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理性戰勝了本能,一切幻象都消失了。看清楚現實,人就清醒了。怎么會有之前的那些想法呢?現在想來多么的不切實際。人總有頭腦發熱,失去理智的時候。
其實,我只是想描述一種感覺,就是愛情什么時候最令人心動,是彼此都有意,卻還沒有被點破的時候。那些小心翼翼,閃躲,曖昧不明,一旦跨過了這個求偶期,要么求仁得仁,要么感覺消失。當感覺不在時,同樣的人,你會詫異曾經的那些想法和念頭,都是如何產生的呢?明明如此平凡。
我曾經比喻喜歡上一個人,就好像中了魔法,面前的那個人令你想靠近,想了解他,想在他面前表現自己,想為他做任何事。直到有一天,你忽然清醒過來,會問自己“What are u弄啥嘞”。魔法消失,真實呈現,萬物歸位。
有一點點失落感。當生活披上了魔法的色彩后,人會莫名找到動力和興奮點。這也是我理解了人們為什么要尋找愛,索取愛,那是因為擁有愛的生活,會自以為找到了活著的意義。哪怕這點意義的存在,并沒有想象中堅固。
總要在庸常的生活中尋找點什么,使平凡的日子變得不那么平凡。是和世俗的生活和解還是對抗,取決于一個人心智的強弱程度。強大的人,會分清楚哪些欲望是理想,哪些欲望是本能,哪些欲望只是獸欲,他們能掌控自己的行為,只做該做的事情,很少會聽任本能驅使,做一些所謂傻事。
慶幸的是,一次二次魔法消失了不要緊,我們還可以期待下次。只要希望不死,魔法總會來來去去。言外之意是,只要我們總是對生活心懷期待和感恩,喜歡與愛總會有的,沒有愛,人生會變得沒那么有趣。一切總會有的,只要沒放棄。
曾經聽過有人和我說,你是我的Soulmate,當時覺得不可思議。是我太狹隘了,以為Soulmate就是要在一起,不然嘞。后來才知道,Soulmate也分很多種的,那些在閱讀中遇到的大師們,如果總是能擊中你,也可以稱之為Soulmate,并不沖突。詞是好詞,只是要分場景。
男女之間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既在精神上契合,又能在生活中合拍,最好不過。這算是對戀愛比較高的要求了。要知道現實中,有多少人是怕寂寞,所以才想抓住一個人。因為一直不停地妥協,直到最后退無可退。對談戀愛的對象,要求放低到對方只要對你好一點,有個人在身邊就行。至于對方和你有沒有共同語言,能不能談到一起,精神氣質是不是契合,三觀是否一致,都不管了。
想要談一場勢均力敵的愛情,需要的是兩個成熟的靈魂。你不必總是做對方的姐姐或老媽,他也不必總是做你的老爸或哥哥。精神上的平等對話,比較類似于《紙牌屋》里克萊爾和伍德的精神狀態,可以互相依靠,成為彼此的動能和支柱,分開后也都能獨擋一面。
我看過一些文章里宣揚的愛情,你們彼此可以是對方的父親、媽媽,姐姐,哥哥,女兒,弟弟……可我覺得你可以玩角色扮演,完全沒問題。對于雙方的心靈成熟度來說,我比較傾向于做彼此最親密的朋友、伴侶,人格平等,精神獨立,各自都是獨立的個體。無論是照顧還是成長,都是相互的,永遠記得自己的角色,始終是丈夫與妻子。不過度索取也不過度依賴與依附,雙方都因為對方的存在而不斷成長,都漸漸變成一個更好的人。而不是互相消耗,彼此折磨。
必竟愛情這玩意兒,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得到。也許有些人終此一生,也沒體驗到愛情的滋味。很多時候只是被生活的洪流裹挾而已,到了大家都該找個男女朋友的時候,就去找一個;到了大家都該結婚的時候,就結一次婚,反正不行,還可以離嘛。至于有沒有愛情,什么是愛情哪管得了那么多。
想要遇到一份令雙方滿意度都高的愛情,我認為還是需要先找到自己,成為自己比較重要。自己需要什么,想成為什么,至少要先想清楚。如果想明白了這些,就算有一天沒有遇到愛情,沒有遵照社會主流的價值觀結婚生子,也不是一件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活出自我就好,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過活,自己定義自己的人生,也是一種活法。
年青的時候,我們向往一次戀愛,就可以結婚生子相伴到老。年紀稍長一些,明白人其實可以愛上很多人,也有很多人有機會成為我們的良侶。及至活到現在,又覺得人的一生其實好短暫,生活中必竟不全都是愛情,還有其它許多更重要的事情做。然而人的精力有限,某段時間做了別的事情,另一件事情就得讓一讓,緩一緩。我們沒辦法貪心到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可以要,多數是在做選擇中渡過。
現在的愛情觀變成了,遇到一個愿意向他傾訴心事的人,對方也愿意分出時間陪你胡鬧的人,你的小淘氣他都懂,他的想法你也愿意去支持。最終,要求反而越來越少。最終,所謂愛情,不過是找到一個愿意幫助對方成長,也愿意花時間和對方任性胡鬧,有很多話聊,有共同愛好和話題。各自做好日常的工作,各自有余力追求一點自己的夢想,各自又愿意一起看夕陽西沉,倦鳥歸巢。最終,不過是一份細水長流,平平淡淡,卻愈來愈覺得對方有很多不曾察覺的好。這就是我理想中的平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