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1日? 星期五? 晴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又是周五了,想起周末就開心,又可以陪孩子一起嗨皮,情不自禁開懷大笑。感嘆時間的飛逝,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萬物在更新,而我們在成長。歲月是那么的公平,從不多給人一秒,相反也不會少給任何人一秒。每個人都會由時光的飛逝而經歷著人生中最重要的過渡,如:從幼稚到成熟,從沖動到沉著,有純真到心思慎密。
今天看著樂養微家人陸續歡聚笆籬山,心生羨慕,嫉妒,但不恨呀。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帶孩子參加這次聚會,向養生達人學習養生,把身體調的更好,皮膚養的細膩,心態變得更緩和。回到廣州,穿梭在大街小巷,來來往往的行人,步伐是如此急促,無心欣賞路邊的風景。
想起前段時間在小縣城待的那幾天,感覺縣城的小市民生活多悠閑,享受生活的美好,愜意溫馨的畫面總是浮現在眼前。縣城的女士們打扮的花枝招展,個個白里透紅,紅潤的嘴唇在廣州很難見到,女士們只負責美貌,男士們負責賺錢,呵呵,縣城小,步行,邊界到邊界,只需要半個小時。與陌生人聊天,幾句話后往往發現是拐彎抹角的親戚。做了出格的事情,一條街都會知道。相比起來大城市對門不識,做什么事情沒人管你,像隱居一樣。
不過,縣城街上很多垃圾,甚至摩托車小汽車喇叭聲不斷,車輛與行人見縫插針,無視紅綠燈的存在,每次過馬路都得捏一把汗。殺馬特橫行,摩托非要走折線還開得飛快,我恨不得一巴掌把他們拍下車。
今天回到家孩子正聽爸爸講故事,聽的如癡如醉,我叫了幾聲開晚飯,都沒出來,來到客廳還要聽故事,爸爸說好再講一個故事就一起去吃晚飯。剛放下故事書,大家坐好,孩子就囔著困了,白天又沒睡午覺,到吃飯時分就鬧瞌睡。
大家總想哄著她能吃點飯再睡覺,她卻哼唧哼唧不肯吃,一會說飯多了點,一會說沒菜吃,本來今晚的菜都沒放辣椒,冬瓜,蒿筍和瘦肉湯,哪樣都適合她吃呀,偏偏還是挑三揀四,我故意說:“好吧,你別吃了,去睡覺吧。”我這么說反而激起她的叛逆心,乖乖坐下來吃冬瓜。
一會兒又停下來講條件,老人家為了趕走她的瞌睡,故意說吃了飯可以找對面的姐姐一起玩,提到小朋友可來勁啦,瞌睡走了,不過吃飯還是懶洋洋的。正在這時,從走廊出來小朋友說話聲,迅速跑到門口看看是誰,竟然真是那個小姐姐,大聲呼喊人家的名字,小伙伴正情投意合,也想找伴玩。
我很嚴肅地告訴她:“如果沒有吃完飯,你就別想和小朋友玩。”她拉著小朋友在旁邊,兩個小朋友滔滔不絕地談天說地,說話頻率快,語言豐富,談笑風生,邊吃邊和人家聊天,不知不覺碗里的飯吃完了。婆婆說你看有伴這碗飯就吃完了,沒伴鬧瞌睡。
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昨天我們還給孩子講了一個有關《時間的秘密》的故事,大個子老鼠等待一個小時與大個子老鼠和小個子貓一起吃點心的一個小時完全不一樣的感覺,于是孩子問爸爸為何兩個相同的時間不一樣的感覺呢?爸爸給孩子解釋:“等待的時候讓人總是感覺很漫長,快樂的時間都是感覺過得特別快。”雖然不知孩子是否能不能聽懂這些相對論的問題,但是有關時間的概念慢慢需要輸入給孩子,逐漸讓她能自理管理自己的時間。
今天晚上孩子和小姐姐一直玩到十點鐘才依依不舍地離開,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一生下來,就開始通過玩來了解世界。玩,不僅有助于拓展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可以培養他們堅強的毅力和互助精神,增加他們與人交往的機會,以及學會理解他人、控制自己的本領。
每次只要有小朋友玩耍,我們的計劃就會被打亂,平時如果沒有玩伴,孩子喜歡聽故事,喜歡找我或者爸爸講故事給她聽,或者自己用手機軟件聽故事,讀經典也能按計劃完成,可是今晚到十點鐘了,告訴她們要準備睡覺了,孩子拉著小姐姐不肯讓人家回家,要求再玩十分鐘,用沙漏計算時間。
十分鐘之后,她還想再玩五分鐘,我看不能出爾反爾,堅決不同意再拖延時間,既然她不讓小姐姐回家,那么我同意讓小姐姐今晚就在我家睡覺吧,把房門關上,小姐姐著急了,好不容易才脫手離開。小姐姐在假期里很晚才睡覺,十點鐘了,奶奶還沒叫她回去,平時只要奶奶一叫,小姐姐就會快速跑回去,很聽奶奶的招呼,奶奶叫小姐姐回家,孩子也不會再拉著小姐姐,只要對方的奶奶沒叫,孩子不會放小姐姐回家。
不管多晚,今晚我們的讀經典計劃還是如期進行,我們先讀十首《唐詩》,再讀《易經》,爸爸在旁邊玩游戲,孩子的注意力時不時被游戲吸引,我們讀的時候,孩子還問:“媽媽,今天那只小寵物貓有沒有出來成語接龍呀?”時間太晚了,我不想再拖延時間,回答她:“今天小寵物貓沒出來,它偷偷長智慧,明天跟我開戰。”哈哈。
讀完經典快十點半了,趕緊準備睡覺,睡前還想聽故事,我答應明天早上給她講兩個故事,今天晚上就不聽故事,她也算乖,不再糾纏,安然入睡。