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每天,爸爸開著機動三輪車出門做生意,有時很晚才回來。農村的夜晚格外的寂靜,很遠的車聲都能聽得到。
我們的耳朵都變的很靈敏。因為每天都在等待這個熟悉的聲音。聽著它漸漸地遠去,消失在原野的盡頭。聽著它慢慢的靠近,帶著疲憊循著那條熟悉的回家的路。
爸爸的車子早出晚歸二十來年,承載著一家人的期望和夢想,保護著女兒們脆弱敏感的青春。配上他那標準的詼諧的笑,有時候不是樂觀就好,而是,除了樂觀別無選擇。
也許一個男人最驕傲的事,就是靠自己養活了一家人,至少衣食無憂。至少,我們在一起。
那時候,我經常會設想一個場景,外面下著雪,我們家所有人都坐在一個堆滿柴火的灶房里,我要和狗狗一起躺在那些可愛的柴火堆里。灶里生著火煮著香噴噴的飯,爸媽聊家常,姐姐們聊她們的學校。我在認真的聽。
小時候不理解為什么自己會有這樣一種想法。長大后才知道,這是心底的一種渴望,渴望溫暖,渴望在一起。
是的,我們都要在一起,小小的世界里只有爸爸媽媽姐姐,多想我們每天都能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快快樂樂,永遠不要分離。對于小時候的我來說,這便是最幸福的事了。
慢慢地長大了,有了同學,朋友,小小的世界變大,被分割,不再像當初那樣渴望零距離的團聚。卻多了份莫名的傷感,偶爾的獨處才是一種自我療傷似的享受。
像一只委屈的貓咪躲在桌子底下,努力的舔拭那個久久無法愈合的傷口。害怕被人看到,害怕被人關心。那是一種暢快的孤獨,綿延在我那冗長的青春期里面。
漸漸地,我學會了獨立的面對,獨立的愈合。人的改變有時候并不是有意為之,順其自然就已經變化莫測了,哪還能顧得上自己改變自己,這就是所謂的長大吧。
就像愛情來了,不會說話的人,也變得喋喋不休。當然這個喋喋不休的家伙就是我的那個異地的他。
讀過太多的愛情故事,我不相信愛情,卻相信一見鐘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便是愛情最好的樣子。也許愛情只要一次便好,沒有對比何來的傷害。因為規避風險的有效辦法,就是不去冒險。
是的,我們的感情在電話里,很好的異地戀,充滿了想象充滿了憂傷,可以把他想得很好,可以把他想得很壞。甚至于第一次見面顯得既陌生又尷尬。
這是描繪愛情講述愛情的年紀,這時候不需要在一起,也許愛情本就是越虛幻越美好的東西。
直到,在一起不再是被迫的等待,而是彼此的約定,幸福的約定。這種幸福是空空的,單色的,火烈的紅?澀澀的青?抑或是純純的粉。沒有牽掛沒有任何負擔。單調著美好著。
愛,從來就是件千回百轉的事,要散的終究散去,在一起的也終要化作柴米油鹽,為了生計奔波,為了家庭守候彼此,或是守候了彼此而成就了家庭。
寶寶的長大也是一種幸福的界定,愛點名的寶貝,每天都是“爸爸”“媽媽”的叫著,似乎缺一不可,爸爸媽媽隨時都要候命著。
這是她心底最重要的事,也是最純真的表達。對于小孩子來說爸爸媽媽便是她的全世界。
有了孩子,有了小小的家,在愛情中懵懵懂懂的我們,早已在現實中換了稱謂。暖暖的聲音縈繞在耳畔,責任和幸福籠罩著兩個懵懂的大齡少年。
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純凈美好,她就像空氣清新劑一樣,每天都在清潔這個嘈雜的世界。扶正我們東倒西歪的三觀,然而她不要求任何的回報,只要簡簡單單的在一起。
在一起,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前世的緣分,既然相遇了成就了一個家,就要在一起。
圍坐在生命的燭火邊,在有限的時光里陪你看看世界,陪你慢慢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