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無私最偉大的,可為什么有些父母說愛你,卻在你頹廢痛苦時 比外人還要落井下石呢?為什么他們不會擁抱你,對你說:沒關系 還有機會呢?
武志紅的解釋很犀利:父母總是喜歡夸別人家孩子,而不愿夸自己家孩子,這會給自己孩子這種感覺“你必須全能,否則別人家孩子總是有比你強的地方”,這很可能是 父母將“我必須完美”的嬰兒時渴望,投射到孩子身上,變成你必須完美,他們的目的是想把孩子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父母也是人,對孩子有所期待無可厚非,但當這種期待完全凌駕于愛孩子之上,這種愛就變成了一種“病”。
因此“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謊言之一,更可怕的是在假愛之下成長的人,一般很難自信,如果一個人總是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定義,就會相信他們的評價更真實,通過別人的觀點來認識自我,只能使自我的認識更加模糊,結果就是不再信任自己,潛意識里全是“我不行”,這很可能是一個人不自信的根源。
其實當一個人意識到父母的愛有問題時,很可能意味著你的自我真正開始覺醒,你開始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愛。
羅杰斯給出的答案是: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是可以肆意談論自己喜歡的伴侶 而不擔心被評判;是可以淡然說出自己被欺負 被排擠而不用擔心自己反被質疑不會處理人際關系;是不想要的可以拒絕、想要的可以堅持;是可以痛哭、可以頹廢、可以憤怒、可以失??;在你面前我可以做我自己,這才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