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的地獄,就是我的天堂。
? ? ? ? ? ? ? ? ? ? ? ? ? ? ? —— 克洛德·弗羅洛
在千萬張被火光照得通紅的臉孔中間,有一張似乎比其他所有的臉孔更加聚精會神地凝望著這位舞女。
這是一張男子的面孔,嚴肅,冷靜,陰郁.他穿著什么衣服,因為被他周圍的群眾擋住看不出來,年齡至多不過三十五歲,但已經禿頂了,只有兩鬢還有幾撮稀疏和已經灰白的頭發,額門寬闊又高軒,布滿了一道道皺紋。
但是,那雙深凹的眼睛里卻迸發出非凡的青春火花,熾熱的活力,深沉的情欲。
他把這一切情感不停地投向在吉卜賽女郎,當他看到這個16歲,如癡似狂的少女飛舞著,旋轉著,把眾人看得魂飛魄散時,他那種想入非非的神情看起來益發顯得陰沉了,他的嘴唇時不時掠過一絲微笑,同時發出一聲嘆息,只是微笑比嘆息還痛苦十分。”
——《巴黎圣母院》
這是《巴黎圣母院》第一反派,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的第一次出場,陰郁、禿頂、灰白發,用一雙充滿情欲的眼睛盯著美少女艾絲美拉達。這讓你想到什么?一個丑陋邪惡的老色鬼?
沒錯,這是一個標準的反派形象,在接下來的劇情里,克洛德扮演的就是怎樣一個殘酷、猥瑣、邪惡的副主教。
他覬覦女主角艾絲美拉達的美貌,為了得到艾絲美拉達,不惜犯下謀殺、強暴、誣陷等罪行,殘害善良美麗的艾絲美拉達,把她送上絞刑架。
最后,這位邪惡的副主教終于得到報應,被外表丑陋,內心高尚的卡西莫多殺死,整個故事,就是窮苦善良的底層人民如何勇敢反抗這位宗教爪牙。
但是,個人認為,克洛德·弗羅洛卻是書中最耀眼的角色,是這個故事真正的靈魂所在。
他也曾是一名單純善良的年輕學者
克洛德出生在一個巴黎小貴族家庭,從小被教授拉丁語,講話的時候總是低眉垂目,輕聲細語,在還對父母不了解的時候就被送進一所教會寄宿學校。
他是個勤奮好學的孩子,既不參加狂歡節打鬧,也不去嘲笑貧困生,沒有貴族花花公子的脾氣,也不會去輕視來自社會底層的學生。
我們也留意到,學典教義填滿了克洛德的童年,他聰明博學,卻缺少了人情的渲染,未曾品味何為“愛”,也許正是這個原因,為克洛德日后的瘋狂偏執埋下一個種子。
遇上艾絲美拉達,他明白了“愛”,卻不知道如何去“愛”。
1466年夏天異常酷熱,瘟疫肆虐,年僅十九歲的克洛德失去了他不熟悉的父母,抱起了尚在襁褓中的弟弟約翰,從象牙塔步入殘酷的現實世界,既是家長,又是孤兒。
年輕的克洛德第一次體會到親情的甜蜜,單純的他幻想著骨肉手足情,才是人生唯一需要的,有個小弟弟讓他愛,就完全填補整個生活的空隙。那時的他甚至有點多愁善感,悲天憫人,傻里傻氣,以至于
一看到這小東西那樣凄慘,那樣畸形,無依無靠,不由聯想起自己的小弟弟來,頓時頭腦中產生一種幻覺,仿佛看見同樣的慘狀:如果他死了,他親愛的小約翰也會遭受此種厄運,悲慘地被拋在這棄嬰木床上。這種想法一齊涌上心頭,惻隱之心油然而生,就一把把小孩抱走了。
在圍觀群眾眼中,卡西莫多就是個惡魔崽子,應該被燒死的怪物,而在克洛德眼中,卡西莫多是“凄慘”、“無依無靠”,“克洛德看見這種丑惡的樣子,益發同情憐憫,同時緣于這種情愫,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棄嬰撫養成人”。
試想一下,如果你遇見卡西莫多,會是什么樣的反應?克洛德不僅收養了卡西莫多,他一遍一遍,耐心教他說話寫字,這樣一來,就不免對克洛德的善良肅然起敬。這樣一個人,為什么變成了反派?為什么變成了邪惡的教士?
殘酷的年代,墮落的靈魂
克洛德·弗羅洛生活在15世紀,這是一個新舊交替,教權至上的時代。作為一名教士,克洛德不能有男女之愛,他必須禁欲,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天主教會。
15世紀的教會腐化糜爛,克洛德看過太多虛偽的面孔,看過太多荒唐殘忍的審判,教會的糜爛,弟弟的反叛為克洛德白璧無瑕的靈魂染上詭異的色彩,信仰破碎,親情虛幻,唯一能信任的,只剩下冷冰冰的書本。
從憐憫到冷漠,從善良到瘋狂
漸漸的,克洛德變了。陰郁又孤獨。
堂.克洛德不耐煩地擺擺手:“我說的不是這碼事,雅克·夏莫呂大人,我問的是您承辦的那件巫師案子,審計院的那膳食總管,您不是叫他馬克·塞內納嗎?他有沒有招供行妖作祟?拷問達到了目的沒有?”
“唉,沒有。”雅克大人答道,臉上始終帶著憂傷的微笑,“我們并沒有得到那種快慰.這個人實在是一塊頑石,就是把他押到豬市去活活煮死,他也不會招一個字的.不過,我們會不惜采取一切手段,逼他把一切真相交待出來.他現在已經四肢殘缺不全了。我們采用了各種酷刑,正如那個喜劇小丑老普洛圖斯所說的:面對著刺棒.利刃.釘死.枷鎖.暴力.鎖鏈.絞索.腳鐐.頸枷.
“他屋子里沒搜到什么新名堂來?”
——《巴黎圣母院》
怎么樣?克洛德大人正在和官員侃侃而談,他對那個可憐的受刑人遭受的苦難無動于衷,只是冷漠地問一句有沒有搜到煉金術的相關資料,這個人與那個看到小怪物就同情心泛濫的青年真的是同一個人嗎?
一個學習表演的人曾對我說,在舞臺上扮演一個角色,把自己蛻變成角色,蛻變成另一個人的過程是痛苦的,而克洛德恰好就是一個拋棄了人性,拋棄的良善,被生活逼得蛻變成魔鬼的可憐人。
他隱忍痛苦,在書本中追求真理,在善于惡,人性與社會規則之間苦苦掙扎,最后他落敗了,敗給了那個黑暗時代,由著自己成為宗教的爪牙。
最后一絲人性的喪失
克洛德麻木不仁,既是受害者,也是劊子手。他原本以為自己會一直過著沉迷書本的生活,沒想到命運再一次捉弄了他。
他愛上了艾絲美拉達。
克洛德對艾絲美拉達的愛一點也不比卡西莫多少,他愛她的美貌,也愛她像鳥兒一樣的自由靈魂,愛她人性中的純潔善良。這些都是克洛德不曾擁有的,或被自己遺忘的。
也許她就是一個充滿人性光輝的天使,她的出現讓克洛德看到曾經的自己不是虛假的,曾經單純的自己是真實的,在這個黑暗殘酷的年代,艾絲美拉達似乎也是他追求自由和真理的希望,自己曾經失去的那些美好的人性,在她身上重現了,既像他的救星,又像他的知己。
于是他對她深深著迷了。他的靈魂被鎖在冰冷的王座上,她是自由的鳥兒盡情飛翔;他對苦難熟視無睹,她心生憐憫的一滴壺中水教傷害她的仇敵熱淚盈眶;她那么善良甜美,如同一束寒冬照進囚牢的陽光。克洛德說,即便她下了地獄,他也要跟上,有她的地獄,就是他的天堂。
也許是一見鐘情,也許是在她身上看見自己失去已久的人性,總之,克洛德愛上了艾絲美拉達,熱烈又瘋狂。艾絲美拉達喚醒了他最后一絲人性,同時也擊潰了他最后的掙扎。
作為教士,克洛德不能愛上一個女人,他日思夜想,備受煎熬,于是派卡西莫多把艾絲美拉達趕出巴黎,他以為只要不再見到她,就能治愈自己。
一開始,克洛德僅僅想把艾絲美拉達趕走而已。不幸的是,艾絲美拉達沒有被趕走,還愛上了花心的衛隊長,克洛德嫉妒又苦惱,她愛上一身華麗的戎裝,而自己給她的只能是一件骯臟的教士袍。
他刺殺衛隊長,深夜探監,打算拋棄自己的地位,和艾絲美拉達遠走高飛,只為了能和她坐在桔樹下,在夕陽中,在小溪邊,在星光燦爛的夜晚傾訴綿綿情話。
但是艾絲美拉達拒絕了這個教士,一心想著已有未婚妻,甚至記不住她名字的英俊衛隊長,把狂熱愛著他的克洛德一步一步推向深淵。
克洛德最終還是墮落了,失去理性,徹底瘋狂。他把艾絲美拉達送上絞刑架,也把自己送進墳墓。既然他得不到艾絲美拉達的愛,那就毀掉這一切,就像這個冰冷的世界毀掉他一樣。
不過,死在卡西莫多手里也許是他最好的下場,因為他已經淪落為一頭瘋狂的野獸了。從此以后,失去艾絲美拉達的克洛德,哪怕活著,只怕也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了。
克洛德值得同情嗎?
好多人因為克洛德年輕時的善良,克洛德的博學,克洛德對艾絲美拉達真摯的愛而表示克洛德是個值得同情的人,但我不這么認為。
克洛德對艾絲美拉達的所作所為一點也不值得同情,更沒有任何理由能掩蓋他的罪行,無視他對艾絲美拉達的傷害更是一個笑話。
克洛德是一個惡人,一個罪人,哪怕不是徹頭徹尾的惡,也不能不承認他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他給艾絲美拉達帶來的只有傷害,傷害就是傷害,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彌補。
正是這樣一個融合了善惡的克洛德,更顯得人性復雜,也正是克洛德的蛻變,才令讀者對他的印象更加深刻,感慨人生無常。
克洛德·弗羅洛善良又殘酷,熱情又冷漠,敢愛敢恨又懦弱卑鄙,正是這樣一個復雜矛盾的人物,為這個故事注入靈魂,沒有多少人能對這個有血有肉的反派無動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