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劉慈欣《思想者》
多年之后,重讀劉慈欣《思想者》,受到的觸動比初讀更深。
兩位同樣專注、內斂的年輕科學家(一位是研究恒星閃爍的女天文學家,一位是研究人腦的男醫生)相逢于月夜下的思云山天文臺。從一個偶然的話題開始,他們闖入了彼此隱秘的心靈世界,泛起漣漪。而后對話結束,他們像真正的科學家(而非《生活大爆炸》里的炮友)那樣,淡然告別。
后來,他漸漸意識到自己的什么東西留在了思云山上。
此后,在長達34年的漫長歲月里,他們經歷了3次重逢。他們的相逢,取決于人馬座α星、 天狼星、天鷹座河鼓二星的恒星閃爍。之所以如此漫長,沒有任何意外或狗血的原因,僅僅因為觀測恒星的科學需要,因為物理學的鐵律和宇宙的實相——光速恒定,宇宙浩瀚。要觀測16.6光年外的天鷹座河鼓二星的太陽閃爍信號(17年前發出),就得等待17年。
“這就是說,還要再等將近17年?”
她緩緩地點點頭:“人生苦短啊。”
她最后這句話觸動了他心靈深處的什么東西,他那被冬風吹得發干的雙眼突然有些濕潤:“是啊,人生苦短。”
她說:“但我們至少還有時間再這樣相約一次。”
這話使他猛地抬起頭來,呆呆地望著她,難道又要分別17年?!
每次相逢,他們談的都是恒星的閃爍,卻把各自最深層的情感埋在心里。最后一次相逢,他們都已是年近六十的人。為了不讓對方等待,他們不約而同地在凌晨登上思云山的峰頂。相隔17年,談話依然從恒星閃爍開始:
這幾年的觀測發現,A類閃爍的傳遞是恒星間的一種普遍現象,每時每刻都有無數顆恒星在發生初始的A類閃爍,周圍的恒星再把這個閃爍傳遞開去,任何一顆恒星都可能成為初始閃爍的產生者或其它恒星閃爍的傳遞者,所以整個星際看起來很像是雨中泛起無數圈漣漪的池塘……
醫生給天文學家帶來了一個寶貴的禮物——根據大腦神經元信號傳遞原理所制作的恒星閃爍傳遞模型。
她著迷地盯著這個星光竄動的球體:“這就是意識嗎?”
“是的,正如巨量的0和1的組合產生了計算機的運算能力一樣,意識也只是由巨量的簡單連接產生的,這些神經元間的簡單連接聚集到一個巨大的數量,就產生了意識,換句話說,意識,就是超巨量的節點間的信號傳遞。”
他們默默地注視著這個星光燦爛的大腦模型,在他們周圍的宇宙深淵中,飄浮著銀河系的千億顆恒星,和銀河系外的千億個恒星系,在這無數的恒星之間,無數的A類閃爍正在傳遞。
而后,他們的談話從恒星的閃爍,意識的形成,轉向整個孤獨的宇宙:
“源于太陽的那次閃爍可能只是一次原始的神經元沖動,這種沖動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大部分像蚊子在水塘中點起的微小漣漪,轉瞬即逝,只有傳遍全宇宙的沖動才能成為一次完整的感受。”
“我們耗盡了一生時光,只看到‘他’的一次甚至自己都感覺不到的瞬間沖動?”她迷茫地說,仿佛仍在夢中。
“耗盡整個人類文明的壽命,可能也看不到‘他’的一次完整的感覺。”
“人生苦短啊。”
“是啊,人生苦短……”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孤獨者。”她突然沒頭沒尾地說。
她突然想起了什么,從靠著的斷墻上直起身說:“按照現代宇宙學的宇宙暴脹理論,在膨脹的宇宙中,從某一點發出的光線永遠也不可能傳遍宇宙。”
“這就是說,‘他’永遠也不可能有一次完整的感覺。”
最終,這個擴展到無限孤獨宇宙的談話又回到自身,回到這兩個在34年歲月中相逢四次,把情感深埋在比宇宙還要深邃的心靈之中的男人與女人。
她兩眼平視著無限遠方,沉默許久,突然問道:“我們有嗎?”
她的這個問題令他陷入對往昔的追憶,這時,思云山的從林中傳來了第一聲鳥鳴,東方的天際出現了一線晨光。
“我有過。”他很自信地回答。是的,他有過,那是34年前,在這個山峰上的一個寧靜的月夜,一個月光中羽毛般輕盈的身影,一雙仰望星空的少女的眼睛……他的大腦中發生了一次閃爍,并很快傳遍了他的整個心靈宇宙,在以后的歲月中,這閃爍一直沒有消失。這個過程更加宏偉壯麗,大腦中所包含的那個宇宙,要比這個星光燦爛的已膨脹了150億年的外部宇宙更為宏大,外部宇宙雖然廣闊,畢竟已被證明是有限的,而思想無限。
東方的天空越來越亮,群星開始隱沒,思云山露出了剪影般的輪廓,在它高高的主峰上,在那被蔓藤覆蓋的天文臺廢墟中,這兩個年近六十的人期待地望著東方,等待著那個光輝燦爛的腦細胞升出地平線。
重讀《思想者》,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張愛玲那個小小說名篇,特別是那個堪稱小清新圣經的結尾: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這樣的文字確有靈氣與才華。然而,從科幻文學的視角來看,它就顯得單薄了。這里的“千萬人、千萬年、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都不具有意義真實或是邏輯自洽,不過是一種夸張的文學修辭而已,內里是虛的。第一次出現尚有一點新鮮感,多了也就疲了,甚至有些做作。
而劉慈欣這篇《思想者》,在平淡質樸,冷靜節制的敘事中,為我們呈現出一個令人驚異、哀愁,引人深思、敬畏的情感(甚至還不是愛情)故事。這個故事站立在堅實的科學基礎上,我們只需了解基本的科學背景知識,就可藉由嚴密的邏輯,把我們帶向遠超日常經驗與想像之外的世界,產生巨大的心靈震撼。這就是科幻文學和主流文學的根本區別。
201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