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半小時漫畫中國史,節日篇。
看到清明節,頓然覺得清明由一個節氣變成比較重要的節日經歷了幾個朝代才逆襲了。
話說上巳節在冬至108天,插柳條折柳枝辟邪,還有個在巫師的指導下男女混合洗冷水澡。這一下就有了大型相親的局面。
寒食節在冬至后105天,本身是一段時間,要吃涼的食物,天天吃涼飯,人們覺得心里很傷感,就去掃墓上墳。
清明當時只是踏青的一個節氣。
清明每年都會和寒食節撞上,就一并過起,那時清明還不是節日。人們天天吃涼的飯心情不好,可以趁清明放放風。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漫畫中國史的作者說了,杜牧不是要借酒消愁,是要點倆菜去……
到了宋代,寒食節放假七天好像,人們都很開心,比大型相親還高興。(充分說明放假出去玩才是正道)
到了唐朝,人們有錢有閑,節假日就是玩就是任性。作者畫的漫畫,上一秒哭成狗(上墳)下一秒吃成豬…
一下寒食節的地位超過了上巳節
大家不愛吃涼飯,寒食節改三天。最后上巳節寒食節徹底被清明吸收……
大家都在清明節插柳條掃墓上墳出去游玩。
一個節氣的勵志故事
終把中國最古老的節日淘汰逆襲上位成為清明節。
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直播間淘到的粉裙子好像桃花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