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每個人都行色匆匆,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忙。到底在忙些什么呢?忙工作?工作效率不高,成效也不明顯;忙生活?一下班就葛優癱,各種閑聊,各種追劇,要你運動比上天還難;陪家人?想想自己有多久沒有給父母打電話了,有多久沒有陪家人出去散心了……這一切的一切,都被我們所謂的忙所淹沒。賴安·巴賓諾 約翰·克朗伯茲在書中《做,就對了》提到:很多人感覺身陷囹圄、痛苦絕望的原因,往往是他們對真正重要的事情視而不見,卻耗費大量時間為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過分憂心。
對照一下,是不是有自己的影子?如果我們想要重新掌控自己的選擇權,辨別真正重要且有意義的事,重拾生活的美好,那我們應該精簡自己的生活,精要地活著。
第一步:探索,去找到真正重要、有意義的事
這其實可以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中找到方法:
一是縮小目標,拿出一張紙,列下所有想做的事,從中選出最重要的20%,就這樣循環,直至選出最重要的那件事;
二是倒推目標,如為了長期目標,我未來5年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么;為了今天的目標,我現在應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等等。將所有的目標聯系起來,找到當下最重要的那件事。
所以,我們要留點時間停下來思考,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找到問題的本質,用更嚴格、更明確的標準來做判斷。
我覺得對于現在的我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讀書,因為我想提升和改變自己,不想被其他瑣事占據時間;
第二步:排除,舍棄不夠重要的事
其實《極簡主義》當中就有講述到,要想自己的生活過得更輕松,就要舍棄一些不必要的東西。舍棄是一種勇氣,也是一門藝術。有些人不敢丟東西,因為害怕面對失去的痛苦,但是當你真的把多余的東西清理掉之后,心情反而會輕松很多。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學習了《極簡主義》之后,我將自己的房間進行了清理,將手機里的短信、照片和收藏的一些東西進行刪除,完成之后,內心非常的輕松和愉悅,感覺沒有壓迫,沒有緊繃,心情放松很多。
要做到這一點,一是要確立明確而有意義的精要目標。目標具體化、清晰化,才能更好地執行下去;
二是學會優雅地拒絕別人。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懂得拒絕,害怕拒絕他人,會給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影響人際關系等等。喬希·比林斯說,我們人生中一般的麻煩來源于答應得太快,拒絕得太慢。放棄被所有人喜歡,合情合理的表達拒絕,短期好像會增加社交成本,但是從長期來看,贏得尊重比受人喜歡更重要。所以,我也要學會合理地拒絕,更好地聚焦于自己手頭的目標;
三是及時止損,不要掉入沉沒成本的陷阱。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我們很多人在一段感情中,就往往會陷入這樣的被動。明明知道彼此已經不合適,但是想到已經投入的幾年時間,就此放棄,總是覺得可惜,不甘心;但是不放棄,兩個人又是在互相折磨。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過去的幾年對于整個人生來說,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放棄現在,才能將損失降低到最低,才能更好地擁抱未來。
上次看《金星秀》,其中就講到一個匪夷所思的故事。就是一對情侶,在一起很多年了,但是越到后面,兩個人的矛盾越多,他們打算以分手來結束這段感情。但是,雙方父母聽到這個消息不愿意了,各自勸說,說在一起這么多年不容易,男方父母覺得這么多年砸了這么多錢在女方身上,分手太劃不來;女方父母勸說女孩子的青春如此寶貴,你已經花了這么多時間在他身上了,再說你現在年紀也不小了,以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像他這樣對你好的。為了不讓雙方父母為難,也給自己的感情一個交代,他們兩個最終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結婚。明明兩個人已經沒有感情了,卻期望通過結婚來改變。婚后他們的狀況并沒有好轉,還是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為了改變這個現狀,他們又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生孩子。他們企圖通過共同的愛情結晶來維系搖搖欲墜的感情。我很想知道,如果生了一個孩子,還是不能解決問題,那是不是要無止境地生下去?這樣的感情狀況,遲早有一天會崩盤。但是他們想到的不是及時止損,而是一步一步走向更黑的深淵。
所以,及時止損真的很重要!你放棄不適合的,只是失去了過去;但是如果你緊抓不放,那么你將失去自己的未來。
我們精要生活的第三步執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準備工作必不可少。同時,未雨綢繆才能有備無患。
要弄清楚阻礙任務完成的薄弱環節是什么。像李笑來老師《把時間當作朋友》當中所說的,為什么我們很多人對工作進行了計劃和安排,但總是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呢?這和不了解任務的薄弱環節和可能遇到的阻礙有關系。
都說“習慣成自然”,養成習慣之后,很多事就會變得順其自然,不會覺得痛苦和難以堅持。如偶爾早起,感覺很痛苦,但是如果天天早起,就沒什么感覺了;如偶爾鍛煉,覺得很累,但是如果天天鍛煉,就會覺得很輕松了。養成好的習慣,讓精要事務按照默認路徑來走,才能釋放出寶貴的精力,讓目標更好地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