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藝術家占有某一樣東西的想法是比較晚的時候才出現的。在最開始的時候,并沒有偷盜的概念,因為風格是某些共同的東西,是一種理想模型。在古典藝術當中,風格是需要達到的一種樣式,所有的人都必須達到。因此,對于其他作品的模仿標準就是一種教條,對于藝術家和詩人都是如此。可以說,藝術是從另一種藝術中誕生的,就好像是詩歌誕生于另一首詩歌一樣,這一直都是真理,即使一個人簡單地認為他是在表達自己的心聲或者臨摹大自然,實際上他是在模仿一些表現形式,只是沒有意識到罷了。我覺得,在藝術家、作家的學徒初期都一直存在著模仿。最開始的推動力是什么?一個人說:我喜歡按照特定的畫作、詩歌、故事去創作一幅畫、寫一首詩,或者寫一篇故事。這是合理的;為了發出聲音,為了具有獨立的藝術性格而存在,開始的時候要與一種或多種模本建立聯系。我認為,一個年輕人在開始任何創造性工作的時候,都應當放開地去模仿,去盜竊。引用可以是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完全投入進去,對于作家來說,必然會得到某種寫作的緬懷;對于畫家來說,則是其他作品在視覺上的懷念。
“風格是某些共同的東西,是一種理想模型?!闭\然,人類(包括絕大部分動物)的學習,最初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行走、講話、吃飯……孩子通過模仿父母的行為,學會生存技能。
文學藝術的學習也是一樣,我們閱讀大量的作品,欣賞前人的佳作,從模仿開始練習,寫一篇一篇的文章,臨摹一幅一幅的畫作……在大量的學習練習掌握了基礎技能之后,在當中進行創新,融入自己的想法,最終才形成了個人獨特的風格。
學習離不開模仿,但是如果一味的“拾人牙慧”而不去進行自己的思考與創新則是另一種概念了。要知道,模仿是為了掌握技能,而不是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
2
繪畫是一種自我創造,是通過我們去創造他們自己。但我們要注意,不要將繪畫的這種理念視為歷史,繪畫本身的內部歷史,一種宿命論的意味,也就是說,繪畫的歷史與其說是一種朝向起點的垂直進程,更應當被視為橫向的擴散:它的目的是描繪一切可描繪的東西,展現繪畫的各種可能。
繪畫具有極高的可能性,每次看到優秀的作品,再喪也會瞬間覺得人間值得。繪畫可以創造出想象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