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上有些焦慮,究其原因,覺得是自己能力還不足以掌控現在的工作范疇!很多事情,站在一個新的平臺上,便有了新的視角,視角打不開,便看不清楚事情的本質,所以做事情便沒有底氣,也沒有很明確的目標,好像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然而摸著石頭過河,也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心志堅定,雖然還沒有弄清楚河的深淺以及未知的風險,但卻毫無畏懼,篤定向前,視野在逐步向前的過程中越來越寬,也就越做越順;第二種是,根基不穩,對河的深淺以及未知風險充滿恐懼和擔心,由此引發自己的焦慮,甚至于喪失原本的行動能力,視野也就更加局限,對事情的認知也越來越模糊,對處理事情也就越做越混亂!現在看來,目前我正在走第二種路線,為了避免自己在這條路線上越陷越深,我想我需要給自己一個反思的時間來檢驗自己之前處理事情的思維方式以及所處的具體情境!
情境一:整個項目工期只有不到2個月的時間,按照業主要求,需要在這兩個月中完成所有設備穿線和設備調試工作,而基于個人對這個方面的工作經驗不足,對于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這些工作量沒有足夠把握,由此產生焦慮!
思維方式:兩個月工期太短,擔心過程當中一旦遇到差錯甚至沒有可調整的時間,擔心在業主要求時間內不能順利完成所有工作,害怕延誤工期,害怕對公司接下來的工作造成影響!
反思:工期時間是比較緊張,但已與比較有經驗的前輩及同事溝通過此事,均認為基本上問題不大,亦與具體施工人員進行溝通,均表示沒有問題,但為什么自己還會這么焦慮呢?我想大概是,我認為自己是第一負責人,雖與各方進行溝通,但內心擺脫不掉的是責任,而這份責任又讓自己看得過重,總想達到一個讓所有各方都滿意的結果,一旦過程當中有些事情無法解決或者無法及時解決,甚至與相關方產生沖突,便會有一種自能力己是不是不足才導致溝通障礙或者事情結果不令人滿意的自我懷疑,這是不自信的表現,需要省察,并及時糾正自己這種錯誤的觀念,任何事情,任何溝通,都是信念與信念的碰撞,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信念,這些信念導致每個人在處理事情的方式以及想要達成的結果上都會有不同,一件事情讓所有人都滿意是一個小事件概率,不要讓自己陷入到這個誤區當中,同時告誡自己,沒有關系,即便出了問題,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就好,只要問心無愧就好!
情景二:隱性規則,獨立負責項目后,發現一些隱性規則,比如說一些名義上需要繳納的費用,明著說此部分費用可以退,實則,大家都知道此部分費用是永遠要不回來了,但公司呢,強調的是,一定要把這部分錢給要回來,現在就出現一種情況:不交,干不了活,交了,一方肯定不退,一方一定要要,這看似是一個無解的情境,由此產生焦慮!
思維方式:想要讓各方達成一致意見,并且是明確的意見,要么退,要么不要,結果可想而知,擔心的是這部分錢最終要不回來,一方面對自己的年終績效產生影響,一方面擔心公司把這部分費用強加于個人身上,內心深處有一種念頭是抗拒這種情況出現的,總認為費勁心思為公司出力干活,不但不認同,反而惹得一身不是,便有所不甘!
反思:這個思維過程中存在兩個誤區:第一個,所有的情況都是自己想象出來的,目前來說,是有點自己嚇唬自己的感覺;第二個,自己沒有搞清楚職場規則,有時候辦事需要圓滑一點,可能大家都心知肚明這件事情,只是不說破,我想有時候就是需要有一個人去承擔一下這個類似于“替罪羊”的角色,如果較真,可能反而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