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7.8/ 10分,4/ 5分。
光看到DC家的新LOGO就夠激動一把的了,正義聯盟幾十人眾的大合照簡直光彩奪目。估計DCEU的電影都患上了超長片長癥,全片142分鐘的時長,難免不出現拖沓、沉悶的部分,而本片又將時間放到了比二戰還要難分對錯的一戰環境下,戰爭的壓抑與悲傷氛圍更讓時間顯得冗長。更何況,這部電影嚴格貫徹了英雄起源故事該做的事情,里里外外、仔仔細細把神奇女俠最初的故事講的一清二楚。
不得不想到漫威家的美國隊長1,都在戰爭背景,都與德國對敵,都是持盾英雄,都有男人叫斯蒂夫,都曾上演陰陽相隔戰地愛情,都欠對方一支舞蹈。最重要的,都是一部相對整個系列來說,發生在主時間線遙遠過去的完整獨立的個人起源電影,和整個系列幾無交叉。本片只有一點現代時間,應該發生在蝙超大戰之后,老爺把女俠的照片還給了她,于是就由女俠講述自己的故事。
比起美隊的征兵者形象與美隊電影戰爭宣傳片的氛圍,這部神奇女俠可就要反戰的多。相比二戰“正邪”明顯的陣營分立,一戰更顯示出人類本性的反復無常,這也成為這部神奇女俠批判炮火最猛烈的地方。特別當影片借戰爭之神阿瑞斯之口,道出戰爭與混亂并非受到戰神蠱惑而是人類天性的時候,筆者都有種無地自容的感覺,阿瑞斯雖然幫助戰爭販子們制造了各種殺傷力武器,但決定是否使用的自由全在人類自己手上。或許從這個角度來看,正是因為人類需要爭斗與戰爭,才讓戰神阿瑞斯有了永生的力量。
說起戰勝阿瑞斯,影片中提到他誅滅眾神,筆者不自覺想到了戰神游戲中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另一個戰神奎托斯。
本片畢竟是一個女性導演所拍,影片中充斥著大量對女性地位的調侃與直接表現,對女性角色的刻畫更具美感,女性角色終于不再淪為男人的陪襯。天堂島在電影的呈現下,還好沒有表現出怪異的不信任男人的女兒國質感,而是把矛頭對準了整個人類。
神奇女俠這部電影,相比DCEU其他兩部電影具備了更多幽默感與搞笑段落,但并不意味著整部電影都很輕松。誠然,影片的主題看似不嚴肅——初入社會的超級英雄的發家史與成長軌跡。這個英雄非常單純,并沒有擺出一種經歷了、痛苦過就看透人性、看穿世界的做作刻意的成熟。影片對神奇女俠的定位非常精準——符合幾十年來的經典設定,電影中的超人也本該如此——她并非不知人性復雜,但愿意去相信人類渴求和平與善良,她堅信在人性陰暗的背后埋藏著希望的光輝。包括筆者也經常吐槽這樣的英雄就是傻白甜、小鎮青年的中二感覺,但實際上超級英雄這類形象之所以會誕生,就是為了寄托人們這方面的渴求。漫畫的主設定從來沒有熱衷于把英雄搞的陰暗復雜(老爺除外,他是年齡越大越偏執),但電影卻走火入魔的致力于這么干,其實變復雜的從來都該是故事而非角色。
然而因為電影故事發生在一戰末期,神奇女俠親自走上了戰場,見到了傷兵殘將和受災的百姓。戰場的狼藉與電影的配樂產生了不錯的化學反應,自然而然的制造出悲沉的氛圍,讓人不自覺滋生出反戰情緒。整個戰場畫面灰暗、色調陰冷,壓抑感挺強,而女俠的著裝則色彩鮮艷,特別是真言索套的金光燦爛,形成鮮明對比。影片又讓女俠親自經歷慘痛的失敗而后成長,讓戰神阿瑞斯親口批評人性的陰暗,還讓女俠痛失愛人,這樣的情節發展又哪里能讓人輕松的起來。或許影片一開始是輕松的,慢慢地,最終還是走向了DCEU慣有的沉重。不過相比蝙蝠俠大戰超人那種嚴肅話題,神奇女俠的著落點始終在于英雄的成長。整部電影為我們打造了一個光明的充滿著希望的陽光的英雄形象,掃除了那些沒意義的黑暗。
雖然說神奇女俠在本片中選擇了相信人性中好的一面,但從前作可以知道,一戰過后的九十多年時間她都隱姓埋名沒有再出手幫助過人類,或許是因為一戰結束后很快二戰爆發,人類的戰爭欲望讓她對人徹底失望,就如同蝙超中的老爺一樣。
本片選擇融入漫威風格,也帶入了漫威的缺點:反派廢話多不禁打。阿瑞斯這樣一個弒殺希臘眾神的狠角色,卻沒有跟女俠大戰個三百回合,破壞力被嚴重壓制,就被女俠早早覺醒草草了結。所以說,反派莫裝逼,先把英雄打得無法招架才是王道。
神奇女俠這部電影能否令DC翻身還未可知,DCEU的真人電影總是命途多舛。相比來說,樂高蝙蝠俠才真正把漫畫、梗與極佳的娛樂性融合在一起,在不崩壞人設的情況下,玩出了自己的風格。但無論如何,在大銀幕上舔舔女神,怎么也夠了。
(史歌出品,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史歌
2017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