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變化是有規律的,只有接受和體察,才能真正地順應內心,幫助內心回歸平和。
很多人的情緒化都產生于孩提時代,孩子總是被大人引導,使他們將自己最直接的情感與不愉快的事情相聯系。當我們解開情緒的面紗總能找到導致情緒化的原因。不能公開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但起碼可以承認他們的存在。要承認他們存在的最基本的一步就是允許自己體驗情感,允許自己出現各種情緒并恰當表達它們。
體察情緒需要4步。
第一步是要正視它。每個人都有發泄情緒的權利,如果不敢承認情緒的存在,可能也就不敢發泄情緒,盲目壓抑情緒對個人的身心發展非常的不利。
第二步采取情緒反芻或尋根溯源的方法來認識自己的情緒。沿著自己的心靈發展軌跡溯源而上,用當前情緒去聯想更多的情緒狀態,慢慢體味細細咀嚼自己的各種情緒經歷,并詢問自己如果沒有產生這種情緒會是一種怎樣的情形。這樣可以使人變得心平氣和。
第三步學會養成體察自身情緒的習慣。也就是時時提醒自己“我現在有怎樣的情緒”。
第四步緩解和調理自己的情緒。覺察自己的情緒變化,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情緒源頭,也有助于理解和接受他人的錯誤,從而輕松地控制消極情緒,培養積極情緒。疏解和調理情緒,也需要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