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些人,習慣上,把道家文化想象的很神秘,這是不準確的。之所以有這樣的認知,是人們對于不死不病,修仙,長生不老,萬世太平的一種向往美好生活的自相情愿的群體性謊言的被動認可。不是不知道,是明明知道是謊言,也愿意相信。明知不可為,卻不得不為。
為什么會有這種違背常識的思想存在呢?
天地尚不能久,何況人。說這話的是老子。拋開這句話的對錯不講,為什么不講?因為沒有意義,為什么沒有意義?因為這是老子以結果為導向說的一句話,這話是說給誰聽的呢?說給天子聽的,也就這我們現在一般人理解的皇帝聽的。
老子的職業是老師,表面的工作是皇室的史書館館長,實際上是天子老師,也就是天師,也就是現在最高管理層智囊團中的掌舵人。天師的工作就是培養皇室幼子從小開始怎么經世濟國,統治百姓的。且負責守道傳道。一代代傳下去,一代代當皇稱帝,開萬世太平。
眾所周知。很遺憾,老子命不好,天師的任務傳到老子這里,出現了天大的問題,周朝勢危,老子不僅沒有教出有能力經世濟國的皇子,連最基本的工作,守道傳道的底線也沒有守住。
天下大亂,怎么辦?沒辦法。普通人遇到生,老,病,死,天災,人禍,戰爭,瘟疫,無力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會寄希望于超能力,幻想和奇跡,這是每個人都有的能力,想想總是可以的,萬一實現了呢。
這種自欺欺人的群體性謊言,唯一能解決的一個問題,那就是自我心里安慰。知常不妄,寄妄失常。信個鬼啊,信個仙啊,信個長生不老啊,信個彼岸花開啊,這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盡管明知道這解決不了任何的問題。還是寄于希望和幻想,沒有希望和幻想的人生,如同行尸走肉。這是蠢。蠢的可愛,蠢的天真,蠢的天翻地覆。
蠢病,窮病和死病是人類史進化的最大根源,如果說蠢病和窮病還能通過學習和努力能解決的話,那么面對死亡這個問題,沒死過的人是理解不了的。現代人更離譜,寄希望于重生,穿越,玩得不亦樂乎,也算是自我療傷吧。
老子心里很明白,天地尚不能久,何況一個朝代,一個人。周家人一家掌管天下800年,已經達到了極限。天生天殺,道之理,不可違,不可逆。
實際上這個時候的老子,和普通人是沒有區別的,只有能發現問題的能力,并沒有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了。也就是說面對皇權,皇室,皇勢的分崩離析這個問題,老子并沒有能力解決,至少在老子這輩人解決不了。不是不為無為,實無能為力也。作為國之重器不可示人的道統道術,在轉移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大問題,自此道裂,散百家。后世言必稱的“百家爭鳴”的局面就出現了。
道隱,老子騎驢西去,在西去的路上,老子不甘心,大勢已去,已無力回天。只能把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不可示人的國之重器經世濟國的最高道統之學《道德經》傳給了非皇室子弟:尹喜。這也是道家文化中第一次泄露天機。怎么做天子的學問自此流落到庶人。
看到這里,大家也許會有個疑問,今天的人都知道中國的文化流派有:易,道家,儒家,法家,兵家,醫家。外加一個消失的墨家。為何老子在隱匿之前單傳道家的《道德經》給尹喜,不傳其他的流派呢?按照咱們今天的理解,可能當時老子時間緊迫,身體不適等等世俗原因沒傳,這是很粗鄙沒文化的想法。
為什么這么說呢?
在老子的眼里,《道德經》是集三皇之學為一體的大成之學,是對易,儒,法,兵,醫的總結和升華。是儒法兵醫的思想根源。如果這個世界上,把所有的書都焚燒了,只留下一本的話,那么就應該是《道德經》這本書,因為它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宇宙萬物,都徹底的講透了。所有各家,它們的總源頭,在這里都能找到,在這里都能細化。
同時,在齊魯大地(山東),龍山文化的發源地,孔子恢復周禮的儒家文化發展壯大,影響后世萬萬年的思想禁錮,一發不可收拾。為歷代外儒內道的治國模型打下原始框架。同時,這里也出現了一個疑問?
為什么儒家文化能在齊魯大地生根開花呢?
這就不得不說齊魯大地的龍山文化,棟德 (作者),龍山文化傳人(道家隱派) ,小時候(上世紀80年代)在山東臺子高遺址玩耍撿到骨頭當玩具(當時小屁孩不知道是骨頭,如果知道是骨頭肯定不會撿來當玩具),骨頭上刻著很多類似文字的符號。后來大人告訴,知道了這些符號就是被學術界稱為的骨刻文,骨刻文與甲骨文不同,二者具有某種傳承關系,是解釋中國漢字起源的新依據。歷史上夏、商、周的易學文化淵源,都與龍山文化有聯系。
這是種什么聯系呢?換個說法,可以這么說,龍山文化是易學文化的另一種說法,只是一個名字的兩種不同的叫法而已。現在研究龍山文化的人很多,只不過現在不叫龍山文化了,改叫儒家文化了。
眾所周知,山東物產豐富,民風彪悍,給全國人留了一個印象“山東大漢”。作為齊魯大地當時的國君來說,怎么治理民風民俗,是一個大問題。國強民富,人不好管。道德仁義禮就成了最好的工具。自此,龍山文化的儒家思想在山東生根,全國開花。
山東人雖然很彪悍但很實際,深知,最高領導人,王只有一個,王勢成之后,很難撼動的道理。還想參政怎么辦?只能做吏,也就是做官,所以說儒家文化就是教人怎么做官的文化,同樣可以經世濟民,開萬世太平。
官學文化哪家強?儒家。這個傳統已經刻入每個中國人的基因里,沒事考個公務員。
在這一點上,道家和儒家的區別是什么呢?
道家,勢成之后,普渡眾生用道德經講無為,失勢后,道隱,厚積薄發,以圖后治,潛居抱道以待其時。時至而行,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而儒家不是這樣的,勢在勢不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哪個勢力的治理,都離不開文官集團,都離不開儒家文化,都離不開道德仁義禮。無德,缺德,不仁,不義,不孝之人,別說在官場,就是在江湖上都是很難有立錐之地的。拋開這些,講什么都沒用。不像今天搞人事的,都不干人事。
有沒有例外呢?還真有。
道裂之時,周王朝的國之重器其實是往楚國轉移的,至于是在轉移的過程中出的問題,還是轉移到之后在保存的過程中出的問題,現在無以考察。但從一點上可以從外圍得出結論,那就是莊子的出現。
有人說莊子的高度很高,莊子自己也這么認為:我血統高貴,我那么美,我誰都不愛,誰也配不上我,誰也不能理解我,我就愛我自己。我是天地萬物的化身,和造物主天人合一。你們駕馬啊駕驢啊出行,太弱了。我駕云出行,摶扶搖而上九萬里,宇宙中遨游,自在又逍遙。
莊子認為自己是個完美的人。
莊子說儒家,勾心斗角,欺上瞞下當個小吏太辛苦,太累,我不干,費力不討好的活,誰愿意干誰干。吃飽喝足,沒事跳個廣場舞,做做白日夢,夢見變成了蝴蝶,蝴蝶也做了個夢,夢見莊子做夢變成了自己。什么國啊,家啊,官啊,江湖啊,都跟我沒關系,我搞搞科研多好,一幫連“科學是第一生產力”都不知道的家伙,不愿意同你們為伍。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由此可以看出,莊子是道家的一個另類。他愛國嗎?愛。愛家嗎?也愛。但是他對經世濟國沒有更大的興趣。
道家文化朔源系列文章,全部寫完暫定十五篇(依據實際情況做刪減)。帶你解開道家文化神秘的外表,還原真實的道家文化脈絡,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醫家,兵家文化為出發點,梳理脈絡,發揚經世濟國道統文化。
整個道家文化朔源系列文章,圍繞著治身,治家,治國,皇道,帝道,王道,霸道,中庸之道的文化傳承展開。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示和一點警告的作用。
道家文化作為華夏文化的總源頭,是中國人的根和中國人的魂,是每個人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是經天緯地之學,是人面南君之學,是人類文明之學,有的人從道家文化中讀出了無為,有的人在道家文化中讀出了殺氣,有的人在道家文化中讀出了避世,有的人在道家文化中讀出了貴族精神,有的人在道家文化中讀出了市井之學,有的人在道家文化中讀出了商道。
隨著國家昌盛,縱觀古往今來,世界潮流,今天,在我們處的這個歷史大變局的時刻中,讓道家文化發揚光大的,恢復中國人的精神貴族自信,提升中國人的精氣神,繼承和發揚道家文化的文脈傳承,繼往開來,砥礪前行,不動則已,動則必成。
在今天,有人要挖我們的跟,斷我們的魂,我們不答應。不管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只要有中國人在的地方,都會奮起反對。
每個中國人的骨子里都是一個精神貴族,這種刻在骨子里的貴族精神,隨著中國的崛起,必將發揚光大。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
A:作者,棟德,道家隱派傳人。
B:小天使投資人,愛好寫作。
C:道家文化溯源系列,本文《自序篇》是開篇。全部寫完暫定十五篇。
D:喜歡作者的話,希望大家關注,點贊,留言,轉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