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微信中收到這樣一段話:
“一日之計在于晨,晨會是一天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調整員工工作狀態的重要方式。
7年來,晨會文化已深深融入到公司的企業文化中,成為不可或缺的部分。
為了充分發揮晨會的激勵功能,現開展晨會調研。”
發文者的意圖很明顯,提問的問題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僅來談談關于晨會的感想。
你們公司開晨會嗎?什么樣的形式?
做操? 唱歌?跳舞? 跑步?還是玩游戲?這些我們都干過。雖然前文提到,公司的晨會文化已有七年之久,不幸的是,我也參了近四年的晨會,也就是來這個公司已經有四年之久。
從未認真來思考一下,晨會可以帶來的價值,這部分時間是否真的被有效利用。
每天20分鐘,每年365天(減去11個法定假日,減去52個單休)余302天、按300天計算,一年的公司集體大早會時間有6000分鐘,也就是100小時。
想一想……
如果每天晨讀20分鐘英語,每年6000分鐘,三年時間下來,英語的口語水平是否能達到一定的高度。
如果每天早上20分鐘跑步,每天慢跑三公里,每年900公里,三年時間下來,身體是不是棒棒的。
如果每天20分鐘練習一首歌,除先天五音缺失,三年時間,是否能把一首歌練到爐火純青。
如果每天做早操20分鐘,第八套廣播體操可以做五遍,三年下來,是不是會比廣場舞大媽更帶感。
如果……,那么……還有很多種可能。
但事實如何,問一問參加過公司早會,超過三年的員工,早會的收獲是什么,對于個人來說,最大的意思是什么?
學習、跑步、唱歌、做操,這些都做過,但結果是否達到了上面說的那種結果。
可能從來沒有人這樣想過,沒想過把一件簡單的事,重復的做三年可能達到的持續行動的結果,這種重復性建設的力量是可觀的。
除了收獲所練習項目的技能外,會收獲更重要的一種能力,就是持續行動能力。
都說持續行動能力,難以獲得,是因為沒有很好的抓手去練習,更沒有很多人一起行動所帶來的勢能,大家一起做一件事情,同時能帶來一定的激勵效果,和及時的互動與反饋。
所以,這樣想這個問題,公司的早會,真的是浪費了,很好的形式,卻沒有達到應該有結果。
這本身反應出公司早會的策劃者,應該具有兩種能力,一是頂層設計、以終為始,這是一種看到未來的能力,二是持續行動力,大道至簡、一以貫之,將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下去的勇氣和毅力。
你們公司開早會嗎,不開早會的,有自己早起的習慣嗎,早起都做些什么呢。
每天20分鐘,一年,兩年,三年后的積累,結果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