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航班管家的這次廣告營銷
看到朋友圈幾個朋友在推送鈦媒體的這篇文章,自己也來湊下熱鬧。
先說下自己看到的情況。
去公司上班坐電梯的時候,聽到旁邊一人對他同事說到:“這海報寫得啥意思啊?!”聽語氣意思是說自己沒怎么看懂。于是懷著好奇我朝另一邊望過去。
最上邊的小字內容我實在是看得不清楚,于是我又快速瀏覽了下下面大號字體的內容。默讀了一遍,感覺讀著有些別扭,沒看懂;再看了一遍,“這是您的機票”,哦,猜想大概就是賣機票的吧。(我不是它的目標用戶,因為我很少坐飛機,第一次聽說航班管家)
于是我湊上前,想去看看那么多小字到底在說的是一個什么內容。可....快速看完后我還真是沒一下子明白這故事講的啥(可能是我讀得有些快,同時又感覺這故事是在考驗一個人的邏輯和智商),于是我便放下了。
后來跟同事下樓吃飯繼續搭這電梯的時候,本著無聊跟她提到旁邊的這個海報。她很認真的去讀了一下,可好像也沒怎么看懂小字內容。
所以,對于航班管家這次的營銷,我認為有幾點值得思考一下——
①首先,正如鈦媒體里面說到的,之所以在電梯里面用這種長文案,是考慮到電梯這種特定渠道的特點,結合上面我自己的遭遇,我認為分析得非常正確,即我們在投放廣告的時候,需要根據渠道的特點來不同對待。
②這個海報的內容到底是設計得好呢還是不好呢?難講。
從我上述個人的經歷看,不好。原因是——
a.是小字內容的字確實太小了,我需要挨近10cm左右去觀看;
b.航班管家是個啥東東啊?沒說出一個明確的分類,讓我思考了兩遍,什么“然后,他掏出手機....”那段話,看著就覺得特反感,感覺這廣告說又不說清楚,特裝逼。
那從市場上的反饋來看,我就說不清好與不好了。因為我不知道它們在廣泛布置電梯廣告之前是否做過了測試,如果說“就是要用那么小的字”“就是要讓你一下子看不懂”是他們本意的話,那我只好說:你牛逼!包括現在我寫文到朋友圈,也是在跟你們打廣告,這都是你們意料之中的話,我真是佩服佩服(當然我會寫這篇短文分析是出于職業習慣)!
③海報內容如果要改的話,可以怎么改?a.故事內容沒必要很燒腦,我覺得正在坐電梯的人某種程度上都帶一點焦慮,這時用電輕松歡快的內容比較好,你非要搞個讓大家當福爾摩斯似的文案,恐怕沒幾個人有耐心。
(“哈哈哈哈~你不是我們目標用戶,當然看不懂這個小故事,經常坐飛機的當然大部分都是老總、老板等,他們可是高智商人群,這點小故事他們肯定是一下子能看懂滴~”——廣告公司道)
b.需要一遍就能清楚的告訴人們你是干嘛的。與其腦海中已有的概念聯系起來,神馬“負責飛行的一路”看得云里霧里,如果說是故意為之,想要別人出電梯后去查你這個app是干嘛的,恐怕也沒多少人會刻意為之,大多數人沒這個耐心,因為跟自己關系不是特別大,除非是正要坐飛機而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坐、不熟悉的人可能會好好查查看。
結尾:我放佛聽到這次負責營銷的廣告公司職員們在竊笑——哈哈哈!要的就是這效果!越雷人、越不打常規牌,吐槽越多,引發社交網絡傳播就越火爆,哈哈哈哈哈(周星馳般的笑聲不絕于耳)~你看,正當你們在討論中的時候,我馬上又放出了第二波大招——贈送機票,咱這次營銷活動可是做得一環扣一環的喲!
好吧,我現在這個評論動作又幫你們宣傳了哈~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