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我是一個女麥麥
? ? ? ? ? ? ? ? ? ? ? ? ? ? ?半夜做點夢
? ? ? ? ? ? ? ? ? ? ? ?【睡著說夢話篇】
半夜,突然驚醒,是狠狠敲打屋檐的雨聲?是詭異無厘頭的夢境?還是這幾日一直盤踞心頭的憂慮?大抵都會有這樣的感受,醒了就很難入睡。
罷了,睡意全無。便躺在床上,捏了捏被子,蜷縮著手腳,側向靠窗的一邊,偷偷打量窗簾下擺透出的清晨的亮光。感受雨帶來的絲絲涼意。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我這半殘中年聽雨,腦中回蕩的都是“選擇”二字。截至目前,人生最重大的選擇就是畢業工作的選擇。半夜四點爬起來趕火車參加杭州的面試,只身住在如家為了第二天的考試。
成年前,“通過努力一定能得到一份回報。”是真理;成年后,“選擇遠比努力重要。”也是真理。為什么自相矛盾,原來,那些年我們聽過的老師的話都留了一手。
學校只教你想方設法的努力,卻不教你——選擇。
遠了不說,從你進入小學,就有英明神武的專家替你決策好學習內容——課程標準。小學六年,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等學科,串成一串。而老師就依從專家,教你怎么寫正確答案,教你應答套路,聲色俱厲地“教導”你,
——乖!不要選錯呀!
——乖!分數越高越厲害呀!
——乖!你學得越好就是出人頭地呀!
——乖!學生就該做好學生的職責!
——乖!不要以身試險,聽從教導讓你少走歧途!
......
無數循環的祈使句與命令把旁根錯枝的娃規范成五好少年。老師家長無一例外地通知你:孩子,放心,你只管努力。我們負責掌舵,絕對不讓你有后顧之憂。一條道走到大學,多數人都是被選擇,拿不到選擇權。失去選擇,就失去了思考,失去思考,就贏得了迷茫。
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和專科的學生一樣,畢業后都要面對選擇,并不會因為學識高低而幸免。畢竟自小的教育對未來的生活都是含混而過的。
曾經一個老教師苦口婆心地說,當初做了這份工作就沒有過二心(指換職業)。社會各界人士都喜歡“教師”,尤其喜歡女孩子當老師。我內心悱惻,難道女孩天生就是來當教師的?難道教師是為了女性才衍生出來的職業?
這是一種性別的選擇還是個體的選擇?
正如多數父母都認為,除了公務員、銀行職員、醫生、教師等公家職務,其他職業都容易不務正業。父母的內心早就做了排除法,留下最穩妥妥的選擇給你,慫恿著讓你只需按正確答案來填。
普通青年之所以迷茫、陷于困局,是因為群體習得性的知識告訴他們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價值觀,而又無法擺脫來自學校和家庭的“正確選擇”。羽翼未滿,而急于掙脫,又易夭折。
很慚愧,也很悲傷。關于選擇我無法知道它真正的含義。
雨是越下越大了,雨聲越大,內心越寧靜。我們躲在雨后,等待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