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到了成都,明天在長沙,后天在合肥,即將展開3天的市場調研,寫的會比較少。
華杉老師講道:“在「尋找原話,創造原話」之后,我們可以簡單地把「品牌資產」的工作分成以下幾個步驟:第一,品牌資產盤點。盤一盤現在大家都怎么說?第二,品牌資產排序。最重要的是啥?第二重要的是啥?第三重要的是啥?排序的價值是,如果廣告只能上一個內容,上哪個?能上兩個上哪個?”
我在實踐中的體會是,品牌資產的排序挺難的。具體的情景是,我們在做機場廣告的時候,我們想上的東西很多,但是位置很有限,如果都上了,信息太多了,就沒有刺激信號了。其次,廣告內容上什么,不上什么,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品牌資產」的排序能輔助決策和判斷。
華杉老師講道:“假定廣告上面只能上一個東西,是上哥倆的照片,還是上華與華三個字?當然是只上華與華三個字。但是,所有品牌的第一排序都是「名字」嗎?好多已經不是了。事實上,品牌名和品牌的標志形象之間,哪個是第一資產,哪個是第二資產,這是一個蠻典型的問題,這里很容易犯錯誤。我們總看到像耐克、奔馳或者蘋果這樣,只放一個logo在那里,你就知道是這個品牌。它們可以,是因為經過了很長時間,它的情況跟你的不一樣。這就是跟我們人一樣,一開始,在照片下面得寫上名字,才知道這個人是誰?時間長了之后,慢慢地人家都認識你了,就不用寫名字了。但你剛剛才出來,根本沒有人認識你,你只放一張照片,不寫名字就不合適?!?/i>
華杉老師這里分享了一個很容易犯錯誤的點。
做品牌的時候,我們最常參考國際大牌和熟悉的品牌是怎么做品牌的。這里還是之前華杉老師講道的,參考國際品牌是個「考古學」問題,不是看它當下怎么做,而是看曾經品牌做起來的時候怎么做的。
我在看二三十年老照片的攝影展時有一個發現,2000年小賣部的門頭不是可口可樂就是百事可樂。這是一個做品牌很關鍵的甚至是標準動作叫:刷門頭。有趣的是,現在可口可樂還刷嗎?都不刷了。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我要做一個飲料品牌,我要不要刷門頭。當然刷!為什么,因為一個門頭頂多5000塊錢,5000塊錢能在大街上買一個廣告位,何樂而不為。5000塊錢如果去打廣告,可能只有10秒?所以大窯汽水在推市場的時候,其中的一個關鍵動作就是刷門頭。這里還有一個問題是,為什么現在可口可樂不刷了??煽诳蓸吩诮K端最大的競爭壁壘是價格,市場上沒有品牌能做到那么低的價格,做那個價格得貼錢。
這里讓我明白,品牌名和品牌形象,如果非要排序的話,品牌名是第一個,其次是品牌形象。出現的時候,二者最好一起出現。因為只出現形象,不出現名字,別人對這個符號沒有任何刺激反射行為,因為跟他的生活沒有任何關系,只會視而不見。
其次,大品牌只放logo的現象是逐漸演變的結果,我們不能比著結果做過程。
為什么做品牌形象呢?因為形象具體、可識別性強,人們在記憶名字的時候更容易記住。圖像的出現還是服務于記名字。因為名字記不住,只是覺得這副面孔很熟悉沒用。因為海德格爾說:詞語破碎處,無物可存。
當我們不知道名字,叫不出來名字的時候,就不能發動召喚,更不能形成播傳。比如,我在大街上遇到了一個熟人,當我忘了對方叫什么,我就不能在人群中通過叫他的名字跟他發生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