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一直單曲循環張國榮的《春夏秋冬》,好像上癮了,又好像心甘情愿沉溺在歌曲的悲傷中,感同身受,好像順著歌聽下去就沒那么孤獨,好像可以和歌中的孤獨作伴,讓我不那么孤獨。
最近發生很多事,心情特別糟,發生的所有事情,沒有一件是對我有益的,現在真的一無所有了。
去年算命先生說我28歲以前都是走霉運,如果他是對的,那還有一年半的倒霉事等著我,這些都會是什么呢,已經這樣了還能更倒霉嗎?細想一下還是很可怕,雖然對于我個人來說已經沒什么可以再失去了,但如果不幸發生在我所愛的人身上,是否也等于我走霉運。上天真的很殘忍,打擊一個人本身不夠,還要通過傷害其身邊的人來達到目的。若能消除這一切,我愿意從即刻做一個虔誠的信徒,日日祈求家人的幸福和安康,就像我為她做的一樣。
昨晚悲傷難渡,看了一部張國榮的電影,又由此看了張國榮逝世10周年演唱會。有一段梁朝偉安靜地坐在屏幕面前,通信公司多年來還保持著張國榮的電話,梁朝偉現場拔通電話,幾秒鐘后響起了驚悚的嘟嘟聲,接著電話里頭傳來了張國榮的聲音,他說有事不能聽電話,請留言。幾秒沉默過后,梁朝偉說,何寶榮,不如我們從頭來過!那一刻我的心真的是難受到了極點。何寶榮是電影《春光乍泄》里張飾演的角色,和梁朝偉扮演的黎耀輝是一對同性戀情侶,電影最后兩個人沒走到一起。沒想到在演唱會上梁朝偉會聯系到這里,不如從新來過!這該攪動多少人的悲傷。
從大學開始我就很喜歡張國榮,時不時看看他的電影,留意一下有關他過往的微博。發現他的確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有時候我也會陷入天妒英才的愁苦中,就安慰自己,反正很多明星這一輩子都見不到,就當他還在,只是退出演藝圈了。這樣的安慰很有效果,但持續不了多長時間,只要再接觸到他有關的東西,他完美的演技和灑脫的性格又會將我帶入同樣的漩渦。
就像高三那年懷念黃家駒一樣,我是個無用之人,如果可以,我愿意用我自己換回他們精彩的人生和鮮活的生命。那時候大家就能看到真實的黃家駒或者張國榮,他們的才華又會給世界帶來多少財富,這些財富又會在多少不知名的時刻化為某人的精神支柱,伴著他經歷悲傷,渡過低谷。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可惜,癡人說夢,天方夜譚。我要面對的,依然是他們的離去和自己內心掩飾不住的悲傷。
處于悲傷中的人不能獨處,找個人說話,找個人陪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因為獨處會把本就悲傷的人再次推入悲傷的沼澤,完全被負面情緒吞噬。找點事做讓自己從忙碌中抽離出來呢?不知道對其他的人這個方法怎么樣,但是在我這里行不通。手里的工作?根本連碰它的勁兒都沒有,怎么投入得進去呢?好不容易逼自己做了一點點,一看時間才發現以為過了很長的時間其實連半小時都不到。怎么辦!望不到頭的絕望從各方面奔騰著向自己涌來,他們爭先恐后地想要吃掉我,在和他們短暫的較量后敗下陣來,自己也變成了絕望,絕望,絕望,真的絕望。這樣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是個頭,感覺就離抑郁癥不遠了!
張國榮在死前說,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會這樣!
我也想問,我心地善良,助人為樂,待人真誠,為何會這樣!
前兩天《芳華》掀起了大家的惻隱之心,看過的人都想做個好人。朋友圈、簡書、豆瓣、ONE一個鋪天蓋地的都是大同小異的感慨。看到朋友圈里本來懦弱無能欺軟怕硬的人也說自己要做個好人。我當時就呵呵了,很想就懟過去,質問他們有什么資格有什么勇氣說出這樣的話來。冷靜下來一想,這可能就是電影的意義吧,讓人沉浸在其所制造的氛圍中,而這些氛圍里都是人天生的善良。所以才會讓他們短暫地忘記自己本來丑陋的面目和猙獰的臉孔。
如果可以選擇,我不想再做個好人,再碰到公路中間的香蕉皮我不想再去撿,再碰到那個沒錢回家的小孩兒我不想再去送,再碰到那個提有重物的老人我不想再去幫,再碰到那個被混混打的人我不想再去勸,再碰到那個找工作的彝族人我不想再去給,再碰到那條被車撞得半死的狗我不想再傻站在那心急如焚,再碰到那個車拋錨的人我不想再送他回家,再碰到被眾人排擠的同事我不想再去給他溫暖!
可是,如果真的再有一次,一次同樣的境況,我真的做得到冷漠地無視這一切嗎!不,我做不到,我還是會走過去幫助他們,無論他們會不會感激我,也無論他們日后會不會記得有這樣一個小伙子幫助過他們,更甚至他們在脫離困境后罵我傻子,我還是會受我內心的驅使盡量地幫助他們,即使有時候為了幫他們把我自己也搭了進去,我也不后悔。
我就是這樣一個人,這樣一個純粹的為內心的堅持近直偏執的一個人。
我希望我們內心都有一桿秤和一雙眼,能平衡是非善惡,能分辨虛偽狡詐。能守住內心的堅持,也能放下外在的不解。也許我們不能改變這個扭曲世界里的愚蠢懦弱和虛偽狡詐,但是我們也可以做到不被它們改變。
仿佛若有光,這是我想對善良且敢于表現出善行的人說的話,善行好像沒什么意義,既帶來不了他人對自己的認同,也改變不了人們對社會的否定。曾經細細揣摩了仿佛若有光,我覺得這五個字想要傳達的就是這種東西,這種極其模糊卻又十分堅定的東西。這就是信念,就是這個東西讓我們在光怪陸離的環境里肯定自己,支持自己,不然,都是軀殼,都是行尸走肉。
幾百年前蒙古南下滅掉南宋,抓獲了文天祥,蒙古人異想天開地想在精神上征服他,從身體的烤打到內心的誘惑,所有的手段和花樣都用上了,而文天祥始終不動如山。蒙古人被逼瘋了,問他到底想要什么,文說:“但求一死。”蒙古人抓破腦袋也想不明白,為什么一個人不想要高官美酒和女人,卻偏偏要死!因為當時蒙古人不讀書,他們不明白精神,不明白氣節,不明白信念。
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讓自己感覺到踏實的東西。盡管我們小小的善舉不能和文天祥相提并論,但它同樣是受信念支撐、于人于己都是有利無害的。
哎,扯遠了,竟然扯到信念這么神圣的話題上來,說小一點,我倒是想做一個瀟灑的人。
如張國榮般灑脫,毫無保留地去愛,也毫無掩飾地去恨。
如果能學到一點張國榮的灑脫,我也不至于這么痛苦和悲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