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不太聽話,經常被我媽打罵。每次被我媽收拾了以后特別委屈就渴望找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一個人生活,嗯,就像《魯濱遜漂流記》里的魯濱遜一樣。
我甚至曾經很認真的想過要離家出走。可是到哪里去呢?更何況獨自一人,一日三餐我吃什么?夜里在哪里睡覺?刮風下雨怎么辦?遇到毒蛇猛獸怎么辦?…
瞧,我是個膽小卻還算理智的小孩。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于是我總是格外的關注那些關于野外生存的故事。
好吧,來說一個真實的海上漂流的故事。
最近看的一本書,《438天:在死寂與鯊群的陰影下》講述的是一個殘酷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真實的海上漂流故事。
2012年11月17日墨西哥一個叫科斯塔阿祖爾的小漁村,風暴即將來臨,經驗豐富的船長阿爾瓦倫加懷著對天氣預報的蔑視,帶著新手漁民科多巴開始了兩天的捕魚之旅。
風暴如期而至,發(fā)動機被摧毀,GPS導航儀被水浸壞,無線電的電池沒電了。小船在滔天巨浪中漂向大海。風暴加劇搜救人員無法找到他們,漁船進入太平洋腹地。
一望無際的大海與鯊群的包圍下,多條郵輪和集裝箱船擦肩而過,沒有一艘船停下來搭救他們。缺乏經驗的新手科多巴在饑渴難耐中堅持了四個月以后終于帶著恐懼和絕望離開人世。孤獨的阿爾瓦倫加也曾多次企圖自殺,甚至打算跳入逡巡的鯊魚群中。
阿爾瓦倫加渴望解脫更渴望活下去。強烈的求生欲最終占據(jù)了上峰,接下來阿爾瓦倫加開始了獨自一人在太平洋深海的漂流生活。
歷經438天,漂流9000多公里后,于2014年1月30日阿爾瓦倫加的小船被沖到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最南端埃邦環(huán)礁的泰爾島上,阿爾瓦倫加得以生還。
擅長求生類寫作的一線記者與資深撰稿人喬納森·富蘭克林在得知阿爾瓦倫加的故事以后,經過對阿爾瓦倫加、相關人員及洋流與生態(tài)專家長達一年的采訪后寫成了這本《438天》。
整整14個月,阿爾瓦倫加經歷了些什么?翻開這本《438天》,我們眼前浮現(xiàn)的是無邊無際的海洋、成群的鯊魚包圍、白天烈日炎炎,夜晚伸手不見五指、風浪、暴雨…還有饑餓、干渴、孤獨、恐懼、絕望、病痛的折磨、對自己以及整個世界的懷疑……
不僅肉體倍受摧殘,精神上也時常被心魔所困。那么,在這樣的極端惡劣的壞境下阿爾瓦倫加是憑借什么得以生存下來的?這才是《438天》真正吸引讀者的地方吧。
在書里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阿爾瓦倫加是這樣的一個人:
1、擁有適應極限求生的強壯身體;
2、能讓自己填飽肚子的生存技能;
3、始終支撐著他決不放棄的求生意志、
4、內心深處對女兒的強烈責任。
如果說《魯濱遜漂流記》里的魯濱遜的荒島生活太虛構的話,電影《荒島余生》里飛機失事流落荒島的查克,倒是更值得拿來和阿爾瓦倫加做一番對比,分析下,查克是不是同樣具備差不多的條件才得以在4年后逃離荒島?
事實上現(xiàn)實卻比電影里更加殘酷可怕。阿爾瓦倫加所面臨的困境比查克所面臨的困境艱苦險峻得多。查克的島上沒有蛇鼠入侵,而阿爾瓦倫加隨時可能葬身鯊魚之腹;查克采食海鮮,阿爾瓦倫加捕食海龜、海鳥、鯊魚;他們不停的勞作,儲備食物、淡水,鍛煉身體隨時做好逃生機會來臨的準備。
當竭盡全力能夠維生之后,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心理的困境。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下,身心俱疲,情感往往是脆弱的,這個時候,阿爾瓦倫加和查克都表現(xiàn)出了成熟、堅毅、樂觀、果敢。查克有威爾森(一只排球),而阿爾瓦倫加有潘喬(一只海鳥)。查克有摯愛的女友,阿爾瓦倫加有多年不見的女兒!
這正是支撐他們樂觀向上,永不放棄的信念!
正是這不滅的信念,讓他們遭遇絕境想要放棄的時候,內心里理智會堅決地站出來擊敗情感!
阿爾瓦倫加說,在我的想象里,我每天早上都煮咖啡。他沉浸于白日夢中,不斷遐想自己在陸地上該有怎樣美好的生活,他跟大海、黑夜、鯊魚、海鳥對話。他跟海鳥一起玩足球比賽,飼養(yǎng)海鳥“潘喬”成為自己的朋友。
他每天都想念著女兒,他要活著回去陪伴女兒成長,贏得女兒的愛,做一個好父親。
阿爾瓦倫加還化身“落難的阿爾瓦倫加”和“故事講述者阿爾瓦倫加”自己與自己對話,樂觀的自己總是能夠說服悲觀的自己。
美國心理協(xié)會主席、世界公認的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在其寫的《活出最樂觀的自己》一書中說,成功的生活需要大部分時間的樂觀和偶爾的悲觀,樂觀使我們的生活有夢想,有計劃,有未來。
阿爾瓦倫加正是憑借樂觀和智慧,使得他在死寂與鯊群的陰影下依然積極向上,不妥協(xié)不放棄,歷經438天創(chuàng)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跡!
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的普通人來說,可能一生都不太會遭遇到像阿爾瓦倫加這樣極端惡劣的困境,但人生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當生活給予我們以打擊的時候,這本《438天》可以告訴我們應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