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的澳大利亞是一個英語國家,它的政治、法律、文化體系繼承了英國傳統,澳大利亞至今仍是英聯邦國家之一,它與西方國家關系密切,與鄰近的亞太地區國家的交往日益加深,澳大利亞人民友善熱情;澳大利亞自然環境優美,社會環境安寧;澳大利亞的教育水平世界公認,是留學及旅游的理想國家之一。
澳大利亞這塊土地,若從1770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抵澳東海岸,宣布英國占有這片土地開始算起。那么,澳大利亞進入人類文明視野,其實還不到三百年。
大航海時代與澳大利亞的發現
澳大利亞這片土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出現在世界各地繪制的地圖中。從16世紀存世的地圖來看,當時人們繪制了一些想象的未知大陸,他們認為南半球可能存在大片陸地,他們把這想象中的陸地,稱之為“南方的土地”。但這些想法也存在爭議,由于科學技術的限制,有些人十分懷疑地球上存在兩極。當時著名的航海家庫茲馬
.英基科普夫即認為,如果歐洲相對的另一端存在大陸,那么那里的人就得像天花板上的蒼蠅一樣,頭朝下倒吊著行走。
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漸漸讓“南方的土地”變成可觸摸的地方。
16世紀前后,海上貿易激發了人們的探索。為了維持與東方的貿易,人們紛紛自海上前往東方。商人們沿著沙漠到達黎凡特或通過水路到達紅海,然后穿過埃及到達亞歷山大港。
很快葡萄牙人發現,可以直接乘船繞過非洲從東方進口商品,這么走使得商品的成本要比舊航線更低。接著效忠于西班牙的熱那亞人哥倫布又發現了美洲大陸,但終其一生,他都以為自己進入亞洲,然而實際上這其實是一片新大陸。等西班牙人
發現,這片新大陸并不是東方時,葡萄牙人的海上貿易已經進行得紅紅火火。
西班牙人沒有放棄繼續尋找。他們一直在尋找一個能穿過或繞過美洲大陸的海峽。功夫不負有心人,1520年,西班牙航海家費迪南.麥哲倫穿過了用他的名字命名的“麥哲倫海峽”,發現了一片海洋,他稱之為“”太平洋“。
澳大利亞”史學之父“歐內斯特.斯科特在其著作《澳大利亞史》中說:
發現太平洋是發現澳大利亞的重要一步。
從地圖上看,不論是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的葡萄牙人,還是繞過南美進入太平洋的西班牙人,都沒有機會看見澳大利亞海岸。
太平洋的發現,讓冒險家們的航線變得選擇更多了。在一張1542年的法蘭西王國地圖上,爪哇島南部,有一片區域被標”大爪哇國“。這約摸說明,當時至少有船經過了澳大利亞西北岸,而且東海岸也曾有船出沒。
歐內斯特.斯科特稱,直到1606年,才有確鑿證據表明,荷蘭與西班牙船隊在航行途中看到了澳大利亞海岸。但人們并沒有真正走近澳大利亞。
接下來,荷蘭人強行進入東方海上貿易,這成為了發現澳大利亞的下一個重大事件。
16世紀中后期,荷蘭人已經在爪哇島站穩腳跟,他們的船裝備精良,水手們經驗豐富。他們擊敗了海上霸主西班牙,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取代了葡萄牙,成為歐洲在東方海域的主要勢力。
荷蘭人富有冒險探索精神,他們四處探索,繪制地圖,將探索結果進行整合。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將探索結果進行整合時,將位于香料群島南部的北部大陸和南部海岸兩張地圖拼接了起來。通過一系列活動,荷蘭人逐漸完成了對澳大利亞西海岸的探索。
荷蘭人給澳大利亞取了第一個名字——”南方新陸地。“早期阿姆斯特丹出版的幾張地圖上都繪有這片陸地。這樣一來,歐洲的貨船在常規航線上就能看見澳大利亞西海岸,發現澳大利亞其他海岸的可能也更大了。
通過偶然發現或潛心尋找,荷蘭人獲得了從卡奔塔利亞灣到大澳大利亞灣的海岸線,并將新西蘭和范迪門斯地納入了該區域。荷蘭人發現的新地圖一直沿用到1770年,直到英國人詹姆斯.庫克帶領探險隊又有了新發現。
英國人來到這片大陸
荷蘭人在澳大利亞的探險花費巨大,卻看不到即時收益。東印度公司的管理層不再鼓勵海上探險。綿延的海岸線引起了荷蘭人的好奇,但并沒有促使他們繼續探索這塊陸地。他們只看到了澳大利亞西部和北部的海岸,這留給他們的印象只有貧瘠。
此后,英格蘭人威廉.丹皮爾進行了多次前往澳大利亞探險。如果他堅持最初的想法,繞過非洲之角穿過太平洋,就會發現澳大利亞東岸,但他更喜歡溫暖的海洋,沒有繞過嚴寒的非洲之角。這讓他與東岸失之交臂。他的探險沒有發現新事物,但其旅行見聞給英國人帶來了一些好奇。
就這樣,在威廉.丹皮爾結束探險后的七十年里,荷蘭人對澳大利亞興趣缺缺,認為那里沒有開發價值,英國也只是有點兒好奇。直到另一位著名的航海家詹姆斯.庫克的出現。
1769年,倫敦皇家協會提出要觀測一個天文現象——八大行星之一的金星將直接穿過太陽表面,這個天文現象的最佳觀測點在海洋的南邊。海軍部批準了這次觀測運動。
詹姆斯.庫克被任命為此次遠航的指揮官。1769年6月1日,觀測者成功地觀察到了金星的運動軌跡。詹姆斯.庫克的海上運動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他開始向南尋找澳大利亞。
1770年3月31日,詹姆斯.庫克離開新西蘭,計劃向西行駛,尋找新西蘭的東部海岸,然后再沿海岸線往北行駛,一直到達最北部的極點。
1170年4月20日,早上6點,當值的扎卡里.希克斯中尉看到了新西蘭的海岸。1770年4月30日下午3時,詹姆斯.庫克指揮的“奮進”號停泊在植物灣。探險隊在此停留了一周,向北航行,經過了杰克遜港的入口,沿著未知的海岸線艱難航行了近四個月。1770年8月23日,穿過迷宮似的珊瑚島和小島進入安全海域后,詹姆斯.庫克在占領島登陸,并獲得了整片東部海岸的占領權,他將東部海岸取名為“新威爾士”,或稱”新南威爾士“。
詹姆斯.庫克所著的《庫克船長游記》風行各國。他的發現讓人津津樂道,歷史資料也稱庫克船長“發現了澳大利亞”
歐內斯特.斯科特認為,從更深的意義來講,庫克船長的確稱得上“發現了澳大利亞”,因為雖然是荷蘭人更早發現了澳大利亞并繪制了地圖,但他們的相關報道透露出了對這片不毛之地的厭惡,而庫克船長不僅發現了澳大利亞的整片東部海岸,還在其著作中表述了澳大利亞作為文明的人類的棲息地的可能。
英國開拓澳大利亞殖民地
庫克船長發現了澳大利亞作為文明人類棲息地的可能性后,英國政府并未立即開始在此地殖民。
1782年,美國獨立戰爭結束,獲勝的美國人把親英派趕出了美洲大陸。五萬多名保皇黨部分逃往加拿大,部分回到倫敦,如何安置這些人,成了英國政府的頭等大事。
與此同時,由于無法繼續將罪犯流放到美洲,英國的刑罰也面臨無法執行的尷尬。有人在此時提出改造植物學灣來解決問題,但政府并沒有立即采納。
1783年,曾和庫克船長一起參加過探險的科西嘉人再次提出,將植物學灣作為安置點,引起了政府的關注。1785年,海軍艦隊司令喬治.楊爵士向政府遞交了一份在新南威爾士安置保皇黨人和罪犯的詳細計劃書。由于在非洲西岸設立安置點的計劃落空,加上支持新荷蘭的呼聲越來越高。1786年,英國政府被迫決定在澳大利亞進行殖民試驗,首相威廉.皮特授權在澳大利亞建立安置點,由此誕生了澳大利亞聯邦的最初形態。
英國皇家海軍軍官亞瑟.菲利普當選為新南威爾士的第一任總督。1787年5月13日,第一艦隊從英國起程,其中包括”小天狼星“號、”供應號“、三艘食物儲備船以及六艘載有罪犯的運輸船。1788年1月18日,亞瑟.菲利普登陸植物學灣。兩天后,所有船安全到達。軍官、水手以及攜帶家眷的二百九十名勞動力,以罪犯七百一十七人(其中男性五百二十人),這就是初到殖民地的一千多安置人口。
初入植物學灣,亞瑟.菲利普發現當地并不適合耕種,他很快發現杰克遜港更為合適。杰克遜港有一道深長的海灣,近處有豐富的淡水資源。亞瑟.菲利普給這里取名悉尼灣。
與英國人差不多同時到達植物學灣的還有法蘭西人的兩艘船,但他們并沒有在此地安居的念頭,他們作別英國人后,不幸在太平洋觸礁。
首任澳大利亞總督亞瑟.菲利普直到1792年,看到殖民地在生活必需品方面已經實現自給自足時,才因身體原因卸任回國。
就這樣,英國人踏上了這片”南方大陸“,澳大利亞自此進入人類文明的視野。英國人進入澳大利亞后,這片土地都有什么改變?歡迎關注”錢多多讀文史“,下篇我們再一起學習。
本文參考資料,《澳大利亞史》,作者:歐內斯特.斯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