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箐箐父母算是個膽大的,在菁菁11歲時偷偷生了個男孩,一直藏在鄉下老家,直到后來人口普查,報上戶口才接到市里和家人一起生活。菁菁是個優越感很強的孩子,小時候是在鮮花和掌聲中長大,伶牙俐齒,能說會道,學習好又乖巧可人,而箐箐的弟弟就是在與姐姐對比聲中長大,父母的口頭禪就是:“當初你姐的學習從不用我們費心,你這孩子……”“你看看你……%¥”如今箐箐弟弟大學畢業,毫無斗志,去外邊找工作很久也沒下落,干脆就不找了。
? ? 無獨有偶,丫丫有個哥哥,據丫丫講,自己的哥哥小時候也挺優秀的,但自從自己上了學,哥哥就像被遺忘的羔羊,在父母鄰居夸贊自己的聲音中,越來越沒有了當初的靈氣,自甘平庸,現在他哥哥的日子還需要父母接濟,平淡無生氣。
? ? 實際上類似的家庭還不在少數,往往家里有個聰明的女兒能干的媽,安靜的爸爸銳氣全無的兒子,乾坤大反轉陰盛陽衰?
? ? 從傳統文化角度講這樣的家庭構架屬各不歸位,不利于興家,從心理學角度上講是對比強化,行為退行的惡果。
因此,在二孩家庭,尤其是兒女雙全家庭,父母一定注意:一是不要拿一個孩子的優點去PK另一個的短板。女孩子天生語言能力優于男孩子,洞察能力、同理心發育也快于男孩子,再加上目前的教育體制,在低齡學段老師本來就比較喜歡女孩子的乖巧,聽話,大部分男孩子在低學齡階段,由于調皮、木訥就不如女生那樣會討巧受老師待見,在家里父母如果也不注意,總是拿女生的優勢打壓男孩子的自信心,最終會折斷男孩子銳氣的翅膀,走到社會上需要很長時間適應,甚至挫敗終生。
二是父母無意間對比對男孩子的傷害,如果姐姐妹妹又不包容、體諒,推波助瀾,不僅扼殺男孩子的銳氣,還會讓男孩子暗生怨氣,對姐妹產生仇恨,甚至終生無法和解。
三是子女的婚姻往往帶有父母婚姻模式的烙印。這種女強男弱的家庭模式往往會在子女婚姻中體現,就像一個魔咒無法擺脫。
所以說父母一定珍愛自己的男孩,呵護他那脆弱的自尊心,不比較不急躁,懂得男孩子心智發育規律 耐住性子,靜等花開,要尊重男孩子身上那些不乖巧、不善察言觀色的特質,在男孩子自己有愿望、有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加強下情商訓練,適當、善意、尊重提醒身上的不足,千萬不要過多強化,過多對比,讓男孩子的銳氣在對比聲中被扼殺,無論孩子身上有多多缺點,任何人可以不接納,唯獨父母不能不接納,因為那是你自己的孩子,生命鏈條中刻錄著你家族的生命密碼。
男孩子長達要成男人,不是成難人,所以要善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