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請以,不惑之年還要不要折騰為題,寫一篇中年人如何應對既要平衡工作生活又要追求成長所帶來的焦慮的文章。
看到題目,我第一反應是,這樣的焦慮好像離我也不遠了。
在今年,我尤為強烈的感覺到焦慮感。因為三十已過,上有老下有小。從前并不覺得的責任感頓時感到增加不少。想到如果自己按照現在的日子走下去,四十歲是很恐怖的事情。因為,生活每天的重復,是沒有改變的。也是因為想到這點,才使得我今年下定決心,去開始改變,去嘗試持續做些事。
?1?
人到中年,有許多的問題需要直視。這些問題是隨著時間而來,會逐漸糾纏剩余的人生。
首要面對的,就是家庭。中年,剛好是孩子剛開始長大,老人漸漸老去的階段。這個階段要面對孩子的教育經費,老人的醫療經費。一般的家庭還有房貸車貸,各種生活花費的壓力。這時候的中年人,是家庭的頂梁柱,是維系整個家庭正常運轉的核心。如果有任何差池,家庭就會面臨倒塌的可能。
其次面對的,是工作。人到中年,年少的激情衰弱,受到家庭的壓力影響,求穩是大多中年人所希望的。而如果到了這個年紀,還沒能做到企業的中高層。那被新人代替的幾率就會很高,或者說被公司淘汰的機會就很大。若是一些想流水線這類沒有技術含量的崗位,年齡的增長只會增加失業的概率。
再次是身體。身體的衰老是不可抗拒的。已經無法像年輕人一樣通宵熬夜之后還能精神滿滿。在工作和家庭的壓力下,甚至會有失眠的情況。開始有意識的避開酒局飯局,為的只是不想喝醉后影響第二天的上班。
最后,面對未來的接受能力。許多中年人,喜歡懷舊。覺得從前的社會好,不敢也不愿去接收新知識新技術。失去了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也失去了新鮮事物帶來的機會。
正是這些東西,使得中年人既想掙脫枷鎖,又不得不待在枷鎖中。在這兩種情緒中,不斷的糾結和焦慮。究其根本,我覺得這是個人對生活的認命。是個人從心底里認可,自己無法再學習新的知識,無法再有新的突破,無法再享受更好的生活。
?2?
時間的流逝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停止,而利用時間的方式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日本老奶奶80歲學畫畫,92歲開辦自己的個人畫展;肯德基老爺爺頭發花白仍創立出來全球企業;姜子牙老來封相,成就第一位最年長的宰相。這些都說明了一點。有能力,年齡是復利;沒能力,年齡是無力。這能力,就是成長。
最好的種樹時間是十年前和現在。想要改變,什么時候都不晚。只要肯下苦功,肯花時間學習,成長永遠都不晚。怕就怕,因為焦慮而不停思考,最終到死都沒思考明白;怕就怕,未來緩解焦慮而自我欺騙,用快速學習或者知識付費來安撫自己。
成長,不是一蹴而就。就像懷胎十月,不可能一個月搞定。成長,需要時間積累,還需要有不怕吃苦的行動。都說從0到1困難,它的困難就在于,沒達到1之前,也許所有的努力都沒有反饋。很可能已經走到了0.99,可就是因為沒有看到反饋,而放棄了跨到1的那一刻。
?3?
中年需要求穩,中年不要折騰。這話沒錯,因為這個階段也許經不起風險。這話有錯,因為穩對于未知的未來,就是最大的不穩。國企穩定,可國企改革大批員工下崗。收費站銀行穩定,也許哪天電子金融發展起來,又有一批員工被淘汰。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今卻是進只是保持原地,想要向前,則需要跑才可以。
趁中年,下苦工去磨練專研一個行業或者一項技能。趁中年,嘗試持續穩定的行動,用耐心去灌溉自己的成長之花。給它最好的養分最充裕的時間,精心過好每天。然后,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