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4歲以前一直都扣著一個膽小的帽子,隨著他的長大這只帽子慢慢的不復存在了,為了摘掉這個帽子,帶著孩子運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不斷運動的過程里,發現每一次成長都伴隨著他的心理突破,這個心理突破的過程也會延展到學習過程里。
兒子剛到多倫多時才3歲半,說是到了加拿大不會滑冰滑雪可就算是白來了,從小好動的我于是很快給娃報了滑冰的班,但是送兒子去上第一堂滑冰課就給我這為娘的當頭一棒,為啥呢?因為整堂課兒子連冰場的半步都沒有踏進,是偶抱著兒子隔著玻璃看著別的小朋友滑冰上完的,記得抱著兒子隔著玻璃看時,我就跟他說,下一次我們能夠穿上冰鞋帶上帽子站在冰上就是勝利。娃當時點點頭說好,第二堂課他不僅站在冰上,還一直試圖努力在冰面上邁著自己小小的步子。幾堂課后很快15個人的小班根據進度分成快中慢三個小組,兒子儼然呆在最慢的那組,而且幾乎離不開老師半步,因為他一旦摔倒就無法自己爬起來,必須求救老師才行,我這做媽的看著兒子的狀態,自己阿Q一下對自己說,真好,交著大班的錢,上著一對一的課。那個冬天上完那10堂滑冰課,兒子的狀態就是能跌跌撞撞在冰面上走路了,是走啊,不是滑,他滑冰的動作就好像小企鵝,這么久了我依然清晰的記得那個可愛的小企鵝的形象。
我這做媽媽的因為一直對滑冰不算太感興趣喜歡滑雪,所以到了第二年冬天我就義無反顧的選擇了難度更大的滑雪運動。但是兒子的滑雪的進度又再一次極大的挑戰了我的耐心,想想兒子現在的滑雪水平再回想當年那漫長的學習過程,真的是感慨萬千。離多倫多市最近的滑雪場開車要1個半小時,為了節約開支每次我都當天往返,兒子5歲那年冬天的雪季我們大概去了10次雪場,但是我萬萬沒有想到10次去,10次兒子一直都呆在那個小小的小小的兒童滑雪區,這個過程里我不知道用什么心情描述,我一直夢想著帶著孩子坐上椅子去高高的山上滑下來,可是始終沒有成功,在這個過程里我依舊做到了心平氣和,從沒有給過他任何壓力,試圖帶著他去另一個成人練習場地玩過一次,他說要回到兒童區,于是我們就回到兒童區,我沒有責怪他,只要他開興就好,每次去滑雪還會有小伙伴一起,所以兒子倒也從不抵觸滑雪,每次到周末,我說去滑雪了,他都很開興,從沒有因為自己永遠都在那個兒童區煩惱過。這時我再一次給自己阿Q一下,兒子學習滑雪真省錢,兒童區的門票才8塊錢,學具衣服我們都自帶不用花額外的錢,8塊錢他可以無限時間在兒童區滑一白天加一個晚場,每次滑到他累了才回家。但是在那個冬天里,我告訴他,只有坐上椅子去那個山上才叫真正的學會滑雪。
6歲那年的初冬我們一家子去溫哥華游玩,熱愛滑雪的爸爸當然少不了去北美最大的國際滑雪場去體驗一下國際滑雪場的樂趣。第一天為了讓孩子爸爸和我能夠好好滑雪,我就把兒子送到了滑雪學校。我和兒子爹坐了40分鐘的剛朵拉到了印有2010冬奧會紀念碑的惠斯勒山頂上,因為我的滑雪水平有限,兒子爹從這里和我分道揚鑣,他要繼續坐椅子上到全部都是黑道的山頂,我沒有那個能力必須從這里直接走綠道下山。因為山上風很大而且沒有人陪著,臨走孩子爹還囑咐半天,實在要是滑不了就找個椅子坐下去吧。我點點頭說我試試看吧,心里也確實在打鼓不知道會怎樣。剛剛分手穿戴好行頭站上滑雪板就看見一幕讓我至今難忘。這么這么高的山頂上,連我這個二把刀成人滑雪手都是膽戰心驚的心情,這時我的視線里居然出現了一排小小孩子滑雪隊,從身高看上去也就3歲左右,非常矮小,那個形象令我想起兒子小企鵝的形象,我至今記得隊伍里有個小娃娃一邊滑一邊伸著手哭著嚷嚷著說,我要找媽媽,媽媽,媽媽,我要找媽媽,可是帶隊的老師儼然就跟沒有聽見一樣繼續帶著整個隊伍繼續在大風中前進。看見這些小小的娃娃們,我暗自給自己定了目標,堅決不坐椅子下去,一定要滑下去。這個信念定下就自己給自己鼓足勇氣出發,這山真的是很高很高,滑到山底居然是一個小時以后了,一個多小時的滑雪路上根本不可能休息,最多找一塊平地稍微站一會兒,中間試圖滑過幾小段藍道,到了山底已是兒子滑雪學校放學時間,兒子說老師帶著他們坐過椅子了,我的心底里也是暗暗的說看來突破的這一天終于到了。第二天讓孩子爸爸帶著兒子坐椅子上山,這一天兒子終于完全突破了瓶頸,體驗了真正的從高山上滑雪,孩子爸爸甚至帶娃去了藍道,惠斯勒的藍道我感覺相當于多倫多郊區滑雪場里的黑道,非常陡,兒子在爸爸的帶領下終于有了他滑雪過程中最重大一次突破,這次心里瓶頸的突破對兒子是有歷史意義的,因為自那以后,回到多倫多的那個整整一個冬天,我帶著兒子滑遍了多倫多郊區滑雪場的所有黑的,藍的,綠的滑雪道,之后回國后,孩子爸爸又無數次帶著娃滑遍河北崇禮云頂,萬龍所有的黑道。如今他的滑雪技術和水平大大超過我這個媽媽,他的膽量也是因為滑雪這項極富挑戰的運動變得越來越大。
兒子如今11歲了,我發現最近2年,我再次帶著兒子無論做任何一項挑戰心里的戶外運動時,我倆儼然已經倒過來了,如今不再是我帶領他鼓勵他,而是他沖在前面驅動我這個媽媽必須跟上腳步。去爬箭扣徒手沒有任何保護攀登幾乎90度的箭扣長城時,他充滿自信和勇氣三下兩下就翻過陡峭的巖壁,我這做娘的在鄒隊長指導下挑戰了兩次才翻過第一個陡壁。在游樂場坐過山車,他總是坐在過山車的第一排,還能拿著手機把整個過程拍下來,我說你不會嚇的把手機扔了嗎?他說不可能!今年夏天我們去爬河北最高峰靈山,幾度我都累地想放棄,連他的好友也商量下山算了,別爬了,最后是他的堅持帶著他的小伙伴和我這個娘登上了山頂。兒子在商場玩蹦床時,每次他都是整個商場唯一一個能看到他是自己彈跳到空中并能做前滾翻和后滾翻的孩子。在北京各種室內外的拓展訓練的地方兒子幾乎都玩過,而且不管站多高多難的項目,他都輕松駕馭。
如今所有見過我的兒子的家長都會說,你兒子膽子好大呀!可是每次我都心里對自己說,那都是這么多年鍛煉出來的呀!在這個過程里,我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感嘆就是,人的潛力真的是無限的,當小時候看見孩子玩滑冰滑雪的狀態,我是完全不能想象他今天的膽量和狀態的。我記得我在多倫多時碰到過一個媽媽心急如焚的說自己女兒滑冰的狀態,我說你不去給她壓力或許哪天她就能有一個質的飛躍,你總是這么著急會制約了他的心里瓶頸的突破,這樣成長的反而會慢甚至是厭煩討厭這項運動。可是媽媽是個急性子,我這么說完還是不能克制住自己。兒子去年有一次在寫作文時還談到了他的滑雪經歷,他說是媽媽一直鼓勵和允許他不斷的在兒童區滑雪道上一遍一遍的練習,所以才能有在山上滑雪時的那個飛速地突破,那個最后地一個突破雖然是爸爸帶他完成的,但是那篇作文題目他寫的是《鮮花獻給媽媽》,我想對于一個小小的孩子的內心世界,他沒有選擇鮮花獻給爸爸,是因為他能夠清晰的感受到最后瞬間的那個突破的力量是來自于平時的積累,漫長的積累,甚至是從表面上看是完全沒有希望的積累,沒有那個積累他無法完成那一瞬間的突破,而在突破之前,無論他自己還是我,沒有人知道這個積累需要多久,我需要做的就是那一份等待,等待那花兒自開的那一瞬間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