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過得并不好,但依然收獲很多。
圈子變小,朋友變少,但內心豐盈不少。中途放棄了畫畫,搗騰了美甲,看了幾本編程語言,但最后依然不會寫程序。
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做很多事情,不長久,很難堅持下去。記憶中堅持得最久的兩件事情便是吉他和跑步。吉他從大學起,約莫彈了四五年,但是彈得不好,被學吉他一年的小妹輕松超越了。跑步跑了兩年,最遠大概也就七八公里,連迷你馬都跑不了。
很多時候,不知不覺就放棄了。我不知道是自己自制力太差還是天分差。這是個很大的問題,若繼續下去,一方面,無法達到1萬小時的功力,很難形成自己的長板;另一方面,經常放棄,將嚴重打擊自己的自信心,心中逐漸萌生一種潛意識,反正這件事也不長久。
2018年如果要突破,恐怕還是得從這里入手。嘗試過那么多方面,自己喜歡什么,還是有一些感覺。
選取興趣與職業發展的交集,讓自己喜歡的事變成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恐怕就是未來努力的方向。相信朝著這個方向,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偏差。
初擬未來的方向:寫作與編程助力職業發展,跑步作健康支撐。
確定方向后,更重要一件事情,還是執行。堅持做對的事情,“堅持”何來?如何長時間將精力投入到一件事情里,這都是我現在最缺乏,做得最差的地方。
首先聚焦在時間投入上,時間只會流逝不會等你。只能“開源節流”,堅決砍掉“電視劇”時間,縮短日常烹飪做飯的時間,提高效率,每晚必須留出足夠的時間投入學習。減少不必要的逛街和聚會,朋友的維系在乎日常溝通,而不在乎一起“kill time”。
更難的,便是循序漸進做這件事情。很多時候,學習到一半便進入瓶頸期。就好像“彈吉他”,彈了一年后,發現怎么彈都難以上升,每次練習的都是類似的曲目,高難度的曲目又難以入手,長此以往,怎么練都是原地踏步,漸漸失去了彈奏的樂趣和激情。編程也是,看完Python后,依然不會編程,換一種語言,雖然從SQL到JavaScript,理解起來雖然容易了,但依然看不懂別人寫的代碼,似乎還停留在“入門期”的“過門石”上,其實并沒有走過這個檻。
也許,真的要花一些時間、精力、資本去做這件事情。通過自學各種語言后,最后鎖定一門語言,通過專業老師、專項課程的引領后,才能更上一層樓。明知自己智力不夠的情況下,不要停滯不前,該交的學費的還是要交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朝著這個方向跳躍。如果長時間的努力不能變現,努力的意義又是什么,如果前期一直都是默默學習,那后續才能真正在這個領域發展和互動。也只有這個時候,才是生長期的第二階段,冪次增長。
2017年結束前,認清自己的問題和方向,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