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7日學習小結。
之前的文章《胎教素材的變化問題》里,討論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為什么家長們胎教時候給孩子聽的是古典音樂,而孩子出生之后就立刻改聽童謠了?”
如果追著這個問題繼續多想一想,我想知道:“音樂胎教是有效的嗎?”
教授的故事
打開搜索引擎,去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幾乎所有的文章里,我都讀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前依斯特曼音樂學院名譽教授多拉德·謝特勒做了一個著名的胎教實驗。在長達14年之久的研究中,謝特勒研究了懷孕期間聽古典音樂如何對兒童智力產生影響。一組胎兒從懷孕5個月一直到出生,每天聽特定的古典音樂兩次,每次5分鐘,而另一組胎兒不接受音樂刺激。孩子出生后,謝特勒每隔一兩周就去拜訪實驗中兩個組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這種訪問一直持續了10年。謝特勒發現音樂胎教組兒童比無音樂胎教組的兒童提前3-6個月開始說話。他們有更多的音樂天賦,學習也更好。謝特勒認為胎教對兒童語言和音樂等方面的認知力發展有顯著的影響?!盵1]
所以,音樂胎教是有效的!
故事的疑點
謹慎而多疑的草莓爸爸在讀完這個故事之后,覺得有些可疑的地方。
1.草莓爸爸的所有文章里引用了別人的觀點或者文字都會盡可能給出來源,方便讀者找出信息的源頭查證。而多拉德·謝特勒教授的故事,卻沒有任何一篇給出故事的出處和來源。
2.這個例子里的主角是“多拉德·謝特勒教授”,并且是音樂學院的名譽教授。我懷疑這個故事是想利用“訴諸權威”來證明“音樂胎教是有效的”??墒俏叶疾淮_定這個權威是否真的存在,我怎么能信服?
3.“名譽教授”一般都給在學術界做出突出貢獻的學者,來表彰他們的成績。他們不是靠自己的工作能力本身在專業領域里得到“教授”的;況且,國外一般只授予名譽博士,較少授予名譽教授的名稱。
4.故事里前面是“長達14年之久的研究”,后面成了“這種訪問一直持續了10年”,胎教的孩子們在娘胎里待了4年之久嗎?
5.實驗結果可靠,需要的是控制變量對比?!爸x特勒發現音樂胎教組兒童比無音樂胎教組的兒童提前3-6個月開始說話。他們有更多的音樂天賦,學習也更好。”這些孩子除了胎教之外,是否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音樂胎教組兒童可能父母更喜歡和孩子說話,所以這些兒童很可能相比于另一組父母不喜歡和孩子說話的兒童提前3-6個月開始說話。這個實驗里,難道謝特勒選取的家庭父母和孩子說話的頻率是一樣的?如果不一樣,那么就無法得出上述的結論;即使一樣,還要看其他因素。
說了這么多的疑點,你還覺得音樂胎教是有效的嗎?
順藤摸瓜
提出了問題,還要解決問題。我打算查一查是否可以找到這條信息的來源。
1.先看看有沒有“依斯特曼音樂學院”,如果這個機構是杜撰的,那么很可能教授這位人物也是杜撰的了。經過搜索,找到了美國“EastmanSchool of Music”,是存在的。
2.根據譯名“多拉德·謝特勒”找到了這位教授,名字是“Donald J. Shetler”。并且在音樂學院的主頁里找了這位老師的主頁[2],看了他的簡介,確實有研究過音樂和胎教的關系。 而且,他真的是“名譽教授”,“professor emeritus of music education”即“音樂教育榮譽退休教授”。有這個名譽是因為,他退休時候是“senior faculty associate”,翻譯過來是“高級教師助理”,還遠遠沒有達到教授的級別。
3.用“DONALD SHETLER”的名字去谷歌學術里找教授發表的文章,剛好,排在第一位的也是被引用次數做多的一篇就出現了《The inquiry into prenatal musical experience: A report of the Eastman project 1980–1987》[3]??戳艘幌抡?,看來故事應該就是來源于這篇文獻了。
解開疑團
既然找到了這篇文章,就可以看看印證故事的內容是否屬實了。不過我沒有文獻的下載權限,于是像美國的朋友尋求幫助,可是朋友剛好外出開會了;最后我通過一個論壇金幣懸賞找人幫我搞定了,獲得了全文。
從文章標題就可以看出來,這項研究是在1980–1987進行了,也就是30年前了。30年里,科技也是日新月異,那時候的結論即使在當時可靠,可能現在也有所變化了。
而引用這個故事的媒體,沒有一家提到這是一項過時的研究,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的。
從文章里的內容來看,這項研究里謝特勒只是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里不斷的改進自己的研究方式,而不是對某個家庭一直進行跟蹤。并且,在結尾部分里,他這樣寫道[3]:
“we are reluctant to advance the hypothesis that musical stimulation of the in utero infant will have significant behavioral effects on development”
翻譯過來就是:“我們很勉強的提出一個假設,即子宮內嬰兒的音樂刺激會對其發育產生重大的行為影響”。
所以,結論很清楚了:一個廣為流傳的用于證明“音樂胎教是有效”的故事里,真真假假摻入了很多信息,利用人們對于“榮譽教授”的信任,去說明作者自己的觀點。
這就是“信息操控”。希望我們都可以擦亮自己的眼睛,去探尋真相。
本文說了這么多,只是說明了多拉德·謝特勒的故事是假的,并沒有解決“音樂胎教是否有效”這個問題,我們明天繼續談這個問題。
下面總結一下草莓今天的學習情況:
英語方面:復習了英語卡片。
References: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1119/05/32901809_7957979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