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好,也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你不僅僅要有顏值,還要有學霸級頭腦,才能混得好的時代。
近日,看了《擇天記》,深深地被長生強大的神識所震撼。
而我們作為普通人,不求一目千行,只求做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就已經很優秀了!
高段位的學習者,已不滿足于做知識的搬運工。他們通過提問、解碼、實踐,最終成為知識的主人。
1.
提問
我們之前的學習習慣,是以學習材料為中心,多年的應試教育,讓我們成了知識的吸納者和搬運工,而至于怎樣運用,這個問題卻很少有人想過。
那時候,一切學習都是為了應對考試。而今,就快走入社會或已經處在社會中的你,如果還是沒有獨立思考地讀書,讀得再多也是低效的。
我們要想學會運用知識,首先要懂得如何提問。
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知識走向實踐,促進心智成熟的關鍵。
問題不是無中生有的,往往都是在以往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形成的。所以,問題就是舊知識與新知識的橋梁,新知識的學習,應該不僅僅是在舊知識之上的架構,更應該是融合之后的重構。
閱讀學習中的三種提問方式:
針對當前的學習素材,我已經具備了什么相關的知識?
針對當前的素材,我學到了哪些新知識?這些新知識對原有知識是一種補充還是挑戰?
針對當前的素材,還有哪些未知且有啟發的點?這些未知你能解答多少?還有哪些值得我們更長期的思考呢?
這些問題,不僅有助于人們理解學習材料表層的知識,更有助于深入知識內部,從更多的角度,更大的格局來思考問題。
通過提問,你能發現很多原來沒有發現過的問題。把這些問題寫下來,一一解答。也許你剛開始的時候,提出的問題還比較淺顯,但隨著不斷地提問思考再提問,你終究會形成一種批判性的思維。
會提問的學習者,才是高段位的學習者。
2.
解碼
解碼包括三個層次:
1.它說了什么?給了我什么感受?(信息傳達本意)
2.它是什么?對我有什么價值?(對內容的反思,以審視的目光對內容進行評價和定性)
3.它的內部是怎么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實現的?(對形式和構成的洞察,研究內部表達的手法)
解碼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思維的過程。從表層到里層,再到最本質層,層層深入。
第一層,只能給我們最膚淺的認識。用這樣的思維去閱讀,收效甚微。當我們漫無目的的讀書,只為了興趣而讀書的時候,我們往往停留在這個階段。
第二層,是獨立思考的開始。聯系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實際,思考我們看到的一切,我們會發現,知識開始成為我們反思和提高心智的工具。我們通過閱讀和思考,不僅僅收獲了表層的認知,而且更深入地認識了自己。
第三層,是創作層面的思考。這一層,真正讓人開始主宰知識,而不是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我們在看書的時候,無論這是一本好書還是一本品質惡劣的書,我們都能夠透過對其本質的分析,知曉它呈現最終結果的原因。而且,這種深入內部結構的分析結果,可以普遍性地指導未來的創作。
我們如果想要成為知識的主人,就必然要在知識學習的層面上,向深挖掘。
解碼的方法:
1.不只要去尋結論,還要去尋過程。
2.不只要去做歸納,還要去做延展。
3.不只要去比較相似,還要去比較不同。
這種解碼方法,亦可以視為寫書評的方法。
恰好昨日有人問我如何寫書評,希望我能夠給出更為直接的答案。
當時我簡單地寫了一個提綱。
現在,從解碼的角度上,我再來分析一下:
如何充分閱讀一本書,并寫出有益于思考的書評?
1.不只要去尋結論,還要去尋過程。
我們在看小說的時候,往往關心的都是主人公最后的下場,亦或者是男女主人公最后有沒有在一起。然而,要想深刻理解這本書,還不能只是停留在這種淺層次的對結果的追求上。我們不僅僅要關注結果,更應該關注過程。
主人公都經歷了什么樣的事情,性情中有哪些特質,他們是怎樣克服困難的,他們心理變化的原因又是什么……
這些都是對于過程的追尋,我們往往只有在探尋過程的時候,才能更細微地發現人物命運的必然和成功的關鍵因素。
小說的閱讀方法如上,那么知識實用性書籍,我們該如何閱讀呢?
這其中,我們要注意,在尋找方法和干貨的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導出結果的事例。這些事例往往很有典型性,其本身就可以做一個論點。而導出結論的過程,本身也是特別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如果,我們忽略了對過程的關注,只注重方法,忽略具體的情景,便會錯失對其結構的觀察和對主旨更深層次的理解。
2.不只要去做歸納,還要去做延展。
歸納,對于有些人來說,都已經是不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擴展呢?
歸納的能力,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地練習去獲得,其關鍵點就在于——取舍。把不重要的內容,都剔除掉,留下最核心的內容。
這雖然是一種閱讀中必備的能力,但我們也應該意識到:歸納必然帶來信息的損失。
對于優秀的書籍來說,它的血肉也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我們除了“歸納”,還應該帶著“延展”的心態。
對于那些經典,我們把它放在另一個情境下,看看是否適用呢?如果可以,那這樣的知識是可以多情境使用的,是值得推廣的方法。這樣的閱讀,才事半功倍。
3.不只要去比較相似,還要去比較不同。
我們往往太崇拜我們所看到的信息,跪式閱讀已經成為了常態,相似就意味著安全。
我們不敢駁斥作者,怕因此而顯露自己的膚淺。其實不然。你什么不同的意見都提不出,就只在旁邊說:好!好!好!這樣才是膚淺的表現。
對于自己,你要誠實。有不同的見解,就給自己一個表達的機會。
不同之處才有創新。我們寫作,不應該總是拾人牙慧,應該有點自己的個性才好。
這就是讀書的三種解碼,放在寫作中,就是一篇書評的思維過程。
你若想問我,怎樣寫出一篇有水平的書評,體現自己閱讀時候的思考呢?
我建議你解碼。
3.
實踐
雖然我們無法擁有長生那般,如此強大的神識,但我們可以把我們所學到的知識多加實踐。
這里,有兩個基本的學習理念:
1.你掌握了多少知識,并不取決于你記憶了多少知識以及知識的關聯,而是取決于你能調用多少知識以及知識關聯。
2.把知識當作一項技能來學習。
李笑來和羅胖也多次提及這樣的思想。知識只有運用了,才是自己的。你不使用的知識,只是信息而已。
我們每個人,不知道在自己的電腦里,儲存了多少信息。這些信息大部分也只是經過簡單的加工,就沉積在那里,再無人問津。而只有你頻繁使用的知識,你才能越來越熟練,越來越深入。
英語學習便是如此。我們從小到大,學了10多年的英語,光是背英語單詞的時間,就可能超過我們現在閱讀的時間。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夠熟練運用英語呢?正是因為學而不用,那些東西記得再牢靠,也不像是自己的東西,遇到需要說英語的情境,能夠想起來的還是僅有的那幾句問候用語。
所以,知識學習,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運用。我們在學習一樣知識之后,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復地多情境地運用它,直到熟能生巧,那些東西才真正成為你自身的一部分,你和知識的磨合階段才算過去。
所以,要想讓所學有價值,你就大膽地運用吧!
小結:
在《精進》一書中,求知有三個層次:信息、知識、技能。
最差的學習者:只接收信息,貪多求廣。
好一點的學習者:看重知識,以記憶為目標。
高段位的學習者:磨練技能,只求日日精進。
技能跟學習緊密相關,離不開信息和知識,但又不僅僅如此。獲得技能,也就意味著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哪怕這種能力開始的時候很微弱。
寫作就是一種技能,通過不斷地寫作,我們可以加深對于世界萬物的思考,并回歸本心,促進自己心智的成熟。
成為高段位學習者,是我們每一個上進者的目標,通過寫作,實現人生更高的走向,也是我們的信仰。
愿你在前行的路上,不辜負本心,始終了解自己的狀態,關注自己的進步,不斷向前,日日精進!
更多關于《精進》的文章請看:《精進》的書評(總目錄)
文|升騰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