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用半個小時的時間對第二篇進行檢視閱讀。
一、檢視閱讀過程記錄
1、閱讀前:準備了三張卡片,分別是《檢視閱讀五步法》、《主動閱讀的四個問題 》以及閱讀記錄卡。
2、閱讀過程:
這次檢視閱讀涉及七章109頁,是本書的核心部分。按照檢視閱讀的步驟,略掉包裝部分,再次回歸目錄。
關注到的關鍵點在于:分析閱讀的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第三個階段,進而判斷兩章為一個單元,敘述了分析閱讀的一個階段,第十二章為其他的一些說明。厘清了這個結構,對抓住本篇的重點就比較容易了。
于是,回答主動閱讀的第一個問題:這篇在教人分析閱讀的技巧。
第二個問題:為了清楚說明這些技巧,作者逐層深入,把分析閱讀分成了三個階段15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都是一項技巧。
進而,進入到檢視閱讀的第三步:看關鍵詞和關鍵段落。對分析閱讀的第一個階段進行閱讀,發現其是對前面內容的歸納和總結,于是,跳過中間內容 ,直接閱讀了分析閱讀的第二個、第三個階段,對分析閱讀的三階段15步驟有了初步的認識。
進而,檢視閱讀第四步:本篇的主體結構是分總,必須要采取分析閱讀的形式。
第五步,粗閱讀。對文中本節的開頭和結尾部分;有首先、其次,最后,最重要的是,以及描黑部分進行了粗閱讀,主動過濾掉一些例證。
在以上內容分析結束之后 ,進而回答主動閱讀的第三、四個問題:本篇的技巧講授清晰,是對分析閱讀進行刻意訓練的極好工具,對我提高分析閱讀,以及細節的技巧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對12章,僅做了大概的瀏覽。
總共用時25分鐘 。剩余五分鐘進行了整體回顧與思考。
二、本次任務的圣誕樹模型:
1、四個收獲:
(1)主動閱讀的三個階段15個步驟。
(2)抓住關鍵字、句對掌握整體的行文結構有重要意義。對于本篇來說,結構非常 簡單,只需在目錄中抓到主動 閱讀的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第三個階段,并回到文中就能把握住整體的結構和每一部分的整體,從高處看問題,更容易更清晰。
(3)、(4)暫無
2、三個感受:
(1)把檢視閱讀的五個步驟和主動閱讀的四個問題分別列到卡片上,在閱讀的過程中努力使自己不偏離主線,這很重要,體會有三,知易行難;提煉的重要性;模型事半功倍。
(2)恰好今天五歲的女兒就某一個話題問了我五個問題,問得我啞口無言,讓我一下子意識到,其實提問的能力可能是我們的本能,而讓本能自然呈現的關鍵就在于保持好奇心。孩子問問題,不同的角度,雖有深有淺,但卻是真好奇,進而想到兩點: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做好閱讀的心法在于激發自己強烈的好奇心,而不僅僅是帶著問題這么簡單。
(3)為了避免閱讀的過程中手忙腳亂,顧頭不顧尾的情況出現,就必須進行刻意訓練,做好的關鍵,無他,手熟爾。
3、兩個改變:
(1)模型真的太好用了,在閱讀的過程中嘗試使用模型就不會讓自己迷失方向 ,因此,要開始積累自己的各種能力模型 。
(2)讀書不是讀的書中的文字,而是和自己的對話。
4、一個行動:
從現在開始積累自己的能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