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層秋雨一層涼,幾場雨過后,秋天真正來了。
每到這個季節,醫院小兒科總是人滿為患,主要表現就是發熱、咳嗽、流鼻涕等癥狀。確實,秋天天氣悶熱,早晚溫差大,許多家長來不及反應寶寶就遭殃了。
前段時間小可樂就中槍了,可樂媽獨自帶娃出了趟遠門,回來后發現傳染了皰疹性咽頰炎和膿皰瘡,腳上身上一個一個的小水泡,破了后一大片一大片的潰爛,發燒冷不丁就40度以上。
仔細回想,還是因為之前可樂一直是個健康天使寶寶導致可樂媽心太大惹的禍。在醫院里,也看到了小盆友各種各樣的小狀況,回來后惡補知識跟可樂爸商量著總結原因寫一下預防指南。送給大家,也用來提醒自己:入秋小盆友狀況多,聰明細心的媽咪要學習幫助寶寶避免。本期先來聊聊秋冬寶寶穿衣指南。
嬰兒穿衣怎樣叫適宜?
可樂媽給可樂穿衣一直不多,有時候抱下樓會有爺爺奶奶問是不是穿少了,摸摸可樂的小手說:“小手涼呢,要給孩子穿厚點。”生活中、書本、電視上也常常看到這樣的情節,摸摸寶寶的小手判斷寶寶冷不冷。其實這是不對的,嬰兒四肢末端血液循環還沒有發育好,涼是正常現象。如果寶寶的手腳是熱的,那身上一定已經是太熱了。
正確判斷寶寶穿衣是否適度的方法是摸他們的前胸后背。如果后頸和鎖骨部分是溫熱不潮,說明穿的恰恰好。如果后背有點發潮了,那就要考慮給孩子減衣服。
有媽媽可能會說,多穿也沒事吧,渾身暖暖和和的,又沒有什么壞處。這種觀點是有問題的,往小里說穿太多不利于寶寶大運動發育,往大里說有種多發于嬰幼兒的病叫做“捂熱綜合癥”。
說白了,就是人工造成的中暑,并且多發于秋冬春季。這是一種因為愚昧而產生的“中國特色”病。這樣的悲劇在國內并不鮮見,媒體也時有報導。盲目指責老人帶娃穿衣習慣并沒有益處,最重要的是新手爸媽要清楚穿衣的標準,不要捂孩子。
有句老話:“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放在現在這個物資豐富的年代,真正凍到餓到孩子可能性很小,要注意的就是不要過飽、過暖,還是蠻有道理的。
衣服到底怎么穿?
1.洋蔥式穿衣法
顧名思義洋蔥式穿衣法是穿衣服要像洋蔥一樣,穿搭多層,每一層都薄薄的。內層材質柔軟、透氣排汗;中層保暖;外層負責防風防雨,這是秋冬季節最適宜的穿衣方式,可以及時增減衣服,既保暖又方便。
有些人喜歡里面一件保暖內衣、外面一件羽絨服這種穿法。這有個弊端就是遇到有溫差的環境不好及時調整衣服。
2.兩歲以下的小寶寶,貼身內衣秋冬最好選擇連體衣或包屁衣。因為總需要抱著,肚子很容易露出來,很多小寶寶感冒最開始就說小肚子著涼了,穿連體衣或者包屁衣可以避免這個煩惱。
(連體衣不僅護肚子,一件式穿脫也很方便,是可樂媽的最愛。)
(還有這種開檔款式的,適合給寶寶用尿布的媽媽)
(三角爬在搭配上更加靈活)
3.養成使用吸汗巾的習慣。
吸汗巾一般由幾層棉紗布制成,手感柔軟,吸水性好,而且棉紗越洗越軟,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特別適合天氣冷、寶寶穿衣多、好動的階段,用來墊在寶寶的背部,感覺濕了,就可以換一塊,讓衣服始終保持干爽,這樣可以避免汗水刺激皮膚,背部潮濕衣物摩擦而引起的皮膚過敏和損傷,也能有效避免出汗了涼風一吹寶寶一不小心就感冒的情況。
有幾種情況使用吸汗巾特別方便:
寶寶還不會翻身時,躺久了后背很容易出汗長痱子,這時候用吸汗巾比換衣服來的簡單方便;
寶寶開始爬以后,新陳代謝快,特別睡覺和活動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是一身汗,后背濕透了涼涼的。可樂現階段就是如此,這種情況汗濕了是很難受也容易感冒的,注意墊上吸汗巾濕了就換掉就會好很多;
幼兒園階段運動量大,渾身大汗淋漓衣服濕透也是容易中招感冒的時候,吸汗巾也可以派上用場。
4.善用小馬甲。
前面說過寶寶暖不暖要看身上兩個地方——前胸后背,這也是穿衣服時要特別注意保護的區域。寶寶抵抗力弱,呼吸道稚嫩,如果有意識的為寶寶穿上小馬甲,護住背部和腹部,可以幫助孩子盡量遠離感冒。
發現Kimi小盆友蠻喜歡穿馬甲的,感興趣的新手爸媽可以搜搜他的穿衣圖片,保暖又時尚。
他的穿衣風格基本可以詮釋可樂媽本文的內容:
最里層一件打底衣;然后再穿一件開衫、衛衣或者毛衣;然后再穿個小馬甲;出門如果實在太冷可以套個厚外套(注意在室內或車里及時脫掉,哪怕時間很短,以免寶寶捂出一身汗)
最后總結一下:
1.判斷孩子衣著是否適度要摸他們的前胸后背。如果后頸和鎖骨部分溫熱不潮說明穿的恰恰好。如果后背有點發潮了,那就要考慮給孩子減衣服。
2.強烈推薦洋蔥式穿衣法,穿搭多層,每一層都薄薄的。
3.兩歲以下的小寶寶,貼身內衣秋冬最適合的還是連體衣或者包屁衣,以免凍到肚子。
4.學會正確使用吸汗巾,避免孩子秋冬季節因為出汗了換衣服不及時導致感冒。
5.善用小馬甲,保護好寶寶的小肚子和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