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追求極簡生活的路上一去不回頭。
隨著對極簡理解的增加,不斷地有雜物要被清理。
原本覺得已經很少的物品,過一個月看可能又有一些不需要了。
爸爸看了我的房間說,這房間里什么也沒有,看起來也不好啊。
可是我心里的潛臺詞是,這房間里還有好多我準備要扔掉的東西啊。
沒辦法,我就是徹底地愛上了這種生活方式。
東西說不要很容易,但是如何處理卻很難。
有一些東西可以直接扔掉,但是還有一些物品其實還能用,扔了可惜,所以處理起來很傷腦筋。
所以這也是更加堅定了我不再買買買的決心。往往一天就能收拾出來的東西,卻1個月都還沒辦法清理掉。
雖然我家的空間很大,但是房間是為了給人一種美好的享受的,而不是用來堆放雜物的。
如果家里東西過多,就難免會被物質左右。而只有家里有大量留白的時候,我們才會把更多的心思放到人身上來。
今天就來說說不要的東西,我是如何處理的。
1.回收廢品
最近終于把前段時間收拾出的雜物賣給了收廢品的師傅,可是價錢,讓我想流淚。
幾十塊錢一本的書,回收的價格是2毛錢一斤。我賣了上百本書,150斤,30塊錢。
兩臺電視機,一臺老式25寸電視和一臺20寸液晶電視,分別以40元和20元的價格被回收。
一臺迷你洗衣機,孩子小時候專門給孩子洗衣服用的,才賣了10元錢。
這些相對于他們之前的價格,簡直就是不要錢了。
2.咸魚二手
有人問我,電視和洗衣機為什么不去賣二手,價格會比這個高一些。
也許是這樣的,可是賣二手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你要拍照,拍細節圖,還要在網上隨時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
談妥后還要打包發快遞。像電視機這種大件,運費都會比賣的價值高吧。
而是搞不好對象收到貨再不滿意,又要退貨,或退款的。
在一件原本就失去價值的東西上,再耗費這么多時間是不值得的。
因為時間也是有成本的。
我也在咸魚上賣過東西。
一種是貓咪用的東西,比如我賣過貓罐頭、貓牙刷牙膏等等。
這類東西有相對比較固定的人群,而且價格不會虧太多。
我曾經賣出去過一整箱我家貓咪不愛吃的貓罐頭,賣了500多元,雖然也比我買入價虧了一些,但基本上就是7、8折的價錢,我還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我還在咸魚上賣過一臺DV機,確切地說是老公賣的。
買來4000多,但是電子多產品淘汰真的很快,現在手機這么發達,我們已經很久沒有用過了。
最后在咸魚賣了1500元。
雖然比買入價低了很多,但是完全超出我的預想,我還以為這種東西過時了就沒有人要呢。
所以我建議咸魚賣一些比較保值,價格高的或方便郵寄的物品。
而一些比較有針對性的物品,比如寵物物品或嬰兒物品,可以加入相應的群或貼吧,更容易找到需要的人,然后再用咸魚的平臺來進行交易。千萬不要給陌生人直接微信轉賬或是直接把東西發給對方,這種被騙的案例太多了,還是用正規平臺比價把握。
3.送人
我的衣服基本上都送人了,如果有家境不太好的親戚,是送衣服的首選方法。
開始我會很不好意思拿去,因為畢竟是自己不要的東西,送給親戚很不好意思。
但是后來我發現其實他們是很喜歡要的,尤其是當我看見我的親戚穿著我的衣服時,我看見一件在我這里已經沒有生命的衣服,在別人那里又重新有了價值,我真的很開心。
如果你沒有這樣的親戚,那么在每個小區門口都有回收衣服的箱子,把不要的衣服投進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也是很好的方法。
在處理雜物的過程中,我發現,把這些東西處理掉,比收拾本身還要累人,要耗費我們很多的精力。
要去思考這件物品該如何處理,賣廢品,咸魚還是送人。
確定了一種之后還要繼續煩,比如送人,送給誰?人家是否需要,人家是否喜歡。如果聯系之后人家并不想要還要再繼續物色人選。
其它的方式也是一樣。
所以我越來越感覺到物品帶給我的麻煩和壓力,如果沒有這些東西,我是不是可以坐在落地窗前,伴隨著濃濃的咖啡香,讀著心愛的書籍。或是在寬敞的房間中和女兒嬉戲玩耍。
所以有人說我就是管不住自己總買東西,我也知道我買的東西沒有用。
而我每每想到夢想中那個空無一物的家,就一點購物的欲望都沒有了。
我2017年的計劃中有讀100本書這個目標,而且紙質的書比電子書更有感覺,我之前還在猶豫要不就買書吧,大不了看完再送人。
但是當我處理完150斤的圖書后,我馬上打消了這個念頭,也許圖書館是更好的選擇,不行的話就多辦幾個圖書館的借閱卡。
學習了快速閱讀后,看一本書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但卻要在看完后如何處理掉這本書花費幾個小時甚至更久的時間,真心不劃算。
而只有那些需要精讀,需要反復閱讀的書才會去買,而這樣的書也不會想要把他處理掉。
好在家里的物品現在真是越來越少,只要不再買入,以后就不再需要為這些物品煩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