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原生家庭對理財沒有一絲概念,更談不上在財富自由這條路上有任何建樹。我的親戚們也是,他們如今50多歲,依然在辛苦工作。
反觀我老公的親戚,他們大多40多歲就已經不工作,偶爾旅游瀟灑,日子過得很滋潤,也比同齡人顯得年輕。
這是因為家庭實力造成的差距嗎?
當然不是,年輕的時候,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線,窮困潦倒,飯都吃不飽。差距從何而來呢?
圈子的力量。
那時工廠在我們這兒還是新興產業,能不能賺錢還不好說,工廠為了擴大規模,招募新股東,需要投資入股。大家都掙扎在溫飽線上,哪有錢去投資呢?
我老公親戚們賣掉漁船,再借錢入股工廠。而我的親戚們選擇觀望,繼續原來的生活。
結果怎么樣了?
工廠發展迅速,最后入股的每個人都分到一個小工廠。
如今親戚不辦廠了,每年靠著工廠的房租收入就有幾十萬。更何況還有投資一些實業,也做一些價值投資。
我的親戚們呢,三十年過去了,他們大多還在務農或打漁。
因為圈子的不同,我老公的親戚們,在思維和見識上在一個水平線,他們經常會去發現投資機會,以期獲得更高的收益。
我的親戚們,窮其一生,為了一間屋子奮斗。財務自由根本就是一生難以達到的高度。我老公的親戚們,在年輕時完成積累,通過圈子抱團成長,實現財富增值。包括他們的子女,都有著我們所沒有的理財見識。
我也希望自己擁有這樣的理財圈子,于是我開啟了理財學習之路,去學習理財,去鏈接圈子。
跟著老師,開始每天10元定投。每天堅持打卡,沒想到慢慢堅持了下來。更沒有想到一段時間后,定投的一只基金有超10%的收益。我簡直欣喜若狂。
雖然最近的小股災,定投的大部分基金都綠了不少,每天帳面上資金在蒸發。這擱在以前,我必然肉痛不已,想著盡快割肉離場。這也是大多數韭菜的命運,高買低賣,股市不收割你們,收割誰呢?
目前這些投資品種,紛紛加入低估的行列。我內心暗暗竊喜,發了工資加倉,增加份額,等牛市來了,獲得更高收益。
繼續學習理財,定一個小目標,實現7年100萬的理財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