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典在《拆掉思維的墻》里,一開篇,就講了關于房奴小強和租房者小明的故事。
小強買了房后,沒錢社交、沒錢買書、沒錢健身、沒錢上培訓班提升自己……10年以后,小強在原來的單位緩慢的做到了經理,遭遇職場的天花板。
而小明,租房,用一部分錢來提升自己,社交、買書、健身、上培訓班、讀MBA……5年后就升為經理,跳到了另外的企業成為了總監,然后開始創業,成為CEO,走向人生巔峰,買房,已經是分分鐘的事了。
在這個故事中,小強遵循固有的思維買了房,于是過上了一眼看得到的生活。小明“打破思維的墻”,選擇投資自己,于是身價百倍,越來越富有。
可是在現實中,真正普通人的生活呢?
上一次看黃佟佟的文章,以自己親身經歷講述錯過了兩次絕佳的買房時機,硬捂著手里的錢等待樓市泡沫幻滅,最后不得不已高出原來預期很多的價格買了并不十分中意的房子。
這就是現實生活。
現實生活是10年后,小強通過緩慢的薪水普漲,也達到了平均生活水準,自己的房子已經飆升10倍的價格。
現實生活是小明在5年后當上經理的時候突然想通了,于是以比小強多100萬的價格在同樣地段趕緊買了套房。
小強買房后根本什么都不用做,就已經比小明多賺100萬。
現實是《蝸居》里海萍看不上的老公房秒空,等到自己終于想通的時候,發現連首付竟然都要東拼西湊。
現實生活是買房了你未必會富有,但不買房一定更窮。
那你想過沒有,為何你工作數年,依然買不起房呢?
-2-
工資太低當然是重要原因。
所以工作數年,買不起房,你就要想想,如何提升賺錢能力。
我的一個同事小杰是彩妝師,工資每個月拿到手也就4000來塊,憑這點工資根本買不起房。
但小杰想得很明白,安居樂業,有家有定所了才能踏實工作。
兩年前他因房租到期租金上漲搬家后,就篤定了要買房的打算。
為此,他分析了一下現狀——他已經是團隊的核心成員了,級別已經無法再升。工資沒有上升的空間,是因為這個職位的問題,而不是能力的問題。
那么,要提升收入,要么就跳槽以謀取更高的薪資,要么就開辟副業,賺個外快。
他選擇后者。為此他謀劃了至少半年。
作為彩妝師,他先在朋友圈悄悄布局,把自己參加公司各種商演中,化妝的形象收集起來,樹立個人口碑,并在這些活動中積極結交人脈。
等自己在圈內有一定知名度,他拿出相當于小半年收入的學費,參加了現在很火的紋繡培訓,很快出師,并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因為有著之前的知名度和人脈,即使現在紋繡已經泛濫成災,他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廣受好評的審美,很快就在這個行業做得如火如荼。
本職工作比較輕松,周末不用加班,于是利用工作之外的時間,做自己的副業。
前段時間,我問他,已經快攢夠一套小戶型的首付了。并且,他也想好未來的路了,等買了房之后,再攢些錢,準備參加一個微整培訓,把和自己專業有關的技能統統Get起來。
如果你的薪水不足以買房,想要投資自己,那么我建議你像小杰一樣,學一個能發揮你的特長,并且能很快變現的技能。而不是盲目跟風,看見什么好就學什么。
-3-
另一個買不起房的原因是花得太多,“攢錢的速度趕不上首付,算了,還是別難為自己了。過好當下最重要。”
說這話的,是我的同事Anna。她和小杰的工資差不多,但她完全不想被房子套牢。
因為她篤定,先投資自己,會有一天買得起房子的。
于是,借著“投資自己”,不明不白的扔了很多錢。
花兩萬塊報了個英語口語班,在她報班之前我就勸她不要報,因為她的詞匯量還不夠,報班純屬浪費。
果然,去了沒幾節課,根本聽不懂老師說啥,兩萬塊,相當于小半年的工資,基本打了水漂。
她也報了一些興趣班,什么舞蹈,插花等等,看著高雅得很,卻三天打漁兩天曬網,自己不練,又不復課,也是去了幾節就跟不上了,那些興趣,果然也就變成了葉公好龍的興趣而已。
買衣服買鞋從來不考慮自己是不是已經有同款的,或者這個款式是不是經典的,能穿很久的。她幾乎不穿重樣的衣服。但出租屋里,卻并沒有一個實木衣柜來承載她花枝招展的投資。
而這些投資,過個季節,就過氣了不是嗎?
前不久,她省吃儉用然后出去旅游,游了一趟夠一兩個月開銷的奢華游,說什么,不愿老了之后,記憶都是還貸的艱辛,而沒有沿途的風景。
問題是,你得先有資格還上貸款再說呀!
這不,Anna工作多年,一直居無定所,工作五年換了不下十個地方。
今年,她第N次搬家的時候,我們都勸她干脆買個房子。可是,最便宜的首付只要5萬,她也拿不出來,因為錢都花在這些莫名其妙的投資自己上了。
她那個口語班、興趣班、隨意買買買的錢、旅游的錢,如果不那么亂花,起碼也夠了一個最便宜的首付了。
現實情況就是,投資的那個自己沒任何回報,錢也被這么造沒了。
Anna的這些投資都屬于上層建筑。問題是,連根基都沒打好,光顧著上層了,何況這上層也沒造成個名堂出來。
工作數年還買不起房子,難道不該反思一下,是不是像Anna一樣,盲目跟風,給自己投資了太多本無必要的項目了?
-4-
我們這個國家,房子不僅僅是代表了安全感的問題。
因為太多的民生需求要和房子掛鉤。
沒房子,不敢結婚。沒房子,不敢要孩子。沒房子,連大病也不敢生。因為有房子還敢說“大不了賣房子治病”,什么都沒有,拿什么底氣生存?
如果你在一線城市買不起房子,那么周邊的其他城市呢?你老家的省會呢?總得有個房子,才有底氣吧!
我多希望我們都能不被房子嚇倒,不被房子打垮,可是,在我們這個國度,房子代表了很多東西,甚至是一個階層的差別。
這就是現實。
別說什么馬化騰、馬云、史玉柱,當時都是借了50萬創業,而不是買房。馬化騰能有幾個?創業成功率不過5%。那些沒買房去創業,和賣了房子去創業的,大多都死的很慘。
再有,他們不是買不起房,是有這些錢,拿去做了他們認為正確的投資。
最后,50萬在1999年簡直是天文數字!他們能湊出這么多錢來,當時已經是富豪了好嗎!
也就是說,1999年的馬云們,已經和我們不是一個階層的了。
而你,工作這么多年還沒錢買房子,不努力掙錢,或者把投資放在可以很快變現的地方(比如學一門適合自己并可以變現的手藝),還等什么呢?
所以啊,投資自己和投資任何東西都一樣,講究投資回報比的。我最不建議的就是,沒弄清自己需要什么的時候,盲目跟風。
如果你沒想好對自己投資哪些方面,那我勸你,攢錢,買房,勝過你打著“投資自己”的名義,進行的所有鋪張浪費。
我是蜜絲趙,85后/外企培訓經理/情感成長寫作者。
2016年,寫100篇原創文章,分享職場經驗/成長歷程/情感心路。
我這一生沒什么可值得驕傲的,但我希望從現在開始,做一些以后回想起來,讓自己無比自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