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媽媽已經退休,最近家里在關于房子的決策上產生了分歧。
方案A:在我公司附近租房,自己的房子租出去,每年多出一萬二的差價;
方案B: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但離我公司較遠,每天多出兩小時的車程。
毫無疑問,我當然選擇方案A,父母則堅持方案B。
在老一輩眼里,可以不用產生的花銷干嘛要花那個錢,以節省開支為主,認為我浪費錢,而我的理念卻完全相反,能用錢節省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筆錢當然要花。核心的矛盾在于,他們愿意用更多的時間節省錢,而我則愿意用錢來買時間。
大部分人在計算自己的成本時,把注意力放在可預見的顯性成本上,因為即將產生的花銷是要你實實際際真金白銀交出去,卻往往忽略了更有價值的隱性成本。因為沒有發生,所以也就不會去核算那筆看不見的損失。
家里人覺得我是一時興起,可我卻是很深入的分析過這每年的一萬二我能買到什么!
節約的時間成本
在了解到笑來老師提出的價值排序“注意力>時間>金錢“的理念后,你是否折算過自己時間的資金價值,用每個月的收入除以每個月的總工作時間,得出的金額便是你工作時間的資金價值。
通過計算我的時間成本后,按照每天消耗在路上的2小時計算,我一年大概損失720個小時,再把我的時間換算成資金損失便是36000元。我當然選擇止損,可家人卻并未核算過這筆損失。
節省的精力成本
也許有人提到,路上的時間聽音頻同樣也能把時間利用起來,但問題的關鍵便在于精力的損耗就完全不一樣了。來來往往的車輛及各種噪音,不論是出于安全考慮還是心情的變化,都是要分散注意力的。
尤其是學習了精力管理的四個精力源之后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
體能精力:無論是公交地鐵還是走路,都要消耗體能,如果從運動的角度考慮,一路的尾氣和堵車的煩惱如何比得上綠蔭叢里的慢跑與愜意。飲食和睡眠的質量在長年累月路途奔波過程中產生的急躁焦慮如何與過個馬路就到家的淡定從容相比。
對自己生活節奏的掌控力和私人空間存在與否甚至大小,往往是衡量生活品質的指標,所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人們選擇自己開車而不是擠公交或者地鐵。
情感精力:預想自己在路途奔波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處于消極情感:等車的焦慮,人多擁擠時的煩躁,堵車時的不安,閱讀時途中的顛簸晃動對眼睛的傷害,聽音頻時各種雜音背景下勢必加大的耳機音量對耳膜的傷害,容易分散的注意力,更別提寫作這種深入思考的專注力。而路途這兩小時如果改成陽臺上的澆花,廚房里的烘焙,樂器的彈奏,晨起窗前的朗讀或配音,安靜書桌前的臨貼閱讀和寫作等等,換來的是美妙的獨處時光,愉悅的心情。
思維精力:長期身心的愉悅帶來的是樂觀的思維方式,積極正面的多種情景帶來的是豐富的創造力,有了更多的寫作時間培養的是深入思考的專注力。
意志精力:當離開原本擁擠陳舊的老社區,進入一個相對較高品質的住宅區時,所接觸到的群體素質是完全不一樣的,長期和一群積極向上,熱愛生活,尊重時間的群體在一起,勢必和退休之后的老人享受晚年消磨時間,長年累月的熏陶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天壤之別。
生活品質的提升
每個人辛苦賺錢的根本目的不就是提升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品質,公司附近由于靠近城區地段好,新小區的綠化面積高,如果算上貸款利息,購房成本就是我現在的3倍以上,可租房成本卻僅僅高出1.4倍,以房養房換租相抵之后,核算下來每月也就多出幾百塊錢,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改善了家人的生活品質,無論醫療,購物,交通,娛樂休閑各方面條件都優于老房子,何樂而不為呢?
多維競爭力的打磨
首先是寫作。
加入007開始堅持寫作之后,這部分技能的打磨需要耗費的時間和精力,遠遠超出我的想象,很多時候并非有了時間就能寫出一篇自己滿意的文章,以輸出倒逼輸入,這里面的輸入無論是閱讀,思考,還是實踐,哪一個不是高質量的完成并提煉之后,才會有屬于自己的文思,接下來的輸出,無論是提綱框架,還是文字表達,同樣需要時間和精力一次次的打磨。
最終,一篇文章的呈現,往往都凝結了從思考感悟,總結提煉,信息的搜集篩選,知識的內化和運用,最終構思成文,流暢而精準的表達各種能力的綜合應用。
其次英語。
自從打算重拾英語的學習之后,從背單詞到每天配音的口語練習,從TED演講的視頻資料到英文原著的閱讀,同樣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注意力,如若方法不當,即使花了時間仍可能收效甚微進步緩慢。
還有個人專業技能的提升。
大量的工作,慣常的加班和出差本身已占據生活的主體,但并不意味著你在工作就不需要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F實是,如果自己放棄成長與迭代,并不意味著別人也在原地踏步。無法在專業技能“深,精,尖”的層面上建立自己的話語權,你終將會被淘汰出局,當代社會只會越來越信仰實力和能力,靠老資格刷臉卡的時代已經過去。
只有打造出自己的多維競爭力,提升綜合實力,開闊視野,升維思考,迭代認知,我相信十年之后,無論是個人選擇,工作收入以及發展平臺,跟現在都會完全不一樣。
小結
每當我們做一個決策,如果拉長時間的維度,長遠的衡量時間成本,精力成本,個人能力的投資成本等等這些看不見的隱性成本之后,就不會只著眼于短期收益。
可預見的顯性成本人人都會核算,當把時間拉長到10年或者20年的時候,那些因為還未發生,或者由于未做出選擇不會發生的隱性成本,卻最容易被忽略,且往往價值巨大。
而我們需要錘煉的便是這樣一種洞見,用更開闊更高遠的視角,透析別人看不見的隱性成本,否則,你永遠不會洞悉的真相是,為了守住眼前的盤中肉,你注定失去了更多更大的獵場!
當然,意識不到也就毫無損失感可言,守著懷里的口糧,省吃儉用也能同樣美滋滋的吃上一陣,可短暫的溫飽之后呢? 所謂的開源節流,節流的前提是開源,一旦丟掉大前提終將坐吃山空!
回到個人如何開源,賺錢能力背后的實質,便是更高質量的思維方式,更強大的綜合競爭實力! 當真正認同了這樣的價值排序“注意力>時間>金錢”的理念之后,你會選擇花更多時間節省錢,還是愿意用錢去買時間和注意力?
后記
看完《精力管理》受益匪淺,自己簡略的提煉出一個全書框架的思維導圖,在此分享,但我強烈建議大家有時間能夠看原書。? (格式問題,導圖在簡書里無法放大,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聯系我發原圖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