(賈珍)的當,這是上半身問題而非下半身問題。此批中的【惪(同“德”)】字與梅溪自批中的【墮淚】(望碑墮淚——德高望重)邏輯上是一致的,完形邏輯學梅脂對譯【墮淚】公式為:[碑]=銘,[德]=惪;[高]=上(<>上床),[望]=當[dāng](<>當[dàng])。也就是說,【即欲墮淚】與【銘于五惪】駢儷鉗證秦可卿沒有任何下半身問題,有下半身弗洛伊“德”問題的是前赴后繼的無數讀者。《說文解字·玉部》:“玉,石之美也。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鰓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悠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折不撓,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其貫也。凡屬玉之屬皆從玉。”“五惪”藏詞修辭,意為“玉”;雙關意為銘于寶玉,故下文中有【甲戌側批:寶玉早已看定:“可”繼家務事者,“可”卿也。今聞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為玉一嘆!】)【庚辰眉批:[“憐貧惜賤、慈老愛幼”,]可從[作書人]此批。】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庚辰側批:老健。】
閑言少敘,卻說寶玉因近日林黛玉回去,剩得自己孤凄,也不和人頑耍,【甲戌側批(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夾批)(甲辰:與鳳姐反對。)淡淡寫來,方是二人自幼氣味相投,可知后文皆非突然文字。】每到晚間便索然睡了。如今從夢中聽見說秦氏死了,連忙翻身爬起來,只覺心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聲,直奔出一口血來。【甲戌側批:寶玉早已看定:“可”繼家務事者,“可”卿也。今聞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為玉一嘆!】(按:秦氏淫婚讓寶玉下半身夢遺,可卿淫喪(sāng)令二爺上半身吐血。此處在甲戌本的第四頁)【靖藏眉批:通回將可卿如何死故隱去,是余大發慈悲也。嘆嘆!壬午季春,畸笏叟(張英,校書人)】(按:壬午季春,畸笏改落款為畸笏叟,說明壬午季春時校書人畸笏叟已經致仕在家,并不在京城。畸笏和畸笏叟(畸笏老人)這兩個概念有空間之別,可以向我們提供空間方面的信息。《澄懷主人自訂年譜》:四十一年壬午,三十一歲。是歲二月,先文端公南歸,廷玉奉旨隨行侍奉,三月抵里。當畸笏改落款為畸笏“叟”后,就與棠村產生了棠畸“老人悖倫”。因為畸笏叟張英是棠村梁清標的晚輩后生,畸笏叟不應該自命“老人”。因此,在靖藏本格式的最后整理版甲戌本中,畸笏叟的落款一律刪除。棠村落款也被刪除,只在第一回眉批中提及棠村此人。也就是說,甲戌本中只保留了作書人梅溪張廷瓚和批書人松齋-脂硯齋高士奇的落款(第十三回))襲人等慌慌忙忙上來搊[chōu](校者注:蒙古王府本此處作“摟”)扶,問是怎么樣,又要回賈母來請大夫。寶玉笑道:“不用忙,不相干,【庚辰側批:又淡淡抹去。】這是急火攻心,【甲戌側批:如何自己說出來了?】血不歸經。”說著便爬起來,要衣服換了(按:靖批所謂【[寶玉]更衣】段落),來見賈母,即時要過去。【庚辰眉批:如在——總是淡描輕寫,全無痕跡——方見得有生一來天分中自然所賦之性如此,非因色所惑也。】(按:P272。“如在”,即“好像還在”,好象可卿還在世——寶玉心中。用典唐·曹松《巫峽》“年年舊事音容在,日日誰家夢想頻。應是荊山留不住,至今猶得睹芳塵。”現靈匾上“音容宛在”即出此典。【如在】為殯儀語體詞,與當代偽版本庚寅本中自作聰明的“鶴軒”一語一樣。后者形成松軒本、鶴軒本“松鶴悖論”。西方、蓬萊,亦殯儀術語。另有“鶴軒”等。所謂的庚寅本,竟自作聰明,由[立]松軒本因松鶴民俗而派生了一個新名詞“鶴軒本”,那可真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松軒”是短語詞,“鶴軒”是詞匯詞,兩者詞匯化程度不同)襲人見他如此,心中雖放不下,又不敢攔,只是由他罷了。賈母見他要去,因說:“才咽氣的人,那里不干凈;二則夜里風大,明早再去不遲。”寶玉那里肯依。賈母命人備車,多派跟從人役,擁護前來。
我們知道《紅樓夢》的創作是“深得《金瓶》壺奧”的(脂硯齋批語),也就是說,《紅樓夢》在題材選擇和對素材的處理上,曹雪芹借鑒了《金瓶梅》又進行天才的再創造,使《紅樓夢》登上古典小說的頂峰。同樣,《鏡花緣》的創作,也借鑒了《紅樓夢》,使它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一顆明珠”(端木蕻良:《李汝珍的傳說序》)。(張訓《<鏡花緣>和<紅樓夢>》)
鳥批:
第十三回
賈珍聽了,喜之不盡,即命人抬來。大家看時,只見幫底皆厚八寸,紋若檳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大家都奇異稱賞。賈珍笑問:“價值幾何?”薛蟠笑道:“拿一千兩銀子來,只怕也沒處買去。什么價不價,賞他們幾兩工錢就是了。”【甲戌(庚辰)側批:的是阿呆兄口氣。】賈珍聽說,忙謝不盡,即命解鋸糊漆。賈政因勸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甲戌(庚辰)側批:政老有深意存焉。】殮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甲戌側批(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夾批):夾寫賈政。】【甲戌(庚辰)眉批:寫“個個皆知[此理]”(按:指常識)——全無安逸之筆,深得“金瓶”壺奧】(按:P275。唐·李白《寄遠十二首》第八首:“金瓶落井無消息,令人行嘆復坐思。”【“金瓶”】藏詞修辭指無消息——賈珍不明事理,令人嘆息。明·陳繼儒《小窗幽記卷二·集情》“費長房,縮不盡相思地;女媧氏,補不完離恨天。”)此時賈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這話如何肯聽。
第三十回
寶玉輕輕的走到跟前,把他耳上帶的墜子一摘,金釧兒睜開眼,見是寶玉。寶玉悄悄的笑道:“就困的這么著?”金釧抿嘴一笑,擺手令他出去,仍合上眼。寶玉見了他,就有些戀戀不舍的,悄悄的探頭瞧瞧王夫人合著眼,便自己向身邊荷包里帶的香雪潤津丹掏了出來,便向金釧兒口里一送。金釧兒并不睜眼,只管噙了。寶玉上來便拉著手,悄悄的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討你,咱們在一處罷。”金釧兒不答。寶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討。”金釧兒睜開眼,將寶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頭——有你的只是有你的。連這句話語難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訴你個巧宗兒,你往東小院子里拿環哥兒同彩云去。” (按:第三十回金釧口頭語“金簪子掉在井里頭——有你的只是有你的”是歇后語“金譬掉井——有一定是有”的相景表達;作品中,金釧、玉釧名出《金瓶梅》,而投井的“故事”,則由歇后語“金譬掉井——有一定是有”演義而來)寶玉笑道:“憑他怎么去罷,我只守著你。”只見王夫人翻身起來,照金釧兒臉上就打了個嘴巴子,指著罵道:“下作小娼婦,好好的爺們,都叫你教壞了。”寶玉見王夫人起來,早一溜煙去了。
可是,己卯本和夢稿本在此處有異文:
又忙攜黛玉之手,問:“妹幾歲了?”黛玉答:“十三歲了。”又問道:“可也上過學?現吃什么藥?”黛玉一一回答。又說道:“在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
此處甲戌、列藏系統、蒙府/戚本系統、甲辰/舒序/鄭藏系統,以及庚辰本,文本皆無黛玉答“十三歲了”。(注:鄭藏本缺此回,甲戌本作“上過學?”,缺“可也”字句。)
……譬如,在討論列本、夢稿本上的“四月二十七日”未時芒種獨出異文時,并沒有找到完全與異文文本敘述一致的年份。因此令人疑惑,既然雍乾時代歷書上沒有一天是四月二十七交未時芒種,那么夢稿本和列藏本抄本獨標的“四月二十七交未時芒種”,所據何來?(陳傳坤〈揭秘《石頭記》抄本老千(系列)〉)
鳥批:
第三回
【己卯夾批:代(v.)玉答道:“十(v.)”三歲了。又問道......】(按:最經典的擬態代言性脂批。意思是“余代玉答道”,“代”為謂語動詞,“玉”為名詞指黛玉。“十”為非謂語動詞。此批是有標記雙行夾批,它由原側批演化而來,并無“眉批”對應。這說明標記是先在的。?
【“十”三歲】就是九歲。【“十”】即「十字相乘法」,兩“三”十字相乘即為九[歲]。1494年意大利數學家巴切利[1445~1514年]介紹了八種乘法。第一種乘法與現在通用的筆算乘法完全一致,第六種就是方格乘法。此法約于十五世紀傳入中國,因其圖形有如織錦,故亦稱為鋪地錦。康熙的數學論文《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論》(1704年)則標志著已經有了明確的平方概念。
庚辰本第二十回【寶玉之情,癡十六乎】第七十八回【[若]方十六歲而夭,亦可傷矣】也是「十字相乘法」脂批,用典白居易“嬌癡二八初”。不過己卯本【“十”三歲】之批重在相乘的過程(三的平方曰“十”三),隱去結果;而后兩者則重在相乘的結果,隱去過程。)?
第四回
一面說,一面從順袋中取出一張抄寫的‘護官符’來,遞與雨村,看時,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諺俗口碑。其口碑排寫得明白,下面所注的皆是自始祖官爵并房次。石頭亦曾抄寫了一張,【甲戌側批:忙中閑筆用得好。】今據石上所抄云:【戚序(蒙府)夾批:此等人家,豈必欺霸,方始成名耶。總因子弟不肖,招接匪人,一朝生事,則百計營求。父為子隱,群小迎合,雖暫時不罹禍綱,而從此放膽,必破家滅族,不已哀哉。】【蒙府側批:可憐伊等始祖。】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甲戌側批(己卯夾條[陶洙])(戚序、蒙府、甲辰、夢稿夾批):寧國、榮國二公之后,共十二房分。除寧、榮親派八房在都外,現原籍住者“十(v.)”二房。】(按:唐·杜甫《進雕賦表》:“今賈馬(按:漢賈誼﹑司馬相如的并稱。二人均以辭賦著名)之徒,得排金門,上玉堂者甚眾矣。”“十(v.)”二房即四房。12-2×2=8。親派八房有賈珠(賈蘭)、賈寶玉、賈環,賈璉、賈琮,賈蓉、賈薔,賈菌)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甲戌側批(己卯夾條)(戚序、蒙府、甲辰、夢稿夾批):保齡侯尚書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二十)。都中現住者十房,原籍現居八(十)房。】(按:晚唐詩人杜牧《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按:【金陵】護官符中所及始祖,皆為金陵始祖,故這些始祖“聯絡有親”并不一定是平輩的。其中史家始祖比其他三家始祖均晚一輩,史鼐世襲的正是這個次始祖的爵位。)
豐年好大雪,【甲戌夾批(甲辰夾批):隱“薛”字。】珍珠如土金如鐵。【甲戌側批(己卯夾條)(戚序、蒙府、甲辰、夢稿夾批):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現領內府帑銀行商,共八房分。】(按:元代馬鈺《無夢令?贈京兆權先生》:妻妾兒孫一假。金玉珍珠二假。三假是榮華,幻化色身四假。知假。知假。說破浮名五假。)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甲戌側批(己卯夾條)(戚序、蒙府、甲辰、夢稿夾批):都太尉統制縣伯“玉”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馀。】(按:唐代李嶠《床》:傳聞有象床,疇昔獻君王。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寶妝。桂筵含柏馥,蘭席拂沉香。愿奉羅帷夜,長乘秋月光。“都中二房馀”是指王子騰、“王仁”二房——王子騰比王仁長一輩是其叔父,另有連宗的王狗兒一家,合計稱二房馀。“馀”字用得神妙,對應判詞“勢敗休云貴,家亡莫論親”。 【“玉”公】用“白玉床”藏代修辭指金陵“王”公)
第二十七回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按:夢稿本和列藏本寫作“二十七日”,乃因第二十九回“寶玉不在家”刻舟求劍倒逼所致)原來這日、未時(按:第七十八回有“未正二刻到任司花”),交芒種節、(按:用典南唐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李煜《相見歡》則化用了杜甫《曲江對雨》“林花著雨胭脂濕”。“未時”由“幾時重”而來,雙關修辭格)尚(V.)古風俗(按:這日交芒種節,未時尚古風俗。第二十七回“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種節”是為第二十九回“遮天(遮衛天子)大王(臺灣五府千歲之李大亮)圣誕”作鋪墊的。與第十一回“神情不堪,光景難看”一樣,頓悟號顯示的是概念的有序對應關系。
光景·難看/神情·不堪=神情·難看/神情·不堪×光景·難看/神情·難看
這日·交芒種節/未時·尚古風俗=未時·交芒種節/未時·尚古風俗×這日·交芒種節/未時·交芒種節
《反經》“曹公曰:恃武者滅、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清史稿》“圣祖嘗語執政:「張英始終敬慎,有古大臣風。」”正文中,除非為修辭需要,一般是不使用通假字的,故正文中“尚”字為動詞,并非“上”的通假。):
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庚辰側批:無論事之有無,看去有理。】須要餞行。(按:歇后語“四月間的桃花——謝了”。康熙十九年,朝廷下令景德鎮恢復御窯廠。康熙二十五年,御窯廠為宮廷燒制了一套生活用瓷——“十二花卉紋杯”,第一次把“詩、書、畫、印”在同一器皿上并用,每只杯上繪一種應時花卉,指代歷史上的著名女性,并題上相應的詩句,謂之“十二月花神杯”。這套杯,康熙皇帝十分喜愛,幾次南巡都帶在身邊,他不僅喜歡花神杯瓷器的工藝,更喜歡花卉配唐詩的文化意境。十二花神為:正月梅花神壽公主,二月杏花神楊玉環,三月桃花神息夫人,四月牡丹花神麗娟,五月石榴花神衛氏,六月荷花神西施,七月葵花神李夫人,八月桂花神徐賢妃(名徐惠),九月菊花神左貴嬪,十月芙蓉花神花蕊夫人,十一月茶花神王昭君,十二月水仙花神洛神。)然閨中更興這件風俗,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按:未時之前做準備,未時作法事。這日·交芒種節/未時·尚古風俗=未時·交芒種節/未時·尚古風俗×這日·交芒種節/未時·交芒種節)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每一顆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里,繡帶飄颻,花枝招展,【甲戌側批:數句大觀園景倍勝省親一回,在一園人俱得閑閑尋樂上看,彼時只有元春一人閑耳。】【庚辰側批:數句抵省親一回文字,反覺閑閑有趣有味的領略。】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甲戌(庚辰)側批:桃杏、燕鶯,是這樣用法。】一時也道不盡。
庚辰本第二回有一聯對:“偶因一著錯,便為人上人”。夢覺本和程高本均作“偶因一回顧,便為人上人”。蔡義江先生認為“偶因一回顧”是后人所改。張福昌先生則認為是脂硯齋將“偶因一回顧”改成了“偶因一著錯”。理由是“一回顧”乃根據前文“卻說嬌杏這丫鬟,便是那年回顧雨村者。因偶然一顧,便弄出這段事來,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緣。”?
我認為張福昌先生說法不夠嚴謹。一是忽略了甲戌本“著錯”二字的確是被人涂改為“回顧”二字的事實,二是指認脂硯齋將“一回顧”改為“一著錯”缺乏過硬的證據。?
我認為“偶因一著錯,便為人上人”則是作者的原意。“一著”,下棋術語,一步棋謂之“一著”,這里比喻人的一個行動。子曰:“君子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論語·顏淵第十二》)。舊時女子私看男人,是封建禮法所不允許的錯誤行為,故云“一著錯”。因此甲戌側批:“妙極!蓋女兒原不應私顧外人之謂。”如果嬌杏遵守封建禮法,非禮勿視,不回頭看一眼賈雨村,也就沒有后來賈雨村娶嬌杏并將其扶正一事。脂硯齋據此得出結論,人不能一味守禮俟命,否則就會痛失機遇。故在“便為人上人”一側批道:“更妙!可知守禮俟命,終為俄莩。其調侃寓意不小。”?
有人不懂封建禮法,沒有正確理解“偶因一著錯”的含義,而根據上文“回顧”二字將其改為“偶因一回顧”,是想當然耳。(張廣文《與張福昌先生商榷》)?
鳥批:?
第二回?
卻說嬌杏這丫鬟,便是那年回顧雨村者。因偶然一顧,便弄出這段事來,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緣。【甲戌側批:注明一筆,更妥當。】【蒙府側批:點出情事。】誰想他命運兩濟,【甲戌眉批(甲辰夾批:好極!與英蓮“有命無運”四字,遙遙相映射。)蓮,主也;杏,仆也。今蓮反無運,而杏則兩全,可知世人原在運數,不在眼下之高低也。此則大有深意存焉。】不承望自到雨村身邊,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載,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將他扶冊作正室夫人了。?
正是:?
偶因一著錯,【甲戌側批:妙極!蓋女兒原不應私顧外人之謂。】(按:甲戌本有側批。其中“著錯”被點改為“回顧”,而“回顧”二字不是側改而是夾改,這說明先有側批后有夾改,故云甲戌本所有旁改皆為盜改。查版本數據庫,只有作為程甲本的航祖母級祖宗的甲辰本為“回顧”,故知甲戌本旁改為夢覺主人敦誠所為。甲戌本第三回林黛玉的眉眼修改亦是此君所為。?
夢稿本作“著巧”。劃符被舒序本抄手看走眼,故舒序本寫作“著借”。蒙府本自“[雨村]嫡妻”至“原來,雨村”竄行脫文36字。戚序本則基于蒙府本,脫節處潤色了幾個字。程甲本為“著錯”,乃校舒序本而來;程乙本為“回顧”,用了甲辰本。?
預備續書原蒙府本第二回有脫文,而第七十一回回末有正式續書夢稿本抄手暨狗尾續書人曹家“雪芹”親筆的為正式續書而為的統計式題記【柒爺王爺】,第六十七回則抄脫自夢稿本。這證明,與程甲本制作同時起抄的戚序本所用蒙府本根本不可能是最早的版本,即根本不可能是原版,更不可能是原版中的最早版本。)?
便為人上人。【甲戌側批:更妙!可知守禮俟命,終為俄莩。其調侃寓意不小。】【甲戌(靖藏眉批:從來只見集古集唐等句,未見集俗語者。)此又更奇之至!】(按:“正是”為第一回結束語,形式上屬于第二回)?
原來,雨村因那年士隱贈銀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會了進士,選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雖才干優長,未免有些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員皆側目而視。【甲戌側批:此亦奸雄必有之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尋了個空隙,作成一本,參他“生情狡猾,擅纂禮儀,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結虎狼之屬,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甲戌側批:此亦奸雄必有之事。】(按:甲戌本“纂”“屬”被夢覺主人敦誠旁改為“改”“勢”,甲辰本為“改”“勢”。甲戌本旁改皆為盜改)等語。?
庚辰本第二回有一聯對:“偶因一著錯,便為人上人”。夢覺本和程高本均作“偶因一回顧,便為人上人”。蔡義江先生認為“偶因一回顧”是后人所改。張福昌先生則認為是脂硯齋將“偶因一回顧”改成了“偶因一著錯”。理由是“一回顧”乃根據前文“卻說嬌杏這丫鬟,便是那年回顧雨村者。因偶然一顧,便弄出這段事來,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緣。”
我認為張福昌先生說法不夠嚴謹。一是忽略了甲戌本“著錯”二字的確是被人涂改為“回顧”二字的事實,二是指認脂硯齋將“一回顧”改為“一著錯”缺乏過硬的證據。
我認為“偶因一著錯,便為人上人”則是作者的原意。“一著”,下棋術語,一步棋謂之“一著”,這里比喻人的一個行動。子曰:“君子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論語·顏淵第十二》)。舊時女子私看男人,是封建禮法所不允許的錯誤行為,故云“一著錯”。因此甲戌側批:“妙極!蓋女兒原不應私顧外人之謂。”如果嬌杏遵守封建禮法,非禮勿視,不回頭看一眼賈雨村,也就沒有后來賈雨村娶嬌杏并將其扶正一事。脂硯齋據此得出結論,人不能一味守禮俟命,否則就會痛失機遇。故在“便為人上人”一側批道:“更妙!可知守禮俟命,終為俄莩。其調侃寓意不小。”
有人不懂封建禮法,沒有正確理解“偶因一著錯”的含義,而根據上文“回顧”二字將其改為“偶因一回顧”,是想當然耳。(張廣文《與張福昌先生商榷》)
鳥批:
第二回
卻說嬌杏這丫鬟,便是那年回顧雨村者。因偶然一顧,便弄出這段事來,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緣。【甲戌側批:注明一筆,更妥當。】【蒙府側批:點出情事。】誰想他命運兩濟,【甲戌眉批(甲辰夾批:好極!與英蓮“有命無運”四字,遙遙相映射。)蓮,主也;杏,仆也。今蓮反無運,而杏則兩全,可知世人原在運數,不在眼下之高低也。此則大有深意存焉。】不承望自到雨村身邊,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載,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將他扶冊作正室夫人了。
正是:
偶因一著錯,【甲戌側批:妙極!蓋女兒原不應私顧外人之謂。】(按:甲戌本有側批。其中“著錯”被點改為“回顧”,而“回顧”二字不是側改而是夾改,這說明先有側批后有夾改,故云甲戌本所有旁改皆為盜改。查版本數據庫,只有作為程甲本的航祖母級祖宗的甲辰本為“回顧”,故知甲戌本旁改為夢覺主人敦誠所為。甲戌本第三回林黛玉的眉眼修改亦是此君所為。
夢稿本作“著巧”。劃符被舒序本抄手看走眼,故舒序本寫作“著借”。蒙府本自“[雨村]嫡妻”至“原來,雨村”竄行脫文36字。戚序本則基于蒙府本,脫節處潤色了幾個字。程甲本為“著錯”,乃校舒序本而來;程乙本為“回顧”,用了甲辰本。
預備續書原蒙府本第二回有脫文,而第七十一回回末有正式續書夢稿本抄手暨狗尾續書人曹家“雪芹”親筆的為正式續書而為的統計式題記【柒爺王爺】,第六十七回則抄脫自夢稿本。這證明,與程甲本制作同時起抄的戚序本所用蒙府本根本不可能是最早的版本,即根本不可能是原版,更不可能是原版中的最早版本。)
便為人上人。【甲戌側批:更妙!可知守禮俟命,終為俄莩。其調侃寓意不小。】【甲戌(靖藏眉批:從來只見集古集唐等句,未見集俗語者。)此又更奇之至!】(按:“正是”為第一回結束語,形式上屬于第二回)
原來,雨村因那年士隱贈銀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會了進士,選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雖才干優長,未免有些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員皆側目而視。【甲戌側批:此亦奸雄必有之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尋了個空隙,作成一本,參他“生情狡猾,擅纂禮儀,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結虎狼之屬,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甲戌側批:此亦奸雄必有之事。】(按:甲戌本“纂”“屬”被夢覺主人敦誠旁改為“改”“勢”,甲辰本為“改”“勢”。甲戌本旁改皆為盜改)等語。
第五回
正不知何意,忽警幻道:“塵世中多少富貴之家,那些綠窗風月,(按:綠窗的對偶概念為紅樓)繡閣煙霞,皆被淫污紈绔與那些流蕩女子悉皆玷辱。【甲戌側批(戚序、蒙府夾批):真極!】更可恨者,自古來多少輕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為飾,又以”情而不淫“作案,【戚序(蒙府)夾批:色而不淫四字一連屬于各小說中,今卻特販其說批駁出矯飾之非,可謂至切至當,以環形重任,勿謂前人之矯詞所感也。】此皆飾非掩丑之語也。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會,云雨之歡,皆由既悅其色,復戀其情所致也。【甲戌側批(戚序、蒙府夾批):“好色而不淫”,今翻案,奇甚!】吾所愛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甲戌側批(戚序、蒙府夾批:不見下文,使人一驚),多大膽量敢作如此之文!】【甲戌(靖藏)眉批:絳蕓軒中諸事情景由此而生。】(按:第二回“[欲]色鬼”。欲色鬼本名五通,原是精怪,源出于惡鬼魈魎,原型是喜淫人妻女的狒狒、猿猴之類,故在元、明、清時期主要以淫鬼面目出現于世的。后因人們難于治他,反而對他崇奉祭祀,尊其為神,并為他修了廟宇。宋代洪邁在《夷堅志》中記載了許多五通鬼淫惡的劣行。五通最喜淫,因而可隨人心喜慕而變形或現出本來面目,或現美男、或現蛟龍、或現猿猴,或如是蝦蜞等,體相不一,皆妖捷勁健,陽壯偉岸,實為天下第一兇險淫鬼。但有許多剛直之士偏不信邪,與他相斗,終將他打入地獄。明代徐道在《歷代神仙通鑒》中就描述了元末劉基智斗五通的故事。《石頭記》第五回“天下第一淫人”之語即源于此。)【靖藏眉批:多大膽量敢作此文!】(按:為墨眉故抄自甲戌本)【甲戌墨眉批:石破天驚鬼夜哭。】寶玉聽了,唬的忙答道:“仙姑差了。我因懶于讀書,家父母尚每垂訓飭,豈敢再冒‘淫’字?況且年紀尚小,不知‘淫’字為何物。”警幻道:“非也。淫雖一理,意則有別。如世之好淫者,不過悅容貌,喜歌舞,調笑無厭,云雨無時,恨不能盡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時之趣興,【甲戌側批:說得懇切恰當之至!】此皆皮膚濫淫之蠢物耳。如爾則天分中生成一段癡情,吾輩推之為‘[青春期]意淫’。(按:甲戌本為“皮膚濫淫之蠢物”,被未知人劃去“淫”字添一“臭”字。庚辰本為“淫濫”,己卯本“濫淫”被舒序本抄手盜改劃線為“淫濫”。甲辰本、夢府本、戚序本、夢稿本為“皮膚濫淫之蠢物”。舒序本為“皮膚淫濫之蠢物”,程甲本從舒序本。程乙本為“皮膚游淫之敦物”。很顯然,高鶚在程甲本問題上對夢覺主人敦誠的甲辰本是耿耿于懷的,他知道“甲辰”本是夢覺主人(“揚州舊夢久已覺”)敦誠的東西,故借程乙本把敦誠惡搞了一下。這是高鶚對甲辰本的批評,也是他對程甲本的自我批評。)【甲戌側批(戚序、蒙府夾批):二字新雅。】惟(按:庚辰本無此字,己卯本有此字。)‘意淫’二字,(按:意淫也是淫,不過是尚未泛濫成災的淫蕩,不是皮膚濫淫而已)惟(按:甲戌本朱筆挑出,朱圈“可”字旁改。此為原改。夢覺主人敦誠甲辰本仍用底字“惟”。)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甲戌側批(靖藏側批):按寶玉一生心性,只不過是體貼二字,故曰“意淫”。】汝今獨得此二字,在閨閣中,固可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甲戌墨眉批:坐此病者睹此,寧不自怨自艾!然亦是怨艾不來的。】今既遇令祖寧榮二公剖腹深囑,吾不忍君獨為我閨閣增光,見棄于世道,是特引前來,醉以靈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將吾妹一人,乳名兼美(按:秦可名可,表字不知。其名為可兒、可卿,“可卿”并非其表字。秦可卿應斷詞為[‘秦可’卿]。寶玉的夢中情人并非[‘秦可’卿],而是兼備薛、林二人之美的名兼美字“可卿”者。也就是說,寶玉的夢中情人“兼美可卿”或曰“警幻可卿”(姓警幻)之“可卿”乃模棱兩可之人之意,這就是寶玉意淫——意難平、終身誤的由來。按現代的說法,寶玉與夢中情人之間是典型的三角戀,這與賈環與彩云、彩霞之間的三角戀——彩霞喜歡賈環,賈環喜歡彩云一樣。
當前者是兼美,則前者是黛玉,后者是寶釵;故第五回正文“乳名兼美”處有【甲戌側批:妙!蓋指薛、林而言也。】
作書人特設警幻仙姑這一角色,本是立意警[v.]幻情的,此以批、校書人稱《石頭記》總目錄頁為“‘警[v.]幻情’榜”為證。警幻仙姑警寶玉之兼美三角戀,卻用的是“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的欲擒故縱辦法,即心理免疫療法。故知有警[v.]幻情,必有引幻情——此以正文秦可卿引夢和脂批【甲戌側批:此夢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夢,又用秦氏出夢,竟不知立意何屬?惟批書人知之】為證。)【甲戌側批(戚序、蒙府夾批):妙!蓋指薛、林而言也。】(按:寶玉的夢中情人——“警(v.)幻”之妹字“可卿”者不是秦可兒,但若似秦可兒。此人兼得薛林二人之美,這意思是寶玉與薛、林的關系是三角戀關系,心理邏輯上犯了模棱兩“可”的錯誤。邏輯學上,我們可以把違背排中律而犯的模棱兩可錯誤形象地稱為“三角戀錯誤”)字可卿者,許配于汝。【甲戌墨眉批:可卿者,即秦也。是一是二,讀者自省。】今夕良時,即可成姻。不過令汝領略此仙閨幻境之風光尚如此,何況塵境之情景哉?而今后萬萬解釋,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間,委身于經濟之道。【戚序(蒙府)夾批:說出此二句,警幻亦腐矣。然亦不得不然而。】”說畢便秘授以云雨之事【戚序(蒙府)夾批:這是情之未了一著,不得不說破。】,推寶玉入房,將門掩上自去。(按:《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修又問曰:“方今劉季玉手下,如公者還有幾人?”松曰:“文武全才,智勇足備,忠義慷慨之士,動以百數。如松不才之輩,車載斗量,不可勝記。”修曰:“公近居何職?”松曰:“濫充別駕之任,甚不稱職。敢問公為朝廷何官?”修曰:“現為丞相府主簿。”松曰:“久聞公世代簪纓,何不立于廟堂,輔佐天子,乃區區作相府門下一吏乎?”楊修聞言,滿面羞慚,強顏而答曰:“某雖居下寮,丞相委以軍政錢糧之重,早晚多蒙丞相教誨,極有開發,故就此職耳。”松笑曰:“松聞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達孫、吳之機,專務強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誨,以開發明公耶?”)
第七十回
這里小丫頭們聽見放風箏——巴不得,七手八腳都忙著拿出個美人風箏來。也有搬高凳去的,也有捆剪子股的,也有撥籰子的。(按:p1714。狗尾續書人曹家“雪芹”因在熟語“巴不得”上存在語感障礙,故其正式續書夢稿本劃改、旁添,改為“丫頭們聽見放風箏,巴不得一聲兒,七手八腳,都忙著拿出來,也有美人兒的,也有沙雁兒的。丫頭們搬高墩,捆剪子股兒,一面撥起子來。”改文中的“沙雁”出自下文七連雁,取平沙落雁之義。此改獨為程乙本所用,這是程甲后程乙前程高俘獲了夢稿本即“得善”本的證據。《風箏誤》(詫美、前親)是康熙時期宮廷戲目,《石頭記》寫風箏與曹家“雪芹”制作風箏沒什么關系)寶釵等都立在院門前,命丫頭們在院外敞地下放去。寶琴笑道:“你這個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那一個軟翅子大鳳凰好。”寶釵笑道:“果然。”因回頭向翠墨笑道:“你把你們的拿來也放放。”翠墨笑嘻嘻的果然也取去了。寶玉又興頭起來,也打發個小丫頭子家去,說:“把昨兒賴大娘送我的那個大魚取來。”小丫頭子去了半天,空手回來,笑道:“晴姑娘昨兒放走了。”寶玉道:“我還沒放一遭兒呢。”探春笑道:“橫豎是給你放晦氣罷了。”寶玉道:“也罷。再把那個大螃蟹拿來罷。”丫頭去了,同了幾個人扛了一個美人并籰子來,說道:“襲姑娘說,昨兒把螃蟹給了三爺了。這一個是林大娘才送來的,放這一個罷。”寶玉細看了一回,只見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歡喜,便命叫放起來。此時探春的也取了來,翠墨帶著幾個小丫頭子們在那邊山坡上已放了起來。寶琴也命人將自己的一個大紅蝙蝠也取來。寶釵也高興,也取了一個來,卻是一連七個大雁的,都放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