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分手,皇子別歌女,復進宮,劉娥再伴駕
宋,東京汴梁,韓王府。
一粗壯婦人推著一名女子出府:“走走走,官家發怒了,這府里容不得你,你不要遲遲疑疑,害得咱們大王再受責”。
女子挽著包袱,回頭望望巍峨的府第不說話。那婦人關上門兀自念叨:“早看不慣這個狐媚子了,一個街上賣唱的,又嫁過人,還來糾纏大王”……
女子低頭行至拐角,王府指揮使張耆拉著馬車候在那里,見著女子,忙道:“劉娥,大王叫我來接你?!?br>
劉娥上了車,張耆親自駕車,邊走邊叨:“你別對大王,都怪乳母多嘴,在官家面前說你的不是,大王沒法子,只好先遣你出來,你放心,大王都安排好了,我們去新宅子,大王不會不管你的。”
劉娥沒說話。多年的飄泊生涯,早已讓她對人性不抱希望,能有個安身之地就不錯,不奢求其他。
此后,韓王趙恒時不時地偷溜出來見劉娥,時常讓張耆送些用度。比起江湖日子,劉娥覺得這樣子也不錯,盡管趙恒迫于君父之命,已與潘太師的女兒成親。
趙恒頗有些歉意:“娥兒,這也是沒法子的事,父皇有意讓我當太子,我不能……”
劉娥忙止住他:“大王說哪里話,妾身份卑微,萬不敢望伴在大王左右。大王正事要緊。”
趙恒鄭重道:“娥兒不要妄自菲薄,我觀宮中女子,許多不及你果決,異日我必將再接你回府?!?br>
劉娥心存感激,雖不抱希望,也念趙恒此時一片真心,兩人一個有心,一個無求,倒也相處甚安。
公元997年,宋太宗崩,皇太子趙恒即位。
這日,張耆興奮地走進劉娥所居民?。骸皠⒍?,這下好了,官家讓我帶你進宮去?!?br>
劉娥心下訝然:想不到趙恒,當真有幾分心,我這都三十歲了,他當了皇帝,什么新鮮人兒沒有,倒又想起我來。
一路上,張耆替劉娥高興,他是看著她走到今天的,當初,劉娥和丈夫兩個日子艱難,都打算把劉娥賣去大戶人家了,還是他看著劉娥機靈可愛,這才把她送到趙恒面前的,想不到被趕出來,他心中一直有愧,這下好了,昔日韓王成了皇帝,劉娥要進宮,好日子終于來了。
因著劉娥平日不關心趙恒的家室,這次,張耆決定提點下她:“只一個楊妃,是得寵的,別的,都不打緊?!?br>
劉娥聽著,笑對張耆道:“大人費心了,劉娥并不打算和她們爭什么,官家能念著我這個舊人,劉娥已經滿足了?!巴A艘簧?,又道:”日后有機緣,總要報答大人。“
張耆也笑起來:”哪里就講到這些了?!?br>
劉娥復進宮來,此番趙恒的情景早不似韓王時氣象,每日里政事繁忙,但總也能抽出時間來見劉娥,又著總管太監分派仔細人兒來服侍她。因此,劉娥此時雖沒有名份,該有的倒都有了,侍女中有個李兒,尤其老實可靠,成了劉娥進宮后的得力助手。
偶然得空時,趙恒總講:”娥兒,你等著,朕要讓你和我并肩示人?!?br>
劉娥打趣他:”皇上又來哄我,去了潘皇后,又來郭皇后,哪一個不是身家顯赫的。“
趙恒道:”目下朕并沒有把大臣們都收拾服帖了,郭皇后動不得?!?br>
劉娥:“那為甚么皇上又和楊妃好,她家也是要拉攏的?”
趙恒語塞:“娥兒總是這么一針見血,你沒進宮時候,朕總要有個去處,總不能老往你那兒跑?!?br>
劉娥見他發窘,也不緊逼,反安慰他:”皇上沒忘了我,妾身總是感激的,楊妃對我也是多有照顧,想是皇上看她跟看我一樣的?!?br>
趙恒忍不住摟緊了劉娥:”娥兒懂我“。
議立后,惜無子,以貍貓,換太子
1007年,郭皇后崩逝。趙恒欲立劉娥為后。
宰相寇準第一個跳出來:”此事萬萬不可,劉德妃出身寒微,且無子,豈可立為中宮?“李迪、向敏中、王旦等重臣紛紛附議。
參知政事趙安仁也不同意立劉娥,提出立前宰相沈倫的孫女沈才人為后。趙恒不悅:”卿此議,為私耳,沈才人亦無后,豈可得立?!把粤T拂袖而去,雖不得立劉娥為后,也堵了眾臣他議。
回宮后,趙恒對劉娥吐苦水:”一個個的,爭得面紅耳赤,就是不讓朕立你。當真可恨。“
劉娥沉吟半晌,對趙恒道:”皇上定要立妾,妾倒有一計。“
趙恒聽得劉娥之計,不禁連連擺手:”使不得,使不得。“
劉娥發嗔:”皇上就不要裝樣子了,幸個宮女,還有什么負擔不成?難不成皇上守身如玉,從不碰別個的?“
趙恒大窘:“又來取笑朕?!?br>
兩人計議,決定借李兒之腹生子,以堵眾臣之口。
1010年,李兒誕下一子,劉娥抱過這個孩子,對外聲稱由己所出,交由楊淑妃養育。此事,趙恒嚴令眾人不得向小皇子道出真象,也不許李氏與皇子相認。皆因要坐實劉娥已生育皇子。
宮中對此議論紛紛,都道劉娥用貍貓換了李兒的兒子。
感君心,為君忙,人笑我,我亦笑
1012年,趙恒立劉娥為后,實現了與之并肩的夙愿。
朝野一片嘩然,趙恒攜后手告群臣:“后已生子禎,母以子貴,后位當然,眾卿不得多言。”翰林學士楊億不肯起草立后詔書,趙恒也不言語,另換人代之,群臣噤聲。
有人悄悄來見李兒:“皇子禎已為太子,宸妃理當告知殿下真相才是?!?br>
李兒搖頭:“陛下待皇后一片真心,妾身以低微宮女晉位為妃,已是莫大殊榮,何必與日月爭輝,殿下可由皇后出,不必從我出?!?br>
劉娥時常也讓李妃見見皇子,卻不肯讓她養育,放在無所出的楊淑妃處,令趙禎呼其為“小娘娘”。李妃甚為謹慎,稀少去見趙禎,把一腔柔情藏于心中。
也有人勸劉娥留子去母,劉娥不允:“既留人子,復奪其母,于心不忍,也愧對皇上,此事不要再提。”
如此,皇帝高壓、李氏謹慎,趙禎實為李氏子的消息,宮中無人敢說破。
趙禎終立得劉娥,此后更是坐臥不避。有甚緊要事也找皇后共同商議。前朝議論紛紛,皆言劉后以假子上后位,手段卑劣。
劉娥付之一笑:世人笑我以假作真,只不過他們沒遇到真心人。
1022年,趙恒崩。
劉娥此時已嫻熟政事,新帝年少,太后臨朝。
有那窺測太后之意的臣子,上表勸太后效呂武稱稱制稱帝。劉娥思之良久,擲還。群臣山呼,贊太后之明。劉娥心中哂然:“這許多道貌岸然之輩,當真以為哀家不敢稱帝。哀家但念真宗之情耳。若奪了他趙家之天下,死后有何面目見他?!?br>
因此,劉娥即使朝太廟時身著帝王服,但終究也沒有效武后稱帝。
1033年,劉娥逝。此時,楊太妃方對趙禎道出身世。而此時,李宸妃亦已過世。
趙禎悲痛不已,又聞朝臣進言,生母由劉太后毒死。怒而下令開棺驗尸。但見李宸妃在棺木中面目如生,衣冠之禮皆如后禮。
趙禎恍然,明了劉太后并未薄待生母。憶起幼時這位嫡母對自己的溫言軟語,臨朝時的克制輔助,不由失聲:“大娘娘(劉娥)一生清白。”
清不清白,劉娥也許并不在乎,什么真,什么假,她不關心,她只感念趙恒當年那一片真,為此,她可以克制自己稱帝的欲望,也可以不著帝王服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