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慮中浸泡了半個多月,報名的5家幼兒園中終于有一家來電通知小蓄電池可以去面試了。那個背熟了的電話首4位在手機上振動時,蓄電池之母正在一場重要的會議中,通常我會任由電話響到對方掛斷,然而這支電話哪敢不接。
即使預料到電話中的內容,但聽到對方說“是小蓄電池的家長嗎,我是XX 幼兒園的X老師”時,還是感覺緊張無比,畢竟未來有可能自家孩子就要交到人手里了,可不能因為現在的表現不當,給幼兒園留下偏見印象。當對方聽到我在會議室中躲閃壓低的音量時問,“小蓄電池家長,你現在方便記錄嗎?”,為對方這體貼,我甚至感動涕零。
“沒問題,您說,嗯嗯,12號下午5點半到6點面試,嗯嗯,帶著孩子、身份證,哦哦,不用帶身份證,帶戶口本、房產證,嗯嗯,我再重復一遍……” 重復是因為我錄音開晚了,重新跟電話錄音說一遍。
終于接到這通電話了,在報名時,我要求蓄電池之父在每封報名表中都附了求學信如下,對應求職信,就這么叫吧:
“您們好。
我是待入園幼兒 小蓄電池 的家長 蓄電池之父。
非常感謝XXX幼兒園予我們的入托機會,我們非常了解,在此成長階段的幼兒亟待一個溫暖、積極向上的學習、成長環境,也非常期待小蓄電池能在貴園這樣正規、專業的幼兒園中渡過他生命中發展最快的幾年。
小蓄電池已達入托年齡,身體健康、精神狀態良好、學習能力佳,相信在咱們園中溫柔專業的老師的帶領下,一定能與活潑的同齡小朋友們一塊兒快速吸納知識、培養生活習慣、健康的成長。
期待小蓄電池成為咱們XXX幼兒園的一員。
小蓄電池家長 蓄電池之父”
隨著”發展最快的幾年“這幾字敲出,我感覺,小蓄電池已經蹦跳在幼兒園里,而園外是翹首又偷摸的看著他的蓄電池之母。
蓄電池之父說:“你寫這干嘛,誰看啊。”全然不顧我分享這5分鐘成稿過程中的熱淚。
“管他誰看呢,那么多字擺在哪兒,就是讓老師對小蓄電池有個印象。”我深切的認為,這充滿正能量的文字是促使報名成功的因素之一。
接下來,就是面試了,一大難關。
早在一個月前,我們就已開始攻略難關的準備了,一家人輪流上陣做面試模擬。對于這么點點,腦子發育可能就是個松子兒的小蓄電池,我們并不期望他能表現得如職場老油條,只要配合,只要配合問答就可以,答錯也沒關系,童趣嘛。老師也一定是這么想的,嗯,大家都是這么想的。比如樓下的鄰居跟家里孩子的親切囑托,“明天小學面試,問你叫什么,你不許說不知道,啊!!!”
為避免這種情況,我們經常練習如下:
“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小蓄電池。”
“你幾歲了啊?”
“3歲半。”
“你家里都有誰啊。”
“有好多玩具。”
“……誒,也對,媽媽是問你,你家里有什么人啊?”
“有爸爸媽媽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好極了。
“你都會什么啊。”
“什么都會。”……好吧。
完美。
“蓄電池之父,你來問。”
“你叫什么名字啊。”
“ZZZZ。”
幾經討論,我們決定,陪同入園面試的重任,交由蓄電池之母,畢竟,我是全家唯一一個在不動用武力的情況下,可以溫和震懾住小蓄電池的人。
雖然,我同樣心里沒底。
所以,繼續半年來不斷的鋪墊,“小蓄電池,等你上幼兒園,老師天天帶你玩,帶你學習,幼兒園里還有小朋友跟你一起玩兒,還有好多玩具和滑梯,你喜歡滑梯嗎?”
“我不喜歡,我什么也不喜歡,我哪兒也不去。”這蓄電池沒救兒了。
小嘴硬在面試當天就暴露了他的期待,下午5點半的面試,早晨5點半小蓄電池就躺不住了。
跟領導請了假,壓縮了開會的時間,壓縮寫報告的時間,5點15,我準時出現在早就排隊在面試隊伍前列的小蓄電池身邊。為了緩解他的(我自己的)緊張,逗逗笑笑小蓄電池,最重要的是,“你看,媽媽給你帶什么了,嗯,釣魚玩具,你待會兒好好面試,之后這個就是你的。”
看看周圍一團一團的家長和孩子,估計沒誰不緊張吧。
簽到登記開始,小蓄電池被領著報了名字、拿了報名表,有禮貌的跟簽到老師說“老師再見”,第一環節安全,順利領入幼兒園。
經過長長的走廊,我抓緊時間再次安撫根本沒有緊張感的小蓄電池,“待會兒媽媽去交表,你跟老師去面試,老師問你什么,你回答什么,別著急啊。”
走廊盡頭是笑容可掬的引導老師,我殷切的目光里是熱切的詢問:“老師,需要我干嘛”,老師回以溫柔的微笑,一指操場另一端。另一位老師已牽著小蓄電池走開2米了,咦,什么時候領走的,這怎么行,還沒打好招呼呢,萬一他發現媽媽不見了……不可設想。
“小蓄電池,待會兒……”引導老師一把拉走了我,我還沒說“見”呢。
“表,表孩子拿著呢。”我試圖掙扎一下。
“就是孩子拿著,你去交戶口本那些資料吧。”
資料、信息核對清晰,旁邊還有個黏在媽媽身上不下來哇哇大哭的小小姑娘,不知道小蓄電池那邊面試是否順利,度分如年。
15分鐘后蓄電池之母邁出資料核對會議室,操場上兩個小娃娃被老師領著,安靜老實的站著,小蓄電池是其中的那個男娃娃。
看著平靜找著媽媽的小蓄電池,我感覺仿佛那個小小的孩子在飛速的成長為少年、青年,獨立飛翔,離開家,離開我。
回家路上,全家持續緊張,那個黑盒子一樣的面試過程到底是怎么樣:
“小蓄電池,老師問你叫什么了嗎?”
“問了。”
“老師問你幾歲了嗎?”
“問了。”
“老師問你住哪里了嗎?”
“住在XXX。”看來是沒有問這個問題。
“老師還問什么了?”
“媽媽你別問了。”
“媽媽不問了,那咱們模擬一下吧,你演老師,你來面試媽媽。”
“不模擬,不模擬了,回家。”
“好好好,不模擬了。”
“小蓄電池,老師問你叫什么了嗎?”蓄電池之父出現。
拒絕了我們的提問,小蓄電池有自己的疑問:“還沒玩玩具、沒玩滑梯,怎么就回家了?”
嗯,鋪墊有效了。
過了幾天,據蓄電池之父詢問,當被老師領走的時候,小蓄電池的鎮定自若來自于,他以為牽著他的那只手,是媽媽的。
在寫下這篇的上午,蓄電池之父來電,“幼兒園來電話了,面試通過了,明天去領錄取通知書。”
又忐忑了一周的心,落地。
以上
撰文詞卡
“縮寫 偏見 獨立”
片刻老友約定「七日頌」群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