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朋友給我說了一個新詞叫做“積極廢人”,然后我打開一看對這個詞詮釋真的讓人震撼。
所謂“積極廢人”,指的是那些喜歡給自己定目標、卻永遠做不到的年輕人。他們看起來很積極樂觀,但骨子里卻缺乏行動力,一旦實現不了夢想,就唉聲嘆氣,同時也會對自己的懈怠和懶惰后悔。
這也讓我想到,今年元旦刷朋友圈的時候,無意間看到這樣一張圖——
滿滿的諷刺,然后不禁的點個贊。
實際上我們身邊有不少這樣的人:
打算11.00準時入睡,10.55時決定最后再玩五分鐘手機,結果一玩就到了凌晨1點。
新買的《人類簡史》準備兩周看完的,從第一天買來拍了個書的封面照片發條朋友圈后,就再也沒翻開過,兩周過完也只看了前三頁。
下定決心要減肥,頭像也改成了一個月不瘦二十斤不改頭像,第二天就想想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結果一個月了你還是那么胖,換上了默默P好的新頭像,見人就說胖是工傷。
充值的年費健身卡一年一共也就去了不到十次。
02
我們信心滿滿的列下了目標,為什么總是完不成?
我們總是想學習更好些、升職加薪、變得更美些,卻總是還是以前的模樣?
都想遇到更好的自己,為什么總是被現實的誘惑打???
我們喜歡制定目標,這本身并沒有錯,但是如果沒有完成是有原因:
一是惰性。
人們有惰性,而且“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一些心理學試驗研究表明,人們在做出選擇的時候往往會做出一些簡單的比較容易達成的,當一個任務或者目標比較困難的時候,人們就會去拖延。年輕人因為心理不成熟或者缺少經驗,往往對學習、工作和生活里的諸多困難有畏懼心理,加重自己的惰性。
二是目標設定不合理。
俞敏洪說“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有強烈期待,這一期待就會時時刻刻讓人奮發努力,朝著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前進”。
很多人完成不了目標一是這個目標定的有點高,自己心里完全沒有預期,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的目標根據按照SMART原則(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去設定的話,那么你所設定的目標就是比較容易達成。
簡單的說你的目標,S是具體的,M是可以衡量的,A是可以達到的,R是具有一定相關性的,T是有截止期限的。
比如說你是一個要有完美的身材,這個目標就比較模糊,那么你就可以設定練出馬甲線的目標,這是比較具體的,而且是可以衡量的,同時你要加上截止的期限,比如說半年練出馬甲線。
這個時候如果你的目標是通過減肥、控制體脂率在18%左右,那么這個練出馬甲線的目標就與控制體脂率相關聯了,而且如果同時進行,是可以達到的。
然后你把目標進行細化成每天可以操作的小目標。比如半年練出馬甲線,你每天先進行5到10分鐘的準備活動,比如慢跑或者快走,練習2x4組的仰臥膝蓋收腿、仰臥下斜舉腿卷腹、仰臥兩頭起等腹部肌肉練習動作,再進行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比如單車、慢跑,每天堅持這樣在運動1小時,那么堅持100天,不用等到半年基本上就可以出現馬甲線了。
所以定目標的時候要科學合理,避免眼高手低,在定下一個又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到底,才能更好的實現。
三是沒有養成習慣。
習慣成自然。很多目標的實現是需要堅持的,但是剛開始堅持會比較困難,養成習慣了就會比較簡單。
新東方有一個“百日行動派”的活動,就是鼓勵大家做一件事情做100天,養成良好習慣。俞敏洪說“重復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個性、個性成命運“。
習慣的養成開始會比較痛苦,但是一旦形成就會成為依賴,感覺如果不去做就會缺點什么。
朋友L堅持簡筆畫50多天,從未間斷,通過簡筆畫不但提高了她的審美能力,而且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了。
朋友Z堅持練字幾年,每次練字的時候都是一種修性,如果幾天不練字內心多少都不平靜。
實際上我們無論成取得好成績還是想變美都要養成好習慣,通過習慣的力量幫助我們成長。
四是缺少監督和鼓勵。
人在達成目標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默默設定的,因為設定的沒有人知道,如果自律不強,往往會半途而非。
人都是社會動物,只有在一群人中才會被激發活力和創造力,這就是為什么有人說“一個人也許可以走得快,但至于一群人才能走得遠“。如果你和同伴一起,把目標大聲說出來,共同奮斗,那么成功的幾率就會高很多。
我現在每天在朋友圈跑步打卡,其實打卡就是一種接受監督的方式,當有人點贊和評論的時候我就更加激發要努力達成的信心和動力。
03
“積極廢人”設定目標卻達成不了,成為那種思想上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于是,只好選擇“佛系”一下,或者自嘲為“積極廢人”這是我們對現實和自我困境的認識和無奈。
這兩年我開始給自己設定目標,然后排除各種困難完成。每個月都會對自己的完成情況做做總結,《1月再見,2月你好!自律的人生從走好每一步開始!》《2月再見,3月你好!請保持自己的節奏,努力向前沖!》《你好,四月!時間可以浪費,人生不能!》《再見,四月!你好,五月!迎難而上才是成長!》這些都是今年以來每個月的完成情況。
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更會利用工具,其實我們也可以利用工具幫助我們改變。種草一款App「達目標」,用這個你可以交挑戰金(1元起,金額不等)發起一個小目標(比如逼自己背單詞、跑步鍛煉、早起看書等)。然后要堅持完成你的目標,不能中途放棄反悔,同時可以讓朋友來圍觀你你的目標,如果目標完成錢會退還。
如果中途放棄就會失敗,你的挑戰金會被分給朋友和圍觀群眾。所以也可以圍觀別人,坐等分錢。當你對他人的監督和幫助越多,你分到的挑戰金越多,不妨試試!
下面是一些截圖的情況:
不要把性格交給星座,把命運交給雞湯,命運由你自己主宰。
2018年,我們一起實現更多的目標,遇見更好的自己!
自薦首頁文章(閱讀量上萬、過千贊或評論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