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些說說,才知道北方人如此怕蟑螂,北方人被南方蟑螂驚呆了,南方人也被北方人怕蟑螂的程度驚呆了!對于我們南方人來說,蟑螂不是一直如此么,有什么可怕的。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風靡華語地區,里面就有蟑螂的情節啊,就是那個被華安一腳踩死的那個小強,按道理,北方人對此應該不會陌生的。
不管怎么說,這勾起我寫一寫家鄉的昆蟲,以及與之有關的趣事。我的老家是位于粵西的一個農村,小山嶺接著小山嶺,樹木繁茂,野果遍地,各種可愛和可恨的小昆蟲時時出沒其中,我的童年就徜徉在其中度過。這里屬于嶺南地區,古時一直都是“瘴癘之地”,是貶謫官員的常見之地,韓愈、蘇軾等大文人都曾被貶謫到這里。古時這里就蛇蟲鼠蟻橫行,現在這里依然如此,昆蟲多得數不勝數。略舉幾例:
一、蟑螂(客家人叫“曱甴”,讀音類似“家賊”)
蟑螂可以說是比蚊子蒼蠅更令人討厭的昆蟲了。記得小時候,半夜起來廚房喝米湯,總能看到蟑螂圍在鍋邊、下水道口等等能找到食物殘渣的地方。如果鍋沒蓋好,蟑螂就會跑下去喝米湯,時不時有那么一兩個蟑螂淹死在鍋里,讓人惡心。燈一開,蟑螂立刻四竄逃跑,那場景,估計北方人看了會暈倒。
蟑螂最讓人討厭的地方,就是沒有有效措施防止,只要廚房有點孔洞,它們就能進出無礙。它們就像野草一樣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堆雜物的地方、有食物的地方,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舉個例子,我住在二樓,平時弄得很干凈的,輕易不會見到蟑螂。就在幾天前,我打開一個放置一頭半個月的包裹,沒想到竟然藏有幾個小蟑螂,估計再等一段時間,就是一群蟑螂了,天知道它們是怎么混進去的。
蟑螂還會在半夜搞搞小動作,不是制造噪音,就是飛到床上,讓你睡不安穩。蟑螂雖然討厭,但要想對它們趕盡殺絕,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蟑螂不僅跑得快,還會飛,鉆進雜物里就讓你無處尋找。而且一般的蟑螂藥對其也是毫無用處,只有用鞋底拍死幾個,以泄怒氣。和蟑螂的斗爭,斗志斗力,最后還是甘拜下風。
一般人都會討厭蟑螂,但讀書人對蟑螂是深惡痛絕。因為讀書人總會存有那么一堆書,書是讀書人的寶貝,但堆成一排排的書也是蟑螂的至愛,對它們來說,書堆就是雜物,是它們的房子。蟑螂一般不會撕咬書,但它們的糞便卻能讓書變得慘不忍睹,讓你的書變得一文不值。
二、屎殼郎(我們這里稱為“噴屎公”)
在農村,小伙伴們常常到野外啊樹林邊去拉屎,晚上的時候更妙,萬籟俱寂,清風徐來,吹到身上軟軟的,也是一種享受。這時候往往會聽到像發動機一樣的翅膀震動聲,隨后會聞到一股特有的臭味。是的,噴屎公大駕光臨了,蓬蓽生臭啊。大解完畢,就是噴屎公工作的時候了,不消一會兒功夫,地上的糞便無影無蹤,只剩下一小堆隆起的泥沙。據說澳洲那邊的屎殼郎會把糞便揉成團,然后再前腳著地,后面的腳推著糞球走,這真的是奇觀啊,可惜本地的屎殼郎只會埋在地下,技不如人也。(附記:或者我們這里的噴屎公不是屎殼郎,而是獨角仙?但是獨角仙應該不吃糞便吧。尚待驗證。)
噴屎公雄的長有威武的觸角,體型也較雌性的大,很好分辨。噴屎公常在糞堆里混,因此體臭難聞,讓人難于接近,不過長相還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小伙伴們也會捉來玩。雄性噴屎公有“性交癖”,一般來說公的碰到母的,都會馬上騎到母的身上,后面伸出堅硬有力的小丁丁,強行交配。小伙伴們發現這個有趣的現象后,捉到噴屎公,把公的放到母的身上,觀看它們表演,噴屎公常常不負眾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惹著我和小伙伴們哈哈大笑。
三、金龜子(我們這里稱為“屙血蟲”)
金龜子,我們農村那里到處可見,也很容易抓,雖然它也有翅膀,不過不知道是反應太慢還是太愛惜翅膀了,常常不愿意飛,一抓就能抓到。不過不要開心,等你一抓到手上,你就會后悔了,它會在你的手里拉下一灘紅色的又腥又臭的東西,讓你惡心不已,“屙血蟲”就這樣揚名立萬了。也許這是一種偽裝吧,拉下一灘血一樣的東西,讓它的天敵以為它死了,就會放過它。不過在精明的人類眼里,這反而會弄巧成拙,惡心而憤怒的小伙伴們可能會一腳踩死它,或者撕掉它的外殼,然后再撕掉它的翅膀,大刑侍候。
金龜子還有一種玩法,我們用鐵絲弄成一輛簡單的三輪車,把它的外殼扳開,夾在車中間的鐵絲上,然后把車放在平地上。金龜子以為有機可乘,張開它的內翼就想飛,不過它是帶不走那輛小車子的,翅膀扇動的氣流僅僅足以推動小車跑動,或左或右到處亂竄,小伙伴們在后面欣賞,拍手大叫,其樂無窮。不過現在會不會被人告虐待小動物啊,哈哈,雖然這是害蟲。
金龜子幼蟲:蠐螬(我們這里稱為“雞乸蟲”)
“雞乸”,母雞的意思,這蟲之所以叫“雞乸蟲”,據說是因為母雞很喜歡吃。這名字起的荒唐,母雞喜歡吃的蟲子多著了,這蟲子為什么會得到冠名權?還有公雞也喜歡吃吧,為啥不叫雞公蟲呢?真費解,哈哈,農村方言常常就是這么奇怪而有趣。“雞乸蟲”竟然和金龜子是同一物種,小時候根本沒想到過。
四、螽斯(我們這里稱為“大牙批”)
我想,之所以把它叫“大牙批”,是因為有的螽斯尾巴后面帶著把刀狀的東西,很像牙齒,而農村人起外號大多粗俗而直接,有些門牙偏大的人會被冠以“大牙某”的外號,所以螽斯有此外號就不足為奇了。“批”是同音字,具體意義不詳。那把大刀不是作為武器用的,而是一個產卵器,只有母的螽斯才有,據說它們把卵播種到地上的時候,這把大刀可以當鐵鍬挖土用,這真是個天生的農民啊,不過我沒見過。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這是《詩經》中描寫螽斯的詩句,但不知道是不是現在這種螽斯,沒有考究過。螽斯有著很長的觸角,比它整個身子還長,名副其實的美髯公,不過我們抓到它的時候,有意無意地總是拔斷它的觸角,所以說樹大招風,不可不戒也。螽斯還有著寬大而綠色的翅膀,是非常絕妙的保護色,有時候翩翩然飛到你眼前,你還以為是樹葉呢。
我家門前有幾棵菠蘿蜜樹,樹上棲息著大量的大牙批,是一種菠蘿樹的害蟲,主要以嫩葉為食。雖然螽斯善于偽裝,不過難逃我們的法眼,我們只要一片片地翻開樹葉仔細搜尋,它們在劫難逃。其實從長相來看,螽斯還是蠻可愛的,所以我們抓它不僅僅因為它是害蟲,還因為它實在好玩。
我們把玩它的觸角、翅膀,還有那把奇怪的鐮刀。我們還會喂它吃樹葉,雖然是處于俘虜狀態,但它還是吃的津津有味,毫無畏懼,從樹葉的這一邊啃到那一邊,吃得滿嘴流青。這視死如歸的氣魄,讓我想起了譚嗣同的詩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把玩厭以后,有的小伙伴們會拔掉它的觸角,撕掉它的翅膀,拔掉它的鐮刀,不亞于滿清十大酷刑,殘忍的結局不可避免,不過我會把它們扔到地上,早已等待的雞蜂擁而上,螽斯瞬間葬身雞腹。
五、蟬
在我們家鄉地區,五六月份就已經有猛烈的太陽了,各種昆蟲鳥類的聲音彌漫各處,你方唱罷我登場,日夜不息,其中最突出最響亮的聲音是屬于蟬的。我家旁邊有幾棵高大的喬木,有一段時間里,在早上五六點天亮的時候,就從中傳來響徹云霄的蟬叫聲。一個蟬的叫聲就能稱為噪音了,數十個蟬一起叫,那種感覺就像一臺大功率的電鉆在你旁邊工作一樣。熬過了早上這一波,中午時間在你午睡的時候很可能還會來一波,讓你無時不感覺到濃烈的夏意。
蟬有很多種,我們這里常見的是黑色的和褐色的,個頭比較大。蟬是以喝樹木的汁液為生的,在火煉木、橙子樹、菠蘿蜜樹上常常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如果你也恰巧在這些樹下乘涼,你常常會有下蒙蒙雨的感覺。這可是蟬在拉尿,它們邊吃邊拉,飛走之前再來一泡,真正是吃樹不忘種樹人。
蟬對我們來說也不是一無是處,我們小時候常常抓來玩,折磨這些蟬也是一種樂趣。另外蟬褪下的殼好像是可以入藥的,有人會收購這些蟬殼,于是我們的童年趣事里又多了一件:撿蟬殼。小時候樹特別多,尤其是橙子樹,這是蟬最喜歡的棲息地了,加上橙子樹不高,撿起蟬殼來不是很費勁,于是在各家的橙子地里常常流連著撿蟬殼的小伙伴們。現在樹越來越少,蟬也越來越少了,聽說蟬蛹可以在地下蟄伏數年之久,可能它們隨時等待著東山再起。現在的小伙伴們當然不會再去撿蟬殼了,這種趣事只能留在我們這一代的回憶里。
五、臭椿(我們這里稱為“辣鼻蟲”)
臭椿常常棲息在荔枝龍眼等樹上,是一種害蟲。別看臭椿個子小,但無論大人小孩都會對其敬畏三分。這主要由于臭椿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釋放劇臭的液體,這種液體是黃褐色的,一旦沾上皮膚,輕易洗不掉。而且這種液體非常難聞,還會有像辣椒一樣的刺激感,碰到眼睛鼻子,辣得你難受,這也是我們稱為“辣鼻蟲”的原因了。這種昆蟲令人討厭,遠遠看見就得退避三舍,是一種只能遠看不能把玩的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